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萌
淺析內鏡護理中的風險管理與控制
●路 萌
護理風險管理是醫院護理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根本保證。本文從內鏡護理風險的缺陷至因入手,討論了內鏡護理風險的分類和產生原因,進而在原因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風險管理與控制措施。
內鏡;護理風險;風險管控
醫療護理風險管理是指護理人員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醫療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是醫院護理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根本保證。內窺鏡室是為患者進行檢查、治療的特殊場所,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進步,內鏡技術也得到進一步成熟和發展,除了診斷性內鏡應用以外,內鏡還應用在各種微創手術中。但在內鏡技術應用過程中,由于患者周轉快、病情的不確定性因素等,護士對患者的病情掌握相對欠缺,諸多環節存在潛在的風險因素,它除了具有一般風險的特征外,由于醫院服務對象的特性,還具有風險水平高、類型復雜、危害嚴重等特點。因此,內鏡護理的風險管理與控制尤為重要。為進一步提高內鏡護理安全,本文探討了風險管理在內鏡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內鏡護理涉及面比較廣,風險表現有很多種,但是從缺陷分類來看,內鏡護理風險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管理性風險、技術性風險、服務性風險。
1.1 管理性風險
管理性風險是指制度與指引不完善及護士不按照流程指引進行操作,各位護士按照自己的經驗與方法處理各類問題。例如,在病人較多時,往往會出現內窺鏡清洗消毒時間不夠,清洗流程動作簡化等問題;在檔案管理過程中會出現記錄不及時,書寫不規范等問題。這類風險產生的原因一是護理人員短缺造成的護理工作與醫生工作不匹配,為配合工作,只能采取簡化流程等縮短工作時間的方式;二是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存在僥幸心理。
1.2 技術性風險
技術性風險是指護士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或協作能力不強;知識缺乏,面對問題束手無策,缺乏必要應變能力等,對病人的安全構成威脅。例如會出現麻醉方式錯誤,全麻病人麻醉過程中出現的呼吸抑制、心跳減慢,住院部護士對患者腸道準備情況判斷失誤。這類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對內鏡護士的針對性崗位培訓不到位,缺乏新老護士“傳幫帶”制度,護理人員只掌握了一般性護理工作技能,對本崗位的特殊護理知識技能比較缺乏。
1.3 服務性風險
服務性風險包括復蘇時煩躁存在摔傷風險,年老體弱、病情較重者處理不及時,住院患者病歷資料不全導致患者等待時間過長、住院患者接送不合理、銜接不理想、服務態度不夠熱情等。此類風險產生的原因一是在于護理人員缺乏狀態下的護理分工不明顯,護理人員只間存在推諉現象;二是在于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理解過于狹隘,錯誤的認為內鏡護理僅限于檢查治療過程;三是服務意識欠缺。
護理風險管控的核心內容是護理風險管理,在識別風險管理以及評價風險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主要分為兩大類型:風險預防以及風險控制。
2.1 風險預防
風險預防是建立在風險識別與風險評價基礎上的,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風險事件發生。主要措施有∶
提高思想認識。組織學習風險管理策略與方法,樹立風險防范的意識與行為,用理論知識指導行為實踐,以便更好地實現風險管理。
制定崗位職責及評價標準。根據內鏡各崗位責任制,制定崗位工作職責及崗位評價標準,如清洗消毒間工作職責及標準、各檢查間護士職責及評價標準、急診護士工作職責及標準、術前術后區護士職責及評價標準、前臺、預約護士職責及評價標準等。
優化護理人力資源。按照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知識進行合理搭配,建立??谱o士準入制度。根據臨床需求進行彈性排班,在高峰時段增設輔助班,重點解決容易出現矛盾與投訴的環節,真正解決難題,提高患者滿意度。
2.2 風險控制
成立質量檢查領導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另由責任心強的主管護師擔任質控員。每天對科室護理工作情況進行巡查、記錄、提醒,每月底進行匯總、分析、整改。質量控制到個人,與每月護士績效考核、年度評優掛鉤。
把好“三關”、“十查”。為了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鏡檢質量,嚴格把好“三關”,即術前準備關、術中配合關和術后觀察關。術前準備做“十查”,即查對患者床號、姓名、年齡、住院號、鏡檢名稱、麻醉方式、腸道準備情況、現病史與既往史、過敏史。
采取相關的法律應對風險事件。一旦發生護理風險事故,一般需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事件,為了降低醫院經濟賠償損失,護理管理負責人必須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如熟悉和了解國家關于醫療的法律法規,完善護理管理制度等。
護理安全貫穿于護理活動的全程,包括護理操作、溝通協調、治療實施過程,甚至搶救配合等各個環節之中。超前的風險識別能力與處理能力、嫻熟的專業技能、全面的醫療護理知識是護士的基本素質,只有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把環節質控落到實處,嚴抓環節管理;只有在護理活動中真正落實各項制度,掌控工作中整個護理單元,對各項護理評價指標了如指掌,在工作中做“有心人”,善于發現工作中存在的風險,提出解決方法,互相提醒,在護理活動中控制各種風險,才能減少和避免護理活動中護理缺陷的發生,只有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作者單位:邢臺市第三醫院內鏡室)
[1]周麗華,蔣蓉,鄧瓊,等.PDCA循環模式在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6):42-44.
[2]秦筱靜,陳東風,呂雪萍,等.風險管理在內鏡室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16-517.
[3]林曉芳.護理風險管理在內鏡室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3):178-179.
[4]古新儼.急診胃鏡檢查的護理風險管理[j].護理研究,2010,24(5):1300-1301.
[5]喬改紅.護理風險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09,6(9):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