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公車改革過程中相關不協調現象及化解之策
●朱磊
當前,公車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在推進過程中各地暴露出的新現象、新問題和新矛盾,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筆者認為應統籌考慮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各種現象,全面考慮到位,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逐一加以解決,使公車改革深入人心。
一是私車公養現象。有的黨員干部打著單位旗號,將私車充當單位公車到定點維修廠維修,然后簽字掛賬,費用由單位統一結算。有的黨員干部利用手中職權,將私車私用中產生的維修費、過路過橋費、違規罰款等費用的發票巧立名目以公車名義直接從單位財務中報銷。有的單位礙于親戚或領導打招呼,采用不成文協議定點使用某人或某出租單位車輛,產生的費用以執法執勤、調研與集中公務活動、外事及政務接待等方式在單位財務中核支。
二是車補成為個人福利現象。公車改革后少數公職人員為少花個人補貼,有的減少了下基層工作的次數,有的有事一概通知基層同志來機關辦理,有的圖便宜干脆乘通村公交“慢慢搖”,還有些公職人員經常去一些下屬的非車改企業“蹭”車使用,加重下屬單位的負擔。這些現象背后往往是一些公職人員將車補當作個人福利,不愿把這筆錢花在工作上。
三是擠占使用特殊部門車輛現象。這次改革中,法院、檢察院、公安、國安、紀委(監察)等17個執法執勤部門(系統)可保留部分執法執勤用車。而這僅保留的執法執勤車輛會被相關單位利用,無形中轉借、無償使用,或通過單位間經費往來資助達到用車目的。
四是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公車改革,不需保留車輛單位要經過封存停駛、鑒定評估、移交車輛、車輛公開拍賣程序,但仍不乏單位內部少數人員通過透標、串標、或暗箱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一是加快建立政府購買服務體系建設。在確保公車改革后出租車市場化運營管理到位的同時,各地有關部門還要及時進行監督檢查。各地在加快公車改革的進程中,要嚴明公車管理使用的相關紀律,完善發票管控和財務報銷制度,杜絕“私車公養”等現象。堅持抓早抓小,對公職人員的私車進行備案,接受社會監督;暢通投訴渠道,對“私車公養”除追繳用公款報銷的全部金額外,還要追究相關人員和領導的責任。加強員工考勤管理,堅持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二是加大對各單位財務支出檢查力度,紀委等相關部門加大車輛違法使用查處力度,嚴禁執法執勤車輛成為各單位租用對象。三是加強相關人員教育管理,強化問責機制,建立公務人員去向登記,領導層必須要有廉潔自律能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圍繞“兩學一做”活動,帶頭執行黨紀黨規,使公車改革紀律落到實處。四是嚴格公務用車處置程序。除必須報廢的車輛外,其他車輛面向全社會公開拍賣,陽光處置,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作者單位:湖北省竹溪縣財政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