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文
40例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
●楊莉文
氣管切開是在搶救危重病人的時候,采取的急救手術方式。也是臨床上救治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喉阻塞、昏迷、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引起的呼吸困難,臨床上經常需行氣管切開進行相關救治,從而使用氣管切開越來越多。但是氣管切口后切口與外界聯通,術后良好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保證整體切口周圍的清潔,避免出現感染,影響搶救效果。本文選取40例氣管切開術后的患者,分析其護理體會的實際效果,確定有效改善患者護理效果的方法和方案。
氣管切開;護理;體會
按照臨床醫學中護理的安全性、管理維護方式、預防感染程度、吸痰水平、口腔護理、心理護理等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改善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效果,不斷完善術后恢復情況,明確氣管切開后的護理重要性。
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間選取住院的40例患者,均屬于搶救的危重病人,采用有效的急救手術方式,改善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難,改善患者的通氣,防止分泌物長期滯留,影響呼吸效果。術后護理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術后的成敗,關系到患者的預后效果。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分布在22歲至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歲。其中皮下氣腫的有5例,術后出血的有3例,血小板過低氣管堵塞的有2例,管套管脫出的有1例,換管后轉好的有3例,以此為基礎,分析疾病轉好效果。
1.1 安全護理的管理
護理首先是保證安全管理效果,需要結合病房的情況進行衛生管理,定期做室內空氣培養及痰培養。氣管切開后24小時內注意創口及套管內有無出現、有無皮下氣腫、氣胸,監測生命體征。每班檢查固定的的松緊度,容1手指為宜,翻身時注意保證頭部、軀干在一條直線上。機械通氣的患者合理的控制呼吸機管道的位置,然后再翻身,防止管道被牽拉或壓到。同時要做好氣囊壓的管理,目前認為氣囊定時放氣是不必要的,但必須每4小時監測氣囊壓力,保持氣囊壓力在25~30cmH2O。對于昏迷,無吞咽能力的患者,需要采用合理的鼻飼方式。氣管切開后,為了避免出現誤吸現象,鼻飼前先翻身、吸痰、清理呼吸道,如病情允許,喂食期間或喂食后半小時內床頭30°以上,減少誤吸的危險。
1.2 預防感染的過程
氣道濕化可以有效的保證氣道粘膜的濕潤效果,稀釋痰液,預防痰液結痂,盡可能的控制痰液排出,從而保證呼吸道的暢通效果,有效的預防肺部感染。痰液過多,粘稠,不容易吸出時,可遵醫囑予滅菌注射用水20ml加а-糜蛋白酶4000U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以利于痰液排除。對咳嗽反射好的患者而言,可以適當的刺激患者,將痰由氣管噴出,從氣管切口開口處進行吸出,清理痰液,避免深部抽吸的過程。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徑不能超過氣管導管內徑的一半。吸痰前前后適當提高氧濃度。吸痰需遵循無菌、無創、快速、有效原則。調節吸引負壓,吸引負壓保持在0.04~0.53Mpa。切忌在同一個部位較長時間的反復吸痰,每次吸痰時間不可以超過15秒,如痰液較多,再次吸引的間隔時間為3~5分鐘,一次性吸痰不可以超過三次。吸痰過程中注意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一旦發生異常,立即停止吸痰,給予高濃度吸氧或100%的純氧吸入,需要掌握吸痰的時機程度。長期頻繁的吸痰,容易造成呼吸道潰瘍問題的發生。出血、粘膜受損,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昏迷的患者無法進食,需要保證口腔的清潔衛生,用生理鹽水或0.02%的洗必泰等漱口液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及口腔并發癥,并及時吸去口咽部分的分泌物,防止墜入肺部,造成感染問題的發生。
1.3 氣管切口的清潔工作
氣管切口后,異物、灰塵等容易進入氣管套管內,氣管套管口應覆蓋生理鹽水浸濕的紗布2~3層,氣管套管下的紗布每日更換2次,更換時用生理鹽水、碘伏及75%的酒精消毒氣管切開口、周圍皮膚及導管外表。或根據患者分泌的量,敷料清潔程度,增加換藥的次數。若是金屬套管應每4~6小時清洗、煮沸消毒一次。注意觀察切口周圍有無紅腫、膿性分泌物等感染跡象。藥物性氣管套墊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切口處的感染效果。
1.4 心理護理
氣管切開對于患者、家屬而言都是一項痛苦的事情,氣管切開插入會造成患者交流的障礙。給患者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患者恐懼,產生抵觸心理反應[1]。因此,需要合理的控制患者的護理水平,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神志清楚的患者術前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了解病情的發展情況,術后需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與患者進行思想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影響發生。將外界的影響降到最低,鼓勵患者主動配合完成手術和術后護理治療。
氣管切開后患者往往依賴氣管套管呼吸,如果意外發生,護理不當,就會產生嚴重的后果,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護理人員需要嚴格的對氣管切開進行監控護理,及時了解氣管切開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問題[2]。本組患者中出現的問題基本上都得到及時處理。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嚴密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液、滲血等情況,如氣管套管脫出后,應當及時向醫生匯報并處理,特別在氣管切開術后1周內,嚴防套管的脫出,防止窒息的發生[3]。本組中有1例出現氣管管脫的現象。病人轉換體位后,將呼吸機的通氣管重新整理,患者轉危為安。如果喉部存在嚴重的阻塞問題,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嚴重,考慮更換套管。如患者上呼吸道梗阻已經完全解除,可以拔除套管,拔管前需要連接堵管48小時,保證患者的安全。
綜上所述,氣管切開手術后患者的呼吸道得到有效的護理,護理人員需要配合醫生,加強護理技能操作,護理工作者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保護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嚴格的觀察患者的實際情況,加強巡視和管理,及時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匯報及處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確保整體護理效果的合理性。
(作者單位:貴州省錦屏縣人民醫院)
[1]鄧金蓮,鄧娟,羅碧華.持續氣道濕化在氣管切開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6,8(2):301-302.
[2]宋志芳.現代呼吸機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6.241.
[3]張鴻斌.重型顱損傷觀察及護理對策探討[J].醫學文選 ,2004,23(1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