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中藥新藥研究開發的現狀及思考
●王 偉
當前,受益于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我國中藥創新與研發能力已有了極大提高。各個申報單位也正逐步重視并投入到中藥新藥的研發的工作當中,然而,如果沒有認真對新藥立題以及臨床研究進行分析與審核的情況下就倉促申報不但會增加后續項目研發的盲目性,而且還有對用戶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研究,對現階段重要新藥研究開發的現狀與思考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中藥新藥;研究開發;現狀;思考
“新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有了詳細的定義,即”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而中藥新藥本質上是指一個新的有效的物質基礎、一個全新的復方、一個已上市制劑的新增適應癥或給藥途徑的變更。所以,中藥新藥則需將新體現在立題的新穎與合理上。通常情況下,藥的上市前研究主要分為臨床前研究以及臨床研究兩個階段,其中,臨床前研究能夠證明新藥立題是否合理,對后續研發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藥研究開發是國際熱門課題,國際市場每年藥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額超過300億美元,受益于此,我國的中藥新藥研究開發已走上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和法制化的軌道。目前,我國通過注冊的中藥新藥達到1141中,并在不斷增加。其中一類新藥約占11.5%,二類約占6.5%,三、四類各約占40%,五類約占2%。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中藥新藥研制中,一類與二類新藥數量較少,而三類新藥研制則往往會出現重復現象,基礎研究以及創新能力較低,整體研制水平有待提高。其次,在研制中藥新藥時,部分研發單位首先是依據注冊技術要求尋找符合含量規定的物質基礎,而再尋找方法證明其有效性,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導致中藥新藥處方缺乏合理性。再次,部分研發單位并未全面考慮工藝設計問題,很多申報資料并未詳細考察工藝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分離提取的” 有效物質”活性并不理想,甚至對有機試劑和重金屬殘留缺乏嚴格的質控標準等現象屢見不鮮。此外,大多數中藥新藥在藥效學實驗上,僅僅考慮是否能作出陽性結果,不愿進行必要的機理研究,這是目前比較普遍的一個認識誤區。
部分研究人員處于研發成本的考慮,在安全性能、活性篩選以及確認上不做深入探究,大部分藥品的藥理毒理實都停留在表面。而研制單位也不對研究方法進行審核,且不采取相關模型與方法來科學選擇有效的研究方案。最后,新藥研發者普遍存在一種認識誤區,即正式臨床研究階段時還要由專家進行討論修改,這就是對藥品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當前,大部分新藥的臨床申報方案編寫過于簡單,并且錯漏百出,。多是以以往指導原則為依據來進行直接套用,甚至還出現套用錯誤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醫學人員參與的重要性沒有在申報企業中得到重視。如臨床專家能盡早介入新藥研發,很多諸如立題、臨床定位、方案設計等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在藥物研發的初期予以避免和糾正,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2.1 加強中藥有效部位研究
中藥有效部位研究,可為相關學科的融合滲透提供新的增長點和新領域,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藥學。其中,化學模式識別被認為是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化學計量學的方法關聯化學數據陣與藥效數據陣,確定可用于復方質量控制的模式,并對未知樣本進行識別。直接試驗方法應用于中藥復方全方篩選、優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結果;直接試驗設計運用蒙托卡洛方法,在規定的實驗域內隨機模擬取點,結合藥效實驗,經分析、整和、比較、評價等操作,最終確定“最優”復方。確定復方有效部位,探討有效部位的主次(即有效部位的君、臣、佐、使),建立復方量效關系,對有效部位中主要藥效物質基礎或者主要藥效物質群的研究是中藥復方化學研究的重點,也是探明中藥復方配伍規律、藥效作用機制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出組方合理、工藝先進、高效安全、體現中醫藥特色的中藥新藥,推動中藥走向世界。
2.2 重視新藥處方的合理性
藥品處方反映了該制劑藥用的物質基礎,因此其是否合理顯得極為重要。首先,需通過相關實驗數據證明其組方的合理性,包括其配伍、配比的依據。其次,應能提供相關實驗數據證明其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的物質基礎是有效的,而不是僅僅為符合注冊技術要求按含量高低進行選擇。 再次,從藥物經濟學和生產成本來對物質基礎含量進行考慮,全面提高新藥處方的合理性。
2.3 確保新藥工藝的合理性
如果一個新藥的”有效物質” 得不到可靠保證,同時其雜質和有害成份的控制又不理想,那么以該物質為基礎的制劑就難以保證臨床使用的安全有效。因此,必須確保新藥工藝的合理性。首先,應結合藥效學研究工藝的合理性,即在能滿足大生產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工藝設計找出真正有效的物質基礎。其次,應按嚴格的試驗設計(如正交設計、均勻設計等)來對工藝進行反復篩選與論證,以確保工藝的合理性。
2.4 加強藥理毒理實驗
加強藥理毒理實驗能夠暴露與探索有效性的可能臨床安全范圍。理毒理實驗不管是活體或離體實驗都是有必要的,相關實驗越多表明該新藥研究得越全面越深入,支持其進入臨床階段研究的力度就越大。毒理實驗一定要充分暴露藥品有無安全性方面的擔憂,認真分析”問題數據”以提示臨床研究需注意和完善的地方。因此,在藥理毒理實驗評價中本著對新藥負責的態度一定要客觀,數據必須真實可信,進行藥理毒理的主要研究人員必須是熟悉該研究領域的有關專家。
2.5 綜合考慮臨床方案
只有通過臨床驗證才能驗證重要新藥是否真正安全有效,而臨床研究是驗證新藥是否安全有效、能否決定其上市的最為可靠的直接證據。作為申報材料的臨床方案可反映該藥的研究目的和臨床定位,了解其臨床設計思路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因此,在進行臨床方案的設計一定要圍繞研究目的對新藥的臨床獲益” 風險進行充分評估,方案設計者要把握好學科動態,注意指標的針對性和評價的客觀、科學。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1]趙素艷. 中藥新藥研究及開發的思路與方法探討[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07, 18(3):184-185.
[2]李計萍. 中藥新藥穩定性研究的現狀及思考[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04, 6(5):25-28.
[3]張玥, 張力平. 新世紀中藥新藥研究開發的現狀及思考[J]. 中國實用醫藥, 2008, 3(15):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