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利,王桂英,王波,馬文騫,朱明霞
(山東聊城大學農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肉雞場舍內環境因素調查與分析*
趙紅利,王桂英,王波,馬文騫,朱明霞**
(山東聊城大學農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通過對某規模化肉雞場5個雞舍環境因素的監測與分析,結果表明:肉雞飼養過程中,舍內溫度、濕度與呼吸道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肉雞舍內環境控制不能刻板的只依靠全自動溫濕調控儀,還應依據疫病預警、養殖季節、雞群表現等加以適時調整。
肉雞;呼吸道病;環境因素;調查與分析
近年來,隨著肉雞規模化養殖的飛速發展,肉雞的生產性能有了較大增長,但飼養量的增大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如雞舍的溫度、濕度、通風換氣等都對肉雞養殖有很大影響。本試驗選取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開展肉雞養殖跟蹤觀察,記錄雞舍的具體狀況,包括雞的精神狀態、采食量、雞舍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免疫程序、用藥量、發病情況、控制措施、發病率和死淘率等,以期確定肉雞不同季節的最佳生長環境條件[1~3]。
每天詳細觀察記錄雞舍的具體狀況,包括雞的精神狀態、采食量、雞舍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免疫程序、用藥量、發病情況、控制措施、發病率和死淘率等。
調查數據(表 1)顯示:A舍和B舍的雞從入舍至26日齡之前,兩舍的日死亡率約在3‰~5‰左右,浮動變化不大,26日齡之后兩舍日死亡率突然升高,尤其是A舍日死亡率高達30‰~60‰,B舍則上升到10‰~14.3‰(圖1A)。C舍自入舍以來每日死亡率變化不大,33日齡之后,每日死亡率升至6‰。D舍在3~5日齡和9日齡時,有2個死亡高峰,之后日死亡率大都在2‰左右。F舍的小雞剛入舍的3d有較高的死亡,之后死亡率均保持在2‰以下,28~39日齡期間日死亡率由1.4‰升至10‰(圖1B)。

表1 每日死亡記錄表

圖1 5個舍的死亡量記錄
雛雞1日齡時A舍和B舍的溫度在32℃,之后隨著雛雞日齡的增大,每周下降的溫度均能控制在2℃左右,到30日齡時溫度控制在21℃(圖 2A)。C舍、D舍和F舍雛雞入舍時溫度在34℃左右,7日齡從30℃下降,保持每周下降2℃(圖2B)(表 2)。

表2 溫度記錄

圖2 5個舍的溫度記錄
雞舍濕度,A舍和B舍的濕度在50%左右(圖3A),C舍、D舍和F舍的濕度在53%~65%之間(圖3B),濕度變化幅度都不大。5個舍的采食量均隨著日齡的增大而增多,各舍因每日死亡量不同,采食量有一定的差異,均呈波動性升高(圖 4A、圖 4B)(表 3)。

圖3 5個舍的濕度記錄

圖4 5個舍的采食量記錄

表3 濕度記錄
健康的雞苗是肉雞養殖成功的關鍵之一,首先保證雞苗無蛋傳性疾病的病原污染,其次是進舍之后的飼養管理,包括舍內的溫濕度、光照、飲水和通風。雛雞的體溫調節能力差,羽毛稀少,皮薄脂少,無汗腺,怕冷怕熱。7日齡之前,溫度控制很關鍵,1~2日齡溫度一般控制在 34~36℃,以后每2d降 1℃,1周之后,每周約降2℃,降至22~23℃為止。另外育雛溫度應靈活掌握,及時調整,冬季時溫度適當高些,夏季時適當低些。前中期,舍內溫度較高,雞只體積較小,空氣干燥,避免影響雞只呼吸系統的正常發育,舍內空氣的濕度相對高些,1周齡內應控制在65%~70%,隨后每周的相對濕度約降5%,到4周齡相對濕度大約維持在55%。
A舍和B舍的雛雞進舍時正值冬季,舍內溫度在32℃,濕度在50%左右,溫濕度較低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進而影響前期雛雞的成活率,所以兩舍前期的死亡率超過2‰,26d后雞群發生了禽流感或新城疫,兩舍雞只因呼吸道病的發生,死亡率隨即升高;C舍、D舍和E舍雛雞入舍時正值秋季,溫度在34℃左右,濕度在53%~65%之間,3個舍的溫濕度較好,前中期的日死亡率在2‰左右,屬于正常死亡范疇,26d后3個雞舍也因呼吸道病的發生,雞群死亡率升高。
雛雞階段舍內的溫度、濕度與呼吸道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規模化的肉雞場不能只依靠刻板的全自動溫濕調控儀,還應當依據呼吸道病檢測預警、養殖季節及雞群的表現去人工干預[4,5]。
[1] 蔡寶祥.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流行動態[J].中國家禽,2010,32(2):1-7.
[2] 劉秀梵.雞多病因呼吸道病及其防制對策[J].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1,18(2):4-7.
[3] 陳鴻軍.呼吸道疾病的原因[J].中國家禽,2002,24(7):34~38.
[4] 尤玉雙.冬春季季密閉式雞舍的通風管理[J].中國家禽,2005,6:4~9.
[5] Ercan Simsek,Ilker Kilic,Erkan Yaslioglu.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Concentration and Emission of Ammonia in Chicken Farms during Summer Season[J].Clean Soil Air Water,2013,141(52):113~114.
S831.4+5
B
1673-1085(2016)04-0049-04
2016-03-09
1.2014年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SF2014221),2.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計劃項目(J14LF03)。
趙紅利(1992-),動物醫學本科在校生。
**通訊作者:朱明霞(1978-),女,山東茌平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動物抗病育種與疫病防控。Email:1538054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