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旭
恩必普治療一氧化碳中毒并發低灌注腦梗塞3例報道
●李東旭
1.1 一般資料
本組3例患者,男1例,女2例,年齡28-56歲,平均44.3歲。
1.2 均有明確的CO中毒史及臨床表現
并且同居者同時發生CO中毒。3例患者均經磁共振證實有新發腦梗塞,且有相關血管狹窄,符合低灌注腦梗塞的影像表現。
1.3 臨床表現
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中度昏迷1例,淺昏迷2例。反應遲鈍1例,右側面癱及右側肢體輕癱1例,右側肢體完全癱瘓1例。3例患者碳氧血紅蛋白均為陽性,且經磁共振證實腦梗塞,其中左側頸內動脈狹窄合并雙側大腦后動脈狹窄1例,雙側大腦中動脈重度狹窄1例,左側大腦中動脈重度狹窄1例。既往高血壓病史2例。
1.4 治療方案
(1)高壓氧艙治療;(2)丁苯酞注射液100ml靜點2/日;(3)奧扎格雷鈉80mg+鹽水250ml靜點1/日;(4)燈盞花注射液100mg+鹽水250ml靜點1/日;(5)奧拉西坦1g+鹽水250ml靜點1/日。
1.5 結果
3例患者住院治療半月,出院時1患者完全恢復,1例遺留輕度面癱,1例右側肢體肌力3級。治療效果明顯。
2.1 對于腦血管正常患者CO中毒后,HbCO阻礙O2的釋放和傳遞,引起腦細胞缺氧和代謝紊亂,繼而導致血管內皮腫脹、血液循環障礙以致腦梗塞[1]。具體機制有以下幾個方面[2]:
2.2 CO中毒后腦血管迅速麻痹擴張,腦容積增大,腦內神經細胞三磷酸腺苷(ATP)很快耗竭,鈉泵不能運轉,鈉離子積累過多,導致細胞內水腫,血管內皮細胞腫脹,造成血液循環障礙,進一步加重腦組織缺血缺氧。
2.3 由于腦組織缺血缺氧,酸性代謝產物增多及血腦屏障通透性增高,發生細胞間水腫,缺氧酸中毒引起血管內皮損傷,內皮下膠原纖維的暴露,促使血小板聚集和Ⅻ因子激活,導致內源性凝血系統反應,促進血栓形成。
2.4 血管內皮的損傷亦影響前列腺環素的合成,促進血小板聚集,腦血管的麻痹擴張使血流速度變慢更加劇了血細胞的聚集,促進血栓形成,導致腦梗塞。對于合并腦血管狹窄的患者,狹窄血管區域的腦細胞更容易腦梗塞.
2.2 考慮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2.2.1 中毒后正常腦血管擴張,狹窄血管因動脈硬化不能同等程度的擴張,以致顱內血液分配不均,加重了相關區域腦細胞的缺血、缺氧。
2.2.2 狹窄血管供血區的腦細胞因長期慢性缺血缺氧,代償能力更差,更易受到損傷。
2.2.3 狹窄的血管因血流減少、變慢,在CO中毒后繼發的高凝狀態下更有易形成血栓。
丁苯酞的有效成分為消旋-3-正丁基苯酞(NBP),它通過影響花生四烯酸(AA)的代謝,選擇性抑制 AA及其代謝產物多種途徑[3],從而減輕微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防止微小栓子形成,保護腦細胞。另一方面,丁苯酞可以促進大腦皮層細胞 PGI2合成,同時抑制 TXA2合成,使PGI2/TXA2下降,微血栓形成減少[4]。這種雙重抑制微血栓形成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腦缺血性病變的發生,減輕脫髓鞘病變的程度。
丁苯酞還能通過改變腦細胞缺血時線粒體膜的流動性,顯著改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致的線粒體腫脹,從而改善線粒體功能和腦細胞能量代謝[5],抑制 T細胞致敏,防止腦細胞進一步凋亡和相關基因的表達,減輕自由基對神經纖維髓鞘的脫失,達到腦保護作用。丁苯酞還能抑制興奮性氨基酸受體門控通道的開放,使一氧化氮釋放增加,從而調節NO-NOS-cGMP系統的活性,顯著增加腦血流量,挽救缺血半暗帶中有記憶功能的神經細。
在以上幾個方面,丁苯酞更有針對性地保護了CO中毒后的腦細胞,減少了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所以我們認為CO中毒合并腦梗塞更易發生于有低灌注的患者,丁苯酞治療CO中毒合并低灌注腦梗塞更加有針對性。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 神經內2科)
[1]毛俊雄,李春巖,張祥健,實用神經內科診療學,第1版,河北科學技術出版,1999.815
[2]黃宗英,劉金榮,馮東興,等CO中毒合并腦梗死72例臨床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01,12(21):113.
[3]Chong ZZ,Feng YP.Effects of dl-3一n·butyphthalide on a rachidonic acid
release and phospholipase A2 mRNA erpression in cerebral cortex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Acta Pharm Sin,2000,35:561—565.
[4]徐皓亮,馮亦璞 丁基苯酞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軟腦膜微循環障礙的影響.藥學學報,1999,34:172-175.
[5]熊杰,馮亦璞.丁基苯酞對局灶性腦缺血過程中線粒體損傷的保護作用.藥學學報,2000,35:40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