胡發剛,鄧 琪
(宿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
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口招生教學及考核改革研究
——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
胡發剛,鄧琪
(宿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中職院校畢業生未經過高中階段系統的數學、外語等課程的學習,相對于統招的大學生,其基礎較弱。盡管參加對口招生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針對對口招生學生已經做了一些準備和調整,但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現有教學及考核體系與對口招生學生之間的不適性主要表現在:數學、英語課時過多;側重理論體系;存在填鴨式教學,等。因此提出大幅度修訂培養方案、大膽創新教學模式、注重過程考核、強化就業及創業指導等建議。
關鍵詞:對口招生;市場營銷;教學及考核改革
2014年,教育部提出將600所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職業化轉型[1]。根據國家的這一政策導向,很多本科高校開始了向“應用型”、“實踐性”等方向的轉變,并對某些應用型特征較明顯的專業進行試點。其中,市場營銷專業便是試點專業之一。宿州學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2015年,宿州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招收了50名對口招生學生,盡管學校針對對口招生做了許多工作,但目前課程體系、授課模式、考核模式等仍然采用統招本科的培養方案。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應用型的定位,更好地培養對口招生的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探索與變革。
一面向中職畢業生對口招生的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特點
對口招生學生從初中直接考取中專,未經高中三年系統的基礎課程學習,其與統招的本科生有許多不同的特點:
(一)數學、英語基礎弱
由于對口招生的學生沒有經過高中的學習,其數學和英語屬于初中起點,且目前中專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專業崗位操作技能[2],因此對于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的教學,遠不如高中重視。宿州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對口招生入學考試時,大多數學生數學考試成績非常低,甚至有個位數成績出現,可見其數學基礎之薄弱。英語也不例外,對口招生入學考試時,多數學生英語成績不及格。對口學生對英語等課程的重視程度也很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與自己以后就業關系不大,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甚至想干脆徹底放棄[3]。
(二)理論學習能力不強
目前,宿州學院營銷專業對口招生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筆者對該班任課教師進行了訪談交流,普遍認為,對口招生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偏弱。并且,對口招生的學生,一般的傳統考試能力不強,缺乏傳統考試模式的技巧。
(三)動手能力強
在對口招生入學考試時,市場營銷專業采用了“筆試+面試”的模式。作為面試老師之一,筆者全程參與了面試的環節。面試題目基本都是情景模擬。大多數學生在這一環節表現較好。在對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的跟蹤調研后,發現對口招生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類型的實踐學習任務。閆志利等的研究也表明,對口招生學生在技能學習能力方面比普通高中生源強[4]。
(四)自我控制能力弱
對口學生在中職學習階段,未能像高中一樣,形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控制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許多對口招生學生都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學習成績處于班級中下游,對于升高中然后考大學信心不足,所以選擇了中專。
(五)就業意愿強
中職院校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上崗。對口招生的學生在考取中職院校時,就已經形成了畢業后就業的思維。通過對口招生考試進入大學后,就業的意愿相比統招的大學生要強很多。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考核現狀與問題
(一)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及考核現狀
目前,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培養方案基本上是三年修訂一次。以宿州學院為例,結合2013版培養方案,介紹分析目前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體系情況。
1.培養方案
根據2013版培養方案,市場營銷專業主要有公共課和專業課兩大類。公共課包括思政類、體育、英語、數學等。數學類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等,且數學、英語上課時間都為4個學期,課時較多。專業課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以及專業選修課。專業課的設置,注重了營銷理論體系的完整性,應用性、操作性的課程很少。培養方案設置了一定比例的實踐學時,如專業認知、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以及部分專業課中設定的實踐學時,但是實踐形式及要求等未有明確說明。
2.教學模式
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主要是課堂理論教學,絕大多數課堂時間都是教師講授理論,填鴨式教學占主導。教學過程中,能夠部分地進行案例分析,但是案例來源渠道較少,大多使用教材自帶的案例,身邊的實際例子較少。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
3.考核模式
目前,宿州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考核由兩大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比例為0.3∶0.7。平時成績又分成出勤、作業、參與課堂討論。其中試卷題型要求4種以上,考試改革申請手續繁瑣,要求苛刻。
(二)原有教學體系與對口招生學生之間的不適性
根據對營銷專業教學與考核現狀、對口招生學生的特點分析可以發現,原有營銷專業教學與考核體系與對口招生學生的特點之間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適性:
1.數學、英語學時過多
對口招生的學生數學、英語基礎弱,這兩門課程的學習難度大,他們對這兩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也不高,不太認同對自己就業有多大的價值。這導致學生用大量的時間來應付作業和考試,大大擠占了自己喜歡的某些專業課程的學習時間。市場營銷對口招生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基層的銷售工作,工作中對于高等數學知識的應用需求很少,簡單的基礎數學知識就可以滿足工作需要。英語亦是如此,在以后工作中,他們只需要有基本的英語素養及詞匯即可。
2.側重理論體系教學
現有的市場營銷培養方案側重市場營銷理論體系的完整性,教學模式也主要是理論講授。而對口學生由于經歷了中等職業教育,理論學習能力明顯偏弱,更加側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并且應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職院校對口招生,本意就是向職業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轉變,如果仍然按照現有的培養方案,講授完整的市場營銷理論體系,與對口招生學生注重技能及應用性的學習及培養目標也是相矛盾的。
3.填鴨式的教學仍然存在
填鴨式教學受到詬病由來已久,然而目前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仍然主要是填鴨式,老師在課堂講授理論,學生被動地接受。對口招生學生理論學習興趣不高,接受能力偏弱,填鴨式的理論灌輸更顯不合適。根據一個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樣的教學模式效果非常不好。而平時與部分學生交流訪談,大都認為目前的教學方式有待改變。
4.現有的考核模式以試卷為主
現有的考核模式,以試卷考試為主,平時出勤占比過低。這與對口招生學生理論學習能力偏弱,不擅長試卷考試存在不適應性。同時,對口招生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在目前的考核模式中完全被忽視了。從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來看,對口招生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成績非常不理想。
5.現有課程體系及教學考核模式應用型導向不強
相比統招本科學生,對口招生學生就業意愿較強。而目前的本科培養方案,還是傾向于培養有較好的專業理論素養,能夠系統掌握市場營銷理論知識的人才,職業導向的課程幾乎沒有。教學過程中,也沒有職場角色扮演訓練,實戰操作形式的教學更是沒有。考核仍然是試卷考試,而產品設計、模擬銷售業績等職業導向的考核方式也沒有。這些都與對口招生學生就業意愿強烈不適應,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也難以真正實現。
三對口招生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及考核的改革措施
針對目前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及考核體系與對口招生學生之間的不適性分析,為能夠更好地培養應用型的對口招生生源的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特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大幅度修訂培養方案
現有的市場營銷培養方案設置的課程體系,是為了培養能夠系統掌握營銷基本理論的學生,而對口招生來源的學生其應用性的需求非常明顯,因此,應大幅度修訂培養方案。具體做法為:壓縮數學、英語學分及學時,開設時間最多為2個學期,且難度要降低,目標是能夠具備最基本的數學及英語素養;壓縮市場營銷理論體系的課時及學分,增加方向性、實踐類的課程,如可以增加賣場營銷、銷售技巧、網店運營等技巧類、操作性的課程;改革畢業論文模式及要求,對口學生不再撰寫畢業論文,而是進行促銷策劃、談判模擬展示、創業實踐成果展示等,以此代替畢業論文。
(二)大膽創新教學模式
除公共課程外,專業課程2/3以上學時開在實訓室、企業里、學生自己的創業實體內。借鑒菲律賓圣卡洛斯大學的創業專業的經驗,可要求學生在大一下學期開始,以團隊或者個人的形式,進行創業實踐,即實際策劃一個公司,做好商業策劃書,創立品牌,策劃并實際經營。學院提供實訓室、基本的運營場所、聯網支持等。專業課程的教學就依照每個組或者個人的實際運營情況進行。這樣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實踐的過程,將應用型、實踐性的人才培養從理論真正走向實踐。增加上課過程中學生說話展示的時間,將原來被動地互動變成學生的主動參與。老師的角色轉變為導演、點評者。同時,上課的時間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改變45分鐘一堂課這樣的模式,可連續性進行1天甚至幾天的同一門課程的學習。
(三)注重過程考核
改變原來平時成績和期末試卷成績“0.3+0.7”的模式,將平時成績及課程參與過程成績占比提高到0.7,即變成“0.7+03”的模式。現有的考核模式和重視平時表現、鼓勵學生參與等是相矛盾的,占比輕說明重要性不足。所以應提高課程參與的過程分數,課時切實鼓勵學生參與課程學習,弱化理論考試技巧及考前突擊等因素的影響。同時,期末考試也改變為課程學習心得、案例撰寫分析、商業模擬展示,甚至課程相關的營銷或促銷活動的舉辦等方式,提高學生實踐總結及項目展示等能力。合理設計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生參與,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目標考核,同時增加學生之間的互評考核,讓學生從完全的被考核者變成考核主體。
(四)強化就業及創業引導
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應該是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夠直接就業或者創業的學生。對口招生學生就業意愿較強,兩者很吻合。應該以課程的形式、實踐學分的形式、講座的形式等,增加就業及創業方面的引導。這對于激發對口招生學生創業,協助他們更好地就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業及創業引導課程,要邀請企業家、有企業管理實戰經驗的老師、有創業實踐的學生授課,而不是以公共課的形式。因為公共課任課老師沒有這些經驗,講授就業及創業課程沒有說服力,對學生的就業及創業作用很小。對于自主創業的對口招生學生,學校或者院系應給予政策、資金、場地、宣傳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應用型本科高校進行了很多教學及考核方面的改革,但是大多數改革的步伐很小。對口招生的學生有很多自身的特點,并且對口招生本身就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改革的一部分。應以對口招生專業及學生進行改革的試點為突破口,加大改革的步伐,給予相關院系、專業負責人、老師等足夠大的權限,“實踐性、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夠從口頭宣傳走向實踐。
參考文獻:
[1]寧科杰.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一體化模式初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4).
[2]陳祥芬,張磊.對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J].職業,2014,(11).
[3]周海燕.高職院校對口招生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J].雙語學習,2007,(3).
[4]閆志利,付陳輝,藏臣.對口招生高校中職生源與普高生源學生素質狀況比較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11).
(責任編校:簡小烜)
Applied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Reform for Students Recruiting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U Fagang,DENG Qi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u 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Abstract:Students recruiting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id not have systematically study of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Relative to students recruiting by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ir foundation is weak. Applied universities have finished some preparation and adjustment for recruiting students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on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appraisal wa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takes Marketing Major as example,analyzing the discomfort between existing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system and students recruiting from vocational schools such as too many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teaching mode, examination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 Then it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reforming cultivating scheme and teaching mode, paying attention to progress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Key Words:recruiting students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marketing;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reform
收稿日期:2016-03-18
基金項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安徽省農村網絡消費能力釋放與提升研究”,編號:SK2015A564;宿州學院博士啟動金項目“皖北農村網絡消費行為研究”,編號:2015JB03;宿州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市場營銷教研室”,編號:SZXYTJYS201303;宿州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市場營銷特色專業”,編號:SZXYTSZY201003。
作者簡介:胡發剛(1983— ),男,山東臨沂人,宿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網絡消費行為、農村網絡營銷。鄧琪(1982— ),女,安徽渦陽人,宿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物流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3-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