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松,滕 彬,陳春梅
(1.麻陽苗族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南 麻陽 419400;2.麻陽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蔬菜辦公室,湖南 麻陽 419400;3.麻陽苗族自治縣農民素質教育辦公室,湖南 麻陽 419400)
蔬研12號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早熟黃瓜品種。2014年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品種登記編號:XPD005-2014。2013年,在麻陽縣駱子村國家設施蔬菜標準園秋延后大棚示范栽培蔬研12號0.33 hm2,平均產量3 785.6 kg,平均收入6 814.08元。2014年,在麻陽縣駱子村國家設施蔬菜標準園秋延后大棚示范栽培蔬研12號0.8 hm2,平均667 m2產量3 788.5 kg,平均收入7 577元。在麻陽縣錦洲國家設施蔬菜標準園示范栽培0.67 hm2,平均667 m2產量3 750.8 kg,平均收入7 501.6元。通過2年在麻陽不同區域環境條件下設施栽培證明:蔬研12號適應性廣,抗性強,豐產穩產。
早熟、強雌性黃瓜雜交種。植株生長旺盛,蔓生,有少量分枝,主蔓長2.2~2.6 m,主蔓結瓜為主。葉呈五角形,葉色綠色,第1雌花節位3~4節,雌花率50%~60%。瓜條長圓筒形,皮白色綴淺綠色條紋,白刺,瘤小而稀,心腔小,果肉厚,耐貯運,瓜長30~35 cm,單瓜質量300~350 g,肉質致密,白色,脆嫩,具黃瓜固有香味,商品性好,品質優良。
2013-2014年,在麻陽駱子村和錦洲國家設施蔬菜標準園大棚秋延后示范栽培,疫病和霜霉病不發生,產量穩定,品質優;同時在2個標準園進行肥力對比試驗,比對照品種需增施30%的肥水。2個標準園所產蔬研12號產品遠銷廣州、重慶、長沙等地,運輸到銷售地后,品質無變化;常溫下放置5~7 d,仍然脆嫩,具黃瓜固有香味。結果表明:較抗霜霉病、疫病等多種病害,耐肥水,耐貯運,抗逆性強。
2012-2014年湖南省多點區試,一般667 m2前期產量1 766 kg,總產量3 720 kg。在麻陽縣大棚秋延后示范種植,2013年平均667 m2產量3 785.6 kg;2014年,667 m2平均產量3 771.36 kg。
可采取直播、床土育苗、穴盤育苗和營養缽育苗等方式,因直播大棚利用率低,不利于茬口安排,下面重點介紹床土育苗、穴盤育苗和營養缽育苗3種育苗方式。為防止土傳病害和克服連作障礙,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可采取嫁接育苗。
2.1.1 床土育苗
2.1.1.1 苗床準備。選擇伏天深翻曬土,烤曬過白,敲碎土坨,利用甲醛、代森胺、線凈、菌線威等殺菌劑和殺蟲劑,對床土進行消毒,殺死大棚土壤的病菌和地下害蟲。再做深溝高畦,畦寬1.2 m,畦高0.3 m,溝寬0.3~0.4 m,整平畦面,略呈龜背形,澆潑腐熟人糞尿蓋面,緊接著高溫悶棚消毒2~3 d。播種前1~2 d揭裙膜,在棚膜上加蓋遮陽網,既能遮陰降溫又能避雨。然后將表土層輕輕松動,然后稍加壓實,使畦面平整,圍好防蟲網,等待播種。
2.1.1.2 種子處理。選擇健壯種子預曬后,將種子用55 ℃溫水浸種并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 ℃,繼續浸泡3~5 h后撈出洗凈,用濕紗布裹好在28~30 ℃條件下催芽,保持濕潤;如種子量過多,要注意翻動,當種子80%露白時播種。
2.1.1.3 適時播種。于7月下旬-8月中旬催芽播種, 667 m2用種量200 g。稀播勻播于苗床上,用掃把輕掃1遍,使種子均勻入土,用腐熟糞水或營養土蓋面,蓋住種子,然后浮面覆蓋遮陽網。
2.1.1.4 幼苗培管。秋延后育苗時間短,幼苗生長快,主要是做好防高溫、防干旱、防暴雨和防蟲工作。播種后視床土干濕情況補充水分,當幼苗開始拱土時,揭去覆蓋物,并保持床土濕潤;齊苗后要及時間苗,結合除草,追施淡水淡肥2~3次。為培育壯苗,在棚內掛黃板,棚外安裝殺蟲燈,可起到良好的防蟲效果;如發現蟲害及時噴藥防治。幼苗出圃前,應逐步縮短遮陰時間,移栽返青快。移栽前苗圃澆透水,便于起苗,帶土移栽。
2.1.2 穴盤育苗
2.1.2.1 苗床整理。結合深翻曬土,選用殺菌劑和殺蟲劑,殺死病菌和地下害蟲。再做深溝高畦,畦寬1.2~1.3 m,畦高0.2 m,溝寬0.3 m,整平畦面,然后蓋好棚膜和遮陽網,圍好防蟲網。
2.1.2.2 基質配制。選擇優質草炭、蛭石和珍珠巖,按體積比3︰1︰1混合,每立方米加2 kg三元復合肥和0.2 kg多菌靈;或選用菌渣(或腐熟豬糞渣)、炭化谷殼和細沙,按體積比2︰1︰1混合,另每立方基質加復合肥2 kg,鈣鎂磷肥2 kg,拌勻待用。
2.1.2.3 播種育苗。選擇32孔穴盤,如是舊穴盤則要消毒,將基質裝入盤中,不能過滿,然后點催好芽的種子入盤,每穴1粒,用基質覆蓋穴盤,蓋住種子為宜。播種后放入苗床,用噴壺裝好清水澆透,然后覆蓋遮陽網。
2.1.2.4 苗期管理。幼苗拱土時揭去遮陽網,待子葉展開后,及時間苗和移苗補缺,缺苗移補好后,立即噴灑清水。穴盤育苗易產生失水現象,于清晨和傍晚氣候涼爽時及時噴灑水分。用0.3%的復合肥液作追肥,整個苗期追施2~3次。當黃瓜子葉展平開始擴張時,用3~5 mg/kg多效唑水溶液噴霧控旺。其他管理同床土育苗。
2.1.3 營養缽育苗
2.1.3.1 配置營養土。營養土選用3年內未種植瓜類蔬菜并經烤曬的優質菜園土或肥沃沙壤田土、腐熟的豬(雞)糞渣、炭化谷殼或腐熟爐灰作基料,比例為6︰3︰1,并加適量的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復合肥,選用多菌靈或代森銨消毒,堆漚5~7 d,過篩待用。
2.1.3.2 播種育苗。播種前7 d整理好苗床,播種前消毒營養缽,裝好營養土,在晴天下午將種子播入營養缽,每個營養缽1粒,蓋1 cm厚營養土,澆足水后蓋遮陽網保濕。其苗期管理等同于穴盤育苗[1]。
2.1.4 嫁接育苗
采用黑子南瓜苗為砧木,育苗于經過消毒的營養缽或穴盤內,砧木提前3~4 d播種,種苗育苗于苗床,嫁接方法有切接、插接和貼接等,于2葉1心時嫁接,接后馬上移至苗床,澆上壓蔸水,日蓋夜揭遮陽網,控制棚內溫度,經常保持濕潤直至成活,成活后,注意病害預防,防止秧苗徒長,如發現有蚜蟲、螨類等蟲害,選用吡蟲啉等藥劑噴霧防治。
2.2.1 地塊選擇
選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塊建大棚,前茬不能是瓜類作物[1]。
2.2.2 定植前的準備
移栽前10 d每667 m2施生石灰100 kg深翻入土,烤曬過白;移栽前5~7 d,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或廄肥5 000 kg、復合肥80 kg、磷肥30~50 kg作基肥,然后扣好大棚膜進行高溫悶棚消毒;移栽前1~2 d,揭去大棚膜,整土做深溝高畦,畦寬1.2 m,溝深0.3 m,溝寬0.3~0.4 m;然后蓋好遮陽網,圍好防蟲網,等待定植。
2.2.3 移苗定植
一般苗齡20 d左右,嫁接苗成活后即可定植,選擇晴天下午定植,每畦2行,每穴1株,行距0.8 m,株距0.3 m,667 m2栽3 000株。定植后及時澆上壓蔸水,此后根據苗情澆水,直至幼苗活棵。
2.3.1 溫濕度管理
前期用遮陽網和防蟲網全棚覆蓋降溫保濕,白天棚內控制在25~30 ℃,夜間溫度保持18 ℃左右,濕度保持在60%~80%。到10月中旬,溫度急劇下降,管理上以防寒保溫為主,及時蓋好大棚膜;同時注意通風換氣,防止溫度過高,病害蔓延;高溫時及時揭膜通風降溫。霜凍前白天注意通風,晚上注意保溫防凍,可延長黃瓜的生長期和上市期[2]。
2.3.2 中耕培土
緩苗后,立即淺細中耕1次,除去雜草,搭架前進行第2次深細中耕,對播種行培土成壟。
2.3.3 搭架整枝綁蔓
培土之后立即搭架,搭人字架或在棚架上吊繩,瓜蔓長到30 cm時,每隔4~5節綁1次蔓。一般在20~25節時摘心,利于產生回頭瓜,并及時打掉底部老黃葉和病葉。盡早除去10節以下側蔓,保證養分需要,上面的側蔓留1條瓜,留1葉摘心,最后一個瓜留2~3片葉摘心[3]。
2.3.4 肥水管理
整個生育期,多高溫干旱,氣溫前高后低,逐漸下降,對水肥要求較高,禁止大水漫灌。前期高溫干旱,應結合中耕勤澆稀糞水,晴天1~2 d澆1次,保證黃瓜營養生長的需要。盛瓜期,晴天采收1次后,于早晚追施稀薄糞肥或氮磷鉀復合肥;結合噴藥,葉面追施0.3%磷酸二氫鉀和0.3%尿素混合液,增產增效。但在第1雌花開花前后幾天不澆水,促根瓜坐瓜[4]。
2.3.5 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抓好土壤消毒,實行倒茬輪作,推廣高溫悶棚、嫁接栽培、節水灌溉等技術,懸掛黃板和殺蟲燈,消滅田間菌落,降低蟲口基數。大棚秋延后黃瓜主要病害有疫病、霜霉病、枯萎病等,主要蟲害有茶黃螨、蚜蟲、白粉虱等。發現蟲害時,選用20%殺滅菊酯乳油5 000~8 000倍液,或20%速滅蟲凈乳油2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8 000倍液噴殺。發現有霜霉病、疫病等病害時,選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 d噴1次,連續2~3次。
根瓜要適時早采,防止墜秧。盛瓜期可根據坐瓜情況及時采收,一般每天采1次,進入10月份后,溫度降低,每2~3 d采1次。盡早摘除畸形瓜,保證后續果實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