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彬,李培習
(1.臨沭縣大興鎮農技站,山東 臨沭 276700;2.臨沭縣農業局,山東 臨沭 276700)
植物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兩大類。棚室蔬菜的主要病害為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主要為: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植物受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病害侵染后,植株內部發生一系列復雜病變,外部表現出一定的癥狀。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病原物侵染所致病害的不同癥狀進行觀察分析,對常見的病害作出基本無誤的診斷。
1.1.1 壞死
壞死是細胞和組織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種癥狀。在葉片上常表現為葉斑和葉枯。葉斑因形狀、大小、顏色不同,可分為輪斑,即病斑上有清晰的輪紋,如番茄早疫病、炭疽病;病斑形狀多角形稱角斑,如黃瓜霜霉病;顏色褐色為多,如茄褐紋病、芹菜斑枯病等;幼苗近土面莖壞死,縊縮呈線狀,迅速倒伏,即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
1.1.2 腐爛
腐爛是植物組織大面積被分解和破壞。根、莖、花、果均可發生腐爛,幼嫩和多肉的組織更容易發生。腐爛分軟腐,如大白菜軟腐病;濕腐,如黃瓜疫病;根據腐爛的部位,有根腐,如菜豆等根腐病;基腐,如番茄莖基腐病;果腐,如黃瓜灰霉病;花腐,如番茄花腐病等。
1.1.3 萎蔫
萎蔫是植物的維管束病害,如茄果類蔬菜的青枯病、枯萎病、黃萎病。3種病害維管束即莖基部橫切可見白色菌膿溢出,這是區別黃萎病、枯萎病的主要癥狀。
1.2.1 霉狀物
霉是真菌病害常見的病征,可分為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綠霉等。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蔥紫斑病、黑斑病等。
1.2.2 粉狀物
可分白粉,如黃瓜、番茄白粉病;銹粉,如菜豆銹病等;黑粉,如洋蔥黑粉病等。
1.2.3 粒狀物
在病部產生大小、形狀、色澤、排列等各種不同的粒狀物。有的粒狀物小,不易組織分離,包括分生孢子器等,如蠶豆褐斑病。有的粒狀物較大,如豌豆白粉病等。
1.2.4 綿(絲)狀物
多呈綿絮狀,如茄綿疫病,番茄晚疫病,黃瓜疫病等。
2.1.1 斑點
細菌性病斑易穿孔為其特點;病斑形狀不同,如角斑(黃瓜角斑病);圓斑(黃瓜斑點病);斑點表面粗糙,木栓化稍隆起稱作瘡痂,如番茄瘡痂等。
2.1.2 腐爛
黃瓜角斑病,瓜條蒂部腐爛,有魚腥味,不同于真菌性腐爛。
2.1.3 萎蔫
馬鈴薯環腐病菌、茄科青枯病菌均可造成萎蔫型病狀。
2.1.4 畸形
為促進性病變,如根癌細菌,在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上形成瘤腫。
菌膿是細菌病害中重要病征,膿以萎蔫類型的維管束病害最顯著,亦是診斷細菌病害唯一的病征。
病毒大致分為3種類型。
葉綠素被抑制,分為花葉和黃葉兩大類。前一種病狀如白菜花葉病;后一種如番茄黃頂病。
包括卷葉、縮葉、皺葉、萎縮、叢枝、癌腫、叢生、矮化、縮頂、蕨葉及其他各種類型的畸形。
許多病毒病在葉片侵染點形成枯斑,頂枯為生長點壞死;環斑為壞死部分為環狀即環狀壞死,其內外組織表現正常,青椒葉片上常見此種病狀。細胞和組織壞死,葉片、莖稈、果實發生部分壞死,如番茄條紋病毒病。激素使用過量,常引致與病毒極為相似的癥狀。因此,在病毒病診斷時,要實行問診,以免誤診,導致無效防治。
根結線蟲初侵染時基本無癥狀表現,植株會表現出營養不良、長勢弱,植株根部會出現小米粒大小的根瘤。線蟲除了直接為害蔬菜根系以外,還造成根系的破損,容易引起其他土傳病害的發生。線蟲靠自行遷移傳播的能力非常有限,一年內最大的移動范圍不過1 m左右。因此,線蟲遠距離的移動和傳播,通常是借助于流水、風、病土搬遷和農機具沾帶病殘體、帶病的種子和苗木,以及人的各項活動而將線蟲傳播開。所以,在使用種子、苗木和農機具時應檢查是否帶有線蟲,千萬不要人為地將病原線蟲帶到無病地塊里。
棚室蔬菜侵染性病害的識別與診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經常現場觀察,對照圖譜,閱讀技術資料,方可逐一識別。同一種病原,在寄主不同的發育階段或部位上,可以表現完全不同的病狀,絲核菌為害幼苗發生猝倒和根腐,而為害豆莢則形成褐色凹斑;同一種病原物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表現不同的病狀;不同的病原物也可在寄主上或同一器官上形成相似的病狀,如古巴假霜霉和丁香假單孢菌黃瓜角斑病致病變種在黃瓜葉片上形成形狀相似的角斑。以上說明病害癥狀的復雜性,所以癥狀的穩定性和特異性是相對的,還必須從各個方面對癥狀進行考察分析,正確認識病害癥狀特征,才能準確無誤的診斷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