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慎文,常軍英
(萊蕪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 萊蕪 271100)
春季蛋雞飼養管理要點
郝慎文,常軍英
(萊蕪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 萊蕪 271100)
春季來臨,氣溫不斷回升,日照逐漸增長,是雞產蛋的好季節。但此時由于溫度漸暖,易使管理上放松,而此時各種病原微生物也開始大量繁殖,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在這種條件下,極易引發雞病的流行,所以說春季是雞病防控的關鍵季節之一,所以在飼養過程中還要多注意以下幾方面。
蛋雞最適宜的產蛋溫度是13~25℃,特別是當室溫低于8℃時,產蛋量明顯下降,飼料消耗增加。初春時節,晝夜溫差大,要做好通風換氣與保溫的工作,盡量使產蛋雞舍氣溫維持在13℃以上。在每天中午氣溫高時打開門窗半小時左右,以排出有害氣體,不要時間過長以防雞群受寒,以后應根據氣溫回升情況逐步將防寒設施撤去。育成及產蛋雞的日溫差控制在5℃以內,避免因溫差大給生產造成損失。此外防止雞舍內過度潮濕,春季雞舍內通風量少,水份蒸發量減少,加之舍內的熱空氣接觸到冰冷的屋頂和墻壁會凝結成大量水珠,給細菌和寄生蟲的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對養雞極為不利。因此,一定要強化管理,注意保持雞舍內地面的清潔和干燥,及時維修損壞的水槽,加水時切忌過多過滿,嚴禁向舍內潑水等。
產蛋雞應注意光照時間,每天早5點開燈,晚9點關燈,使光照時間穩定在16h,若用紅燈光照效果更佳。光照強度以10Lx為宜,即舍內前后左右每3m安裝一個25W的白熾燈,燈高2.1m,燈泡應每周擦拭一遍,以保證足夠照度。設置可調變壓器,使電燈在開關有漸亮漸暗的過程,減輕對雞群的應激。同時要安裝光照時間控制器,使管理更為方便。
春季是野鳥最為活躍的季節,野鳥可以傳播病毒危害雞群,養殖場要采取措施禁止野鳥進入雞舍和料庫,以免鳥糞帶毒傳染家禽。此外春季氣溫較低,細菌的活動頻率下降,但稍遇合適條件即可大量繁殖,危害雞群。春季雞體的抵抗力普遍減弱,若忽視消毒,極易導致疾病暴發流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春季常采用飲水消毒或中草藥熏蒸消毒的辦法,對雞舍的地面可使用白石灰、強力消毒靈等干粉狀消毒劑進行噴灑消毒,每周1~2次較適宜。
帶禽消毒是養殖場凈化禽舍環境、控制疫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方法,要根據養殖場自身的具體情況結合周圍地區的疫情,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和消毒次數進行帶禽消毒。養殖場的糞便、用后的墊料及病死禽要堆積發酵,作無害化處理,嚴禁這些廢棄物隨意堆放污染養殖區和周邊環境。
對春季易發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大腸桿菌、慢性呼吸道病、鼻炎等疾病要注意其發生規律和周圍疫情,并及時進行免疫以及用藥預防。同時做好新城疫、禽流感等抗體檢測工作,可及時掌握雞群疫情動態,以便做好預警預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損失控制到最小限度。
對于初產蛋雞,雖然120日齡已接種新城疫、禽流感等疫苗,但開產階段,開產本身產生的強烈應激以及其他不良因素足以造成蛋雞體液抗體的大幅下降,故150~160日齡加強雞新城疫油苗免疫一次就顯得很有必要,這樣就確保雞群200日齡左右保持較高的抗體水平,從而可以抵抗外界強毒的侵襲。
對于200日齡之后的蛋雞,每兩個月免疫一次新城疫IV系疫苗,每3~4個月免疫一次新城疫油苗。禽流感預防也應從120日齡以后,每隔2~3個月免疫一次。
重點把握飼料中的能量與蛋白兩大要素的含量變化,同時還要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蛋雞產蛋階段日糧中能量應達到每千克飼料中2650~2750kcal。初春伊始,乍溫還寒,飼料中還應適當增加玉米或油脂在飼料中所占的比例,以增強雞體抗寒能力。
提供充足的蛋白質營養,雞產蛋期間要消耗較多的蛋白質,所以飼料中粗蛋白質的用量要根據產蛋率的提高而增加,當雞產蛋率達50%時,粗蛋白含量應達到15.5%,以后產蛋率每提高10%,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應提高0.5%,但最多不可超過18.5%。當產蛋率下降時,應逐步降低營養水平,為抑制產蛋率的下降速度,要在產蛋率下降一周后再換飼料。
適當提高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在飼料中額外添加1倍量多種維生素,以適應雞體的產蛋需要和減輕各種應激反應,提高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
補充微量元素,要注意飼料營養全面,一般產蛋期日糧中的含鈣量應為3.5%~4.2%,有效磷含量0.45%~0.5%。日糧中的鈣磷比例過高或過低,對蛋殼質量、產蛋量、蛋重及飼料轉化率等均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春季雞體的抵抗能力下降,在特別注意搞好疫苗免疫工作的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可有針對性的投喂一些國家允許的預防性廣譜抗生素,使用藥物要用足量,用足療程,避免長期用藥以免形成藥物殘留和耐藥菌株的產生。
一些微生態制劑和清熱解毒的中獸藥對蛋雞病毒病、細菌病和寄生蟲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使用。
觀察雞群精神狀況以及產蛋、采食、飲水及糞便變化,如產蛋下降、蛋殼質量發生變化、蛋殼褪色;減料;呼吸困難、怪叫;糞便稀薄呈綠色、黃綠色或白色等,一旦出現這些異常,應在排除管理因素情況下及時確診。

S831.4
C
1673-1085(2016)04-0029-02
201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