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余
(三門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三門 317100)
近年來,隨著大棚蔬菜面積的不斷增加,連年種植導致的連作障礙使土壤次生鹽漬化加劇,蔬菜病蟲害的發生危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許多菜農對病蟲害防治知識了解不多,長期單純依靠或濫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天敵大量死亡,蔬菜產品農藥殘留量過高,環境污染嚴重,不僅影響人畜健康,而且破壞農田生態平衡。為了解決蔬菜生產上出現的新問題,針對大棚蔬菜生產實際,對秋冬季大棚蔬菜的幾種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防治措施進行歸納,供菜農和蔬菜技術人員參考。
發生特點:灰霉病是棚室蔬菜發生最為普遍、危害比較嚴重的病害,特別是對茄子、番茄、辣椒、黃瓜、菜豆等危害最為嚴重。一般以盛花期前后發病較重。該病為低溫型病害,在10~15 ℃、多雨天、濕度大的條件下發病快且嚴重。
防治措施:除做好清溝瀝水、通風排濕、清除病株殘葉等農業措施外,要及時采取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健達2 000倍液或50%凱澤1 500倍液或50%秀安1 000倍液或25%菌思奇750倍液等噴霧,隔7~10 d噴1次,連治2~3次,效果較好。同時注意上述藥劑交替輪換使用,從而避免或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提高對灰霉病的綜合防治效果。
發生特點:病菌主要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溫度在20 ℃左右,相對濕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發育。10-12月為其秋冬發病高峰。該病的發生與栽培制度關系密切,連年栽培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蔬菜地容易加重發病。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植株枝葉徒長,造成田間通風不良,往往加重發病[1]。
防治措施:加強田間管理,主要是控制棚內溫濕度,及時放風排濕,尤其要防止夜間棚內濕度迅速升高;二是合理控制澆水和施肥量,一般上午澆水并及時開棚降濕;三是在寒流侵襲前,要及時架蓋小棚,以防植株受凍,誘發病害;四是清潔田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五是藥劑防治,可選用50%凱澤1 200倍液或25%菌思奇600倍液或撲海因1 000倍液或卉友1 500倍液等,每7~10 d用藥1次,連用2~3次。
發生特點:綿疫病除危害茄子外,還危害黃瓜、冬瓜及豆科蔬菜。危害茄子以結果盛期較為嚴重,主要危害果實,發病初期,果面呈水浸狀圓形病斑,擴大后病斑變成黃褐色,病部稍凹陷,果實腐爛變黑,病果易脫落[2]。
防治措施:結果期間若遇連陰雨,應作為茄子綿疫病的防治重點時期。藥劑可選用雙工福瑪600倍液或阿克白1 500倍液或瑞凡1 500倍液等。
發生特點:該病是危害黃瓜最主要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早上尤為明顯,反面似水漬狀燙傷,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角形黃褐色斑,濕度大時,葉背面長出灰黑色霉層,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如連續遇到高溫干燥天氣,則霉層消失。霜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來源于其他茬口或鄰近的大棚溫室栽培的黃瓜病秧以及來自苗床的帶病苗,病苗潛伏期3~5 d,發病適宜溫度16~22 ℃,空氣相對濕度高于80%才大量產生孢子,且濕度越高產孢越多,遇陰雨雪天,溫度下降,濕度加大,發病嚴重[3]。
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選用無病苗;改進栽培技術,提高夜間溫度,降低濕度(不結露);苗期拔除發病株,定植選地勢高、平坦、易排易灌地塊,地膜覆蓋;定植后結瓜前控水,適時中耕,提高地溫;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及活性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葉面噴肥等提高植株抗性。在發病初期,用45%的百菌清煙霧劑3 kg/hm2,分成5份,放在棚前頭(棚前濕度大,病菌集中,發病重),從里往外依次排好,用香煙等暗火點燃,然后閉棚。隔7 d再熏1次,連續熏3~5次。黃瓜坐果盛期防治藥劑可選用72%克露、58%雷多米爾600倍液、雙工福瑪600倍液或阿克白1 500倍液等。
農業防治:清潔田園,及時清除雜草、病殘株,減少蟲源。
物理防治:黃板誘殺斑潛蠅成蟲,減少田間蟲口密度。露地或大棚栽培可在4-6月和8-10月斑潛蠅發生高峰期插置黃板2次,每667 m2按50 cm×50 cm規格插置黃板25~30塊,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田間害蟲的密度,控制斑潛蠅的危害程度。大棚設施,除采用黃板誘殺外,還可采用熏蒸藥劑等方法控制斑潛蠅危害。
藥劑防治:選用斑潛蠅殺星2 000~2 500倍液、阿維菌素類藥劑2 000~3 000倍液、沙蠶毒素類藥劑1 5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
農業防治: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殘株及田間雜草以減少蟲源。
物理防治:對夜蛾科害蟲小菜蛾,可連片安裝殺蟲燈或放置性誘劑等方法,誘殺成蟲,減少田間成蟲數量,控制小菜蛾危害。
藥劑防治:選用Bt殺蟲劑2 000~2 500倍液、菜喜2 000~3 000倍液、阿維菌素類藥劑2 000~3 000倍液等生物農藥。
農業防治:清除田間雜草,及時摘除帶白粉虱的老葉,減少蟲源。
物理防治:田間插黃板或黃色粘蟲紙誘殺成蟲。大棚內用熏蒸器熏蒸敵敵畏等藥劑,控制白粉虱危害。
藥劑防治:在上午或傍晚白粉虱活動低的時候,及時選用阿克泰7 500~10 000倍液、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菊酯類藥劑1 000~1 500倍液進行防治。
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
物理防治:每667 m2按50 cm×50 cm規格插置黃板25~30塊,連片插置黃板對蚜蟲有一定控制作用。大棚內還可采用熏蒸器熏蒸敵敵畏等藥劑,控制蚜蟲危害。
藥劑防治:選用阿克泰7 500~10 000倍液、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等藥劑。
對晚播或搶播的茄果類種子要進行消毒,播種出苗后,加強苗床管理,注意保溫和通風降濕。冷空氣侵襲時秧苗易受凍害,也易誘發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等多種苗期病害,當苗床發現少量病株時要及時拔除,并在發病初期進行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30%甲霜·噁霉靈水劑2 000倍液、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倍液、或3%噻霉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此外適當使用電加溫設備育苗可提高防病效果,噴藥時混用生長調節素如碧護,更有利于防病抗寒。
在原種圃、株選圃、雜交圃內精選無病植株,定期清除植株老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率、減少老葉感染菌核病、霜霉病、白銹病的幾率,并注意防治留種菜的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防治菌核病可選用凱澤1 200倍液或菌思奇600倍液或撲海因1 000倍液或卉友1 500倍液等,防治霜霉病可選用雙工福瑪600倍液或阿克白1 500倍液或瑞凡1 500倍液或百菌清煙劑(苗床期),防治病毒病可選用2%寧南霉素AS(菌克毒克)、抗毒豐等,每隔7~10 d防1次,視病情發展連續用藥2~3次。
反季節栽培茄果類蔬菜易發灰霉病、葉霉病、菌核病等病害,點花時加適樂時500倍液,既當顏料又當殺菌劑;當低溫高濕時可用15%戎勝(腐霉利)煙劑點燃煙熏。并注意保溫和通風降濕,定期檢查病情,發病初期及時防治。減少激素類藥劑的使用次數和降低使用濃度,以免引起藥害。
利用冬閑,徹底清除田間殘留菜株、病株、老葉,結合積肥、滅螺,鏟除雜草,對冬閑田進行深耕曬壟或低溫凍土,改善菜田土壤團粒結構,消滅越冬蟲源,減少土傳病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