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智慧銀川 城市標桿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9月7日,2016全球(銀川)TMF智慧城市峰會如期舉辦,與烏鎮互聯網、貴陽大數據并列為我國信息領域里產政結合三大熱點城市的智慧銀川引人矚目。近年來,銀川市立足于“惠及民生、城市管理、產業衍生和投資迭代”四個核心目標,通過三大創新及10大系統13個模塊的建設,實現了城市級別而不僅是單個部門的數據共享。不僅如此,全國首個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地方性法規——《銀川市智慧城市促進條例》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自2011年以來,面對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帶來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銀川市委提出了“智慧銀川”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隨之組織完成了《銀川市創建智慧城市行動綱要》和《智慧銀川建設與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智慧銀川建設的“123”目標。同時,圍繞更好地“智”于管理,更好地“慧”(惠)及民生,智慧銀川緊扣信息惠民、科學管理、產業衍生和投資回收四個核心目標,同步進行商業模式、管理模式、技術架構、專職監管和立法保障等重大創新。下一步,中興通訊將與銀川的密切合作,并通過四個方面推進智慧銀川3.0的建設:廣泛部署城市物聯網、4G、Pre5G網絡,讓ICT基礎設施和架構更加智能開放;提升大數據能力,讓城市大數據更加安全和標準,并驅動大數據應用的升級;將以“應用+平臺+大數據+運營”方式逐步推動,打通智慧城市上下游產業鏈;結合“反梯度”戰略,通過智慧城市生態圈的產業結構重構作用,將和銀川一起打造新形態、新業態、新模式的產業。
銀川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把解決城市病問題作為重要導向之一,打造智慧交通,將空間地理信息系統與即時交通大數據結合,進行流量預判和交通仿真,通過紅綠燈實時調控、潮汐車道、綠波帶和動態交通誘導等技術,解決城市擁堵問題;建設智慧環保,通過定點與動態采集來獲得居住環境和疑似源頭環境數據,利用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針對性地給出環境綜合治理方案,解決環境生態問題,打造“碧水藍天、明媚銀川”。

在分析現有審批體制弊端后,銀川市提出了改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以一站式審批為主的簡政放權階段,將26個委辦局的審批權剝離,放到新成立的審批服務局,效率提高了78%;第二步是以網上審批、備案制、精準監管為主的放管結合階段,建立了審管互動平臺;第三步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優化服務階段,審批大廳不單有各個審批窗口,一些為企業服務的中介也開始進駐。中興通訊的“企業云”入駐大廳后,通過提供各項專業服務,不僅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還獲得了企業多維數據,以此建立了中小企業征信評級體系,并延伸了企業的上下游,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的動能。
部署智能快遞柜、智能垃圾桶等11項智能化設備配套的社區數量達到20個。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智慧醫療打造的五級診療體系,居民在家中利用健康體檢儀即可實時監測27項生命體征指數,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家庭簽約醫生可對數據進行分析并提供診療服務,大大緩解看病難問題。
產業的發展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銀川智慧產業園已經吸引了十多家制造業企業入駐,如智能垃圾桶、遠程抄表系統、智能直飲水系統、智能立體停車場系統等。同時,依托大數據中心的“醫療+互聯網”“物流+互聯網”等新業態也落戶銀川。
智慧銀川不僅把大數據作為產業發展的支撐,也在利用大數據創新城市管理模式,變被動式、救火式、善后式為主動式、前瞻式、預防式的管理。目前,建立了智慧銀川運行指揮中心,作為城市管理的副中心。除日常的信息采集、協調指揮功能外,還有城市的大數據挖掘、運行態勢預判的作用,為重大事項的決策提供支持。
銀川智慧城市將分為三期,一期已經建設了10大系統13個子模塊,包括:大數據中心、8000G極速光網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社區、智慧環保等應用。在項目建設上,布局了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4G城市網、平安城市、智慧環保等項目,并積極促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發展,以此帶動新的產業鏈,帶動智能家居、穿戴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教育、醫療模式創新和社區養老產業也在升級過程中。
一站式審批釋放行政改革紅利。2014年,銀川市將26個部門審批口的“人、編、事”全部劃入新成立的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實現了“消藩并權”“審管分離”。
網上審批緊隨其后。2015年,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網上受理、網上核名、視頻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打通各委辦局數據,實現數據共享,讓銀川人足不出戶就享受到了“申、審、頒”一條龍服務。
2016年1月,虛擬審批釋放大數據紅利。通過事前提醒、事中采集分析、事后精確監管,實現了審批改備案改革。
從自來水廠出水口到管網,再到管網末梢水箱,最后經居民水龍頭,居民生活用水被設置了四道關卡。智慧環保為銀川碧水亮出多項常見指標跟蹤監測,從水質源頭掐斷了水污染突發危機。直飲水改造工程,為銀川人推廣舌尖上的飲水安全。此外,智慧環保還計劃在制藥廠、垃圾填埋和焚燒廠的污染源頭部署異味監測儀,實時采集污染數據。
在社區醫療養老方面,通過部署天天體檢屋、網絡醫院及遠程診斷等健康惠民設施和技術,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的醫療、養老、保健等服務。居民可以不用出遠門,在社區天天體檢屋就可以享受到18項免費體檢服務。體檢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醫院和銀川市三甲醫院進行對接,還可以在社區預約掛號。遠程輔助診斷連接北上廣深的域外醫療資源,銀川人在家門口就能預約到北上廣深的優質醫療資源。看診或出院后,在天天體檢屋就可以制定康復計劃和健康管理服務,由私人醫生和健康管理師進行全程跟蹤管理。
8000G城市光網、TD-LTE的無線專網、覆蓋全城的市民免費WiFi網絡,將滿足10大系統13個子模塊生態圈層的所有信息化需求,為銀川部署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構筑網絡基礎。
規劃建設占地130畝,建設5000個機柜,總面積41272平方米,容納4萬組標準服務器,總存儲能力達到EB級。城市政務系統、公眾應用服務、企業服務云等各類業務的數據在這里高速集結碰撞,尖端IT將借這些數據挖掘出智慧城市數據價值,從而生成智慧城市科學管理的決策報告。預判突發事件和交通擁堵的現狀。
在智慧交通上演的出行鏡頭中,交通環保卡將借助每條道路安裝的接收器采集車流量數據,結合全景真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感知匯集全城交通狀態,隨時隨地獲取路況信息。通過智慧交通手機APP,銀川人可以體驗動態出行誘導、紅綠燈即時調控、限時限段收費以及停車智能引導等多項出行服務,掌上操控出行方式,集約交通資源。
智慧交通聚集的交通歷史大數據,將為交通管理部門合理配置運力、科學規劃路網提供決策支持,實現交通資源整體優化
通過無人機、攝像頭、應急指揮車、單兵設備等多樣化的物聯感知設備設下天羅地網,裝上一副“天眼”,隨時記錄事故現場實時影像,為指揮中心研判提供第一手資料。這些高端物聯感知設備積累的大數據,將為公安、環保、城管等多個部門運算出一張智慧的預測預判能力報告,讓職能部門掌握先機、第一時間掌控突發,同時開創性地打通了多個部門之間視頻資料的壁壘。
公交出行、醫療健康、水電氣代繳、公共自行車租用、銀聯支付、免費WiFi上網等體驗,僅憑借一張市民一卡通就可以輕松解決所有問題。此外,在銀川市原來3萬臺POS機的基礎上,還將新增5萬臺智能POS機,市民一卡通將實現全城通用、廣泛覆蓋。
“云”籌帷幄,給力中小企業,解碼征信謎團,這是企業信息在云端布下的智慧通道。中小企業創業初期缺錢缺人缺地,企業云將企業需求信息統籌分類,集約化地提供經營融資、IT、法律和人事等云化服務,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啟云端數據解碼奇跡。
在景區的智能化改造方面,通過網上購票、智能檢票、3D地圖、智能導游、電子講解、景點直播、流量預警、熱力監控等智能化設施,為游客提供智慧導引和綜合評價,用科技手段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激活強大引擎。
大數據的智慧分析將得出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報告。行為消費、評價投訴、游客流量等延伸產業等綜合數據,將成為銀川旅游產業釋放集群效應的決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