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鳳張志勇張瑞
“蟲體蛋白粉”治療2型糖尿病26例療效觀察
●張家鳳1張志勇1張瑞2
目的:觀察應用“蟲體蛋白粉”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探討其療效機制。方法:選擇近期治療的2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蟲體蛋白粉”治療前后分別收集血液標本、檢測空腹血糖、尿糖,按療效評定標準判定治療效果,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用藥1個療程顯效11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結論:用“蟲體蛋白粉”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確切,經濟安全,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蟲體蛋白;消渴癥;2型糖尿病;胰島素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慢性進行性疾病,屬祖國醫學“消渴”范疇。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至使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其中大多數都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2型NIDDM)。筆者依據《蘭室秘藏》滋腎丸(主治下消癥)的治病機制、結合《丹溪心法》卷三方(主治上、中消渴癥),自擬“蟲體蛋白粉”治療2型糖尿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治療對象。根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意的ADA(美國糖尿病協會)修訂方案標準,經臨床診斷為2型糖尿病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齡在40—60歲,平均50歲。病程最短一個月,最長一年以上。(2)診斷依據。①有典型糖尿病癥狀(三多一少)或并發癥者,如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或體重減輕)、酮癥酸中毒或昏迷、四肢麻木、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易感染(癤、癰等)皮膚瘙癢或分娩巨大兒等。②血糖(鄰甲苯胺法):空腹>7.2mmol/L(130mg/ dl)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即確診。③可疑者做OGTT診斷標準:葡萄糖100g口服后,0、0.5、1、2、3小時血糖分別≥6.94mmol/L(125mg/dl)、10.55mmol/L(190mg/dl)、9.99mmol/L(180mg/ dl)、7.77mmol/L(140mg/dl)、6.94mmol/L(125mg/dl)。④空腹及餐后尿糖陽性,24小時尿糖定量>0.5g。(3)治療方法。取“蟲體蛋白粉”:僵蠶、水蛭、當歸、黃芪、木香、黃連、黃柏、知母、肉桂、紅花、桑椹子、萸肉12味中藥1~2個療程的量,干燥后碎成極細的粉末,為方便口服,可裝入0號膠囊,每粒效價約0.4g,日服2次,每次6-8粒、飯前口服,30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禁煙酒,適量控制飲食,保持情緒穩定,適當參加勞動鍛煉。(4)不良反應。采用“蟲體蛋白粉”治療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極少數患者反應吞服膠囊后,有輕微的胃脹感。多飲水后即可消除此種感覺。(5)療效評定及治療效果。①療效評定標準“三多一少”癥狀消失,空腹血糖恢復正常者為顯效;“三多一少”癥狀減輕,空腹血糖明顯低于治療前者為有效;“三多一少”癥狀無明顯減輕,血糖化驗無明顯改善者為無效。②療效結果∶用藥1個療程顯效11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用藥2個療程顯效15例、有效9例、無效2例。根據統計學處理,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2.3%(P<0.01)。(6)典型病例。梁某某,女,46歲。食多善饑、小便頻數、口干舌燥、渴而多飲、乏力、消瘦、舌淡苔薄、脈沉緩。時常失眠、多夢、有心慌、心悸感。空腹血糖11.2 mmol/L,尿糖(++),尿蛋白(-)。服用“蟲體蛋白粉”膠囊5粒(約2g),每日兩次,飯前服。兩周后癥狀明顯減輕,一個療程結束,癥狀基本消失,查空腹血糖5.4 mmol/L,尿糖(-),尿蛋白(-)。隨減量為3粒,每日2次,鞏固一療程后停藥。囑患者控制飲食,隨訪一年血糖平穩正常。
2 型糖尿病是有顯著的胰島素抵抗為主伴有胰島素相對不足,或有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島素抵抗所致的糖尿病。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癥。《黃帝內經》謂之“消渴”、“消癉”、 “鬲消”、 “消中”等。《素問》將其歸屬為“消渴厥陰之病”。中醫將糖尿病的“三多”謂“三消”,即“多飲為上消,多食為中消,多尿為下消”。其病機與虛(氣虛、陰虛)、燥(燥熱)、血(淤血)有關,一般認為陰虛燥熱為主,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肺、胃、腎之損傷是消渴病的病位基礎,水液代謝紊亂是消渴病的病理基礎。《醫學衷中參西錄》有“元氣不升而消渴”之論。方中黃芪有“升陽補氣之圣藥”之稱,可助脾氣上升,以“散精達肺、通調水道”,以水蛭活血補氣,益腎而潤燥,與黃連、木香、生地合用大滋真陰,使之陽升陰應,亦有“云行雨施,止渴消饑”之妙。“陰無驟補之法,熱有可殺之焰。”木香味辛苦寒,歸肺、胃、腎經,苦寒以折之,寓辛苦以發之,腠理開張,玄府氣液宣通,燥熱則可自除;黑桑椹甘寒,歸肺、胃、腎經,《唐本草》有桑椹“單食,主消渴”之語;僵蠶甘辛咸溫,和脾胃,長陽氣,《本草綱目》亦謂僵蠶“煎汁飲,止消渴”;黃連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與木香、生地相合,稍稍用之,清熱所以存陰,故能“解口渴”(《本草新編》)、“潤心肺”(《日華子本草》);《金匱》有腎氣丸以干地黃助腎中之真陰,上潮以潤肺,又能協同山萸肉以封固腎關;“水蛭破淤血,而不傷新血”(《醫學衷中參西錄》),凡破血之藥,多傷氣分,唯水蛭味咸專入血分,于氣分絲毫無損;紅花辛甘溫,入心、肝經,“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本草衍義補遺》),“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經邪火,令血調和,此其滋養而生血也”(《藥品化義》),故紅花能瀉能補,其瀉者疏通經脈,其補者流通血氣,有利于去除燥熱,誠如《本草綱目》所謂“活血潤燥”也;山萸肉溫而不燥,既能補肝腎之陰,又能補腎陽,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要藥,《施今墨對藥》有主治“糖尿病,尿糖不降者”之說。《蘭室秘藏》記載,知母、黃柏、肉桂伍用,治療糖尿病表現為”下消”者確有實效。汪昂云:”此是少陰藥也,水不勝火,法當壯水以制陽氣,黃柏苦寒微辛,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入腎經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潤腎燥而滋陰,入腎經氣分,故二藥相須而行,為補水之良劑。肉桂辛熱,假之反佐,為少陰引經,寒因熱用也。” 由此可見,全方藥配引典有據、作用全面,是胃腸燥熱、肝經郁熱、脾胃濕熱、陰虛燥熱、還是氣陰兩虛,筋脈失養,皆能兼顧治之。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桑葚子、僵蠶、黃連、知母、當歸等有降血糖的作用;黃芪、紅花、水蛭等有降血脂的作用;木香、黃連、知母、黃柏等有降血壓的作用。所以,應用此方治療原發性、繼發性糖尿病,藥物所致糖尿病,及糖耐量減低等,以及合并有血管病變、高血壓、皮膚病、腎病等都能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經臨床實踐發現該組方有明顯的糾正血糖代謝紊亂的功效,具體降糖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在治療過程中藥用量可根據病人年齡和體質情況靈活調整,易不會出現低血糖及其它毒副作用,藥源豐富,經濟而易接受,是一值得推廣的中醫療法。
(作者單位:1淮陽縣中醫院;2淮陽縣疾控中心)
[1]施今墨對藥/呂景山著,_2版,_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
[2]醫學衷中參西錄處方學/張錫純著;吳文清,王致譜點校。_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
[3]本草綱目/李時珍著,_2版,_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8.
[4]糖尿病防治大全/良石主編。__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