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萊州市朱由畜牧獸醫站,山東 煙臺 261400)
雞傳染性鼻炎的流行及防治
劉健
(萊州市朱由畜牧獸醫站,山東 煙臺 261400)
近幾年,雞傳染性鼻炎在我省的許多地方呈流行態勢,并且發病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本病主要發生于成年蛋雞。
病原在外界不容易長時間存活,因此本病不易遠距離傳播,僅會出現局部地區流行,在山東省的夏津縣、寧津縣、慶云縣、章丘市等幾個縣市出現了疫情,沒有整個地區都發病的。
病菌在發病雞群內難以徹底消滅,因此治愈后極容易復發。
本病的發生與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的誘因密切相關。如雞群擁擠、雞舍內悶熱或寒冷、潮濕、溫差變化大、舍內通風不良、氨氣濃度大、飼料缺乏維生素A等。因此秋、冬季(氣溫變化大、通風不良)及梅雨季節(炎熱、潮濕)最容易發病。
潛伏期短,大約2d左右,在感染雞群內傳播較快,3~5d就會傳遍全群。
發病率高,死亡率低,一般在發病后期(恢復期)出現一定死亡(主要是出現了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但是沒有明顯的死亡高峰。
病雞最初打噴嚏,后來呼吸困難,啰音明顯,哈喇聲,搖頭,病雞不時用爪搔抓面部。
頭扭向一側插于翅下。
最初眼內有淚或潮濕,隨著病情發展,繼而眼瞼發紅,眼睛閉合成一條縫,最后眼瞼粘連,導致失明。
鼻流粘液,初期稀薄水樣,后期變得粘稠,有的病雞鼻孔被分泌物堵塞,上面粘有飼料或羽毛。
先在眶下竇(眼睛前下部)出現浮腫,后期病雞整個面部浮腫,多為一側性。
有的肉垂腫脹。
病雞食欲下降,排黃綠色稀糞。
產蛋雞發病后產蛋有不同程度下降,病后 3、4d開始輕微下降,后來快速下降,但是蛋的質量變化不太明顯。
根據病雞癥狀出現的頻率高低來排序:面浮腫、流鼻液幾乎全部出現;呼嚕、咳嗽、下痢有一半以上病雞出現;流淚、肉垂腫等較少出現。
鼻腔粘膜出血。
眶下竇內初期有粘稠分泌物,后期成為豆腐渣樣黃白色干酪樣物。
氣管上部粘膜出血,氣管內有許多粘液。
死亡的產蛋雞,尤其是發病后期死亡的產蛋雞,出現卵泡變形或破裂而形成卵黃性腹膜炎。
鑒別診斷:有相似臨床表現的疾病還有禽流感及傳染性喉氣管炎,往往容易混淆。禽流感的流鼻液量少,面腫為增生性腫而不是浮腫,病變方面的區別尤為明顯,尤其是腺胃乳頭的出血及輸卵管內有膠凍物或干酪物是傳染性鼻炎所沒有的,面部腫脹為增生性腫脹,增生物不容易取出,禽流感發病后產蛋下降極為明顯,對蛋的質量影響也大,軟、破蛋明顯增加并且褐殼蛋蛋殼的顏色變淺比較明顯,也比較多。傳染性喉氣管炎呼吸困難極為明顯,伸頸張口吸氣,甩頭,有時可以甩出血痰,死雞多為窒息而死,死后可以見到喉頭有干酪物堵塞或氣管內有血痰堵塞,再沒有其他病變。
4.1 治療 由于本病難以徹底治愈,而且容易復發,因此需要用2~3個療程的藥物,用一種藥物治療5d后,停藥3d,再換另一種藥物繼續治療3~4d。
全群用藥配合個體治療。對病雞肌注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等,大群可以用阿莫西林、復方泰滅凈、紅霉素等飲水。
對發病嚴重的病雞要淘汰。
搞好飼養管理,改善舍內環境,加強消毒。
4.2 預防 合理搭配飼料,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雞舍內外的日常衛生消毒工作。
防止發病和徹底消除該病的最有效措施是整個雞場全進全出,出欄之后進行徹底的消毒并空舍一定時間,尤其是禁止不同日齡的雞混養。
當雞場附近出現疫情時,要考慮接種疫苗,并且加強對雞舍的隔離工作。
要對治愈后的雞群接種疫苗。
出現疫情的雞場,如果有沒發病的雞舍,要考慮對這些雞進行緊急接種,建議此后對每批雞進行疫苗接種,直到本病消失后再接種1~2批雞。
S831.31
C
1673-1085(2016)04-0040-02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