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武青
(鎮江市蔬菜研究所,江蘇 鎮江 212021)
小白菜是我國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的一種主栽蔬菜,夏秋小白菜由于受高溫、強光、暴雨及病蟲害高發等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生長極為艱難。為了克服不良氣候的影響,保證夏秋小白菜的生產質量和均衡供應,特制定夏秋小白菜安全抗逆栽培技術和綜合防治技術規范。根據規范進行生產,可使小白菜具有生產效率高、產量好、品質優和操作簡便等優點;通過精量播種可一次性成苗,適合工廠化和規模化蔬菜生產需要;可有效保障夏秋小白菜的均衡供應,減少農藥使用,減輕環境污染,有利于產地生態環境保護,并為市民提供優質安全的蔬菜產品,從而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由于小白菜不耐運輸,宜選擇城市近郊、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離主干公路200 m、水源無污染的地方進行栽培,產地環境符合“NY 5010-2002 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規定的要求。
標準化鋼架大棚和連棟大棚。
0.8~0.9 mm孔徑白色防蟲網。普通大棚防蟲網寬9 m,長根據大棚長度而定,棚頭留一門,方便人員進出;連棟大棚棚膜卷起的地方里面安裝防蟲網。
一般選用XQ72×1.0 mm或XQ50×1.0 mm穴盤,規格為長55 cm,寬28.5 cm,高3.6 cm。
可使用蔬菜專用栽培基質。
PEP利得膜ISO9001:2000,厚度0.1 mm,寬7 m(只蓋棚頂),長根據大棚長度而定。
夏秋季6-10月份。
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耐熱、抗病、抗濕、高產的小白菜新品種,如“翠夏”“烤青”“熱抗605”“夏冠”“新三伏”等。
清理棚內外殘株、病葉、雜草,降低害蟲基數。防止棚腳四周雜草叢生,避免害蟲產卵通過網眼落入網內孵化危害。
采用“大棚+防蟲網+穴盤(50或72穴)+基質+黃板+太陽能誘蟲燈+微噴”新模式。具體操作為:在棚的四周蓋上防蟲網,并壓實;在棚頭把預留的棚門剪開,便于人員進出,人員進出大棚后隨手關好棚門,防止害蟲進入;棚頂再蓋一層薄膜,防止夏秋季雨水沖刷;棚內上方掛黃板,棚外架設多臺太陽能誘蟲燈;穴盤下鋪一層薄膜。腐殖質水提取液補充營養,進行小白菜快速生產。
裝盤前先將基質噴水拌勻,用手抓起基質,用勁捏成一團,如果有水從指縫間滲出而不下滴,說明基質的干濕程度適宜,反之則過干或過濕。將基質裝盤,刮去盤面上多余部分,穴盤排放在栽培床上。普通大棚中間留過道50 cm,兩邊為栽培床,每個栽培床放5或6只穴盤,連棟棚室根據棚寬鋪設栽培床,播前均勻澆足底水,使基質自然下沉。
夏秋季節氣溫高,小白菜生長快,種植密度大,一般采用直播(機械或者人工),每667 m2用種量為500~750 g,每穴播4~5粒種子。播種時要疏密適當,使幼苗生長均勻;避免播種過密,既浪費種子,增加間苗工作量,又使幼苗纖弱,不利生長。播種后再用拌好的基質覆蓋1~1.5 cm,隨后刮平。夏季高溫強光,播種后,棚頂覆蓋遮陽網,早晚在基質上用微噴設備各噴1次水,保持基質濕度在85%以上,3 d后可齊苗。
夏季小白菜與其他植物一樣,主要靠蒸騰作用來帶走熱量、調節體溫。在高溫條件下,小白菜的蒸騰作用強,消耗水分多,要及時補充基質水分。在植株生長期間,淋水應看天氣而定。晴天每天淋水2次,早晚各1次。上午10時棚頂蓋上遮陽網,下午4時前揭掉遮陽網,以防棚溫過高,傷害植株。秋季9-10月份播種,棚頂不蓋遮陽網,每天澆1次水。一般情況下,每茬小白菜生長期間,不施肥;進出大棚要隨手關門,防止棚外害蟲進入。
夏季出苗后18~20 d,秋季20~25 d可以陸續采收,采收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采收早了,生長時間短,小白菜味淡、產量低;采收晚了,時間長,小白菜纖維老化,口感差。應根據生產周期,結合市場價格與需求確定采收時間,最好選擇在涼爽的清晨或傍晚進行采收。收獲后要及時遮蓋,防止失水萎蔫、影響品質,也可整盤出售。規模種植時宜分期播種,分批采收。
生產措施落實好,小白菜生長期間不會發生蟲害,也不必噴灑任何農藥,可真正做到無公害、工廠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