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華
摘 要: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可見,學校育人環境的好壞,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習慣的形成、知識才能的獲得等,都有著多么重大的影響。創建和諧高雅的校園精神文化,培養小學生正確人生態度價值觀,增強學生心理凝聚能力,提供內在動力,促進人格健康發展,最終形成健全人格是當今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校園文化;學生;健康人格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21-01
下面就幾年以來工作的嘗試與取得的成果,以案例的形式進行闡述:
一、國學教育彰顯校園特色
1、國學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為了保證國學經典教育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我校將國學經典納入校本課程,組織編寫校本教材,構建校本課的授課模式,形成我校的校本特色。通過每周一次的校本課程,對學生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在人格上得以熏陶,強化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心理凝聚能力,提供內在動力,促進人格健康發展,最終形成健全人格。引用圣賢的智慧,熏習我們的學生,為他們奠定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在開設校本課的基礎上,學校重視學科滲透,將誦讀活動引入課堂,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與經典相關的知識點,結合上下文的內容,分析經典的內涵,從而達到理解的目的。由于學生平日的積累,在課堂上經常能引用經典篇章中的一些句子來回答問題,由此證明,學生對于所背誦的經典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
2、國學教育與學生特長活動相結合
我校啟動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培訓活動,把每周二第一節課作為學生的活動時間,根據學生年齡差異、文化差異的特點,整合校內外的教育資源,開設了書法、國畫、剪紙、器樂、舞蹈、科技、合唱等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培訓活動。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參加活動,幾年來,我校百余名學生在弘揚傳統文化活動中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多次在校內外的各種比賽中獲獎。
3、國學經典教育與教師、家長培訓相結合
學生的發展永遠離不開老師、家長的培養,如果說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又何談對學生進行國學經典教育。為此我校制定了適合教師、家長學習的培訓內容,每周一的下午為教師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觀看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講座的光盤,根據講座的內容組織教師交流學習心得。學校還定期組織開展“幸福人生講座”。
二、踐行《弟子規》,創新德行工作,立德樹人。
學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就是教會學生做人,在傳承國學經典中,學校將德育工作寓于踐行《弟子規》活動中,進而達到創新德育工作的目的立德樹人。
1、制定班級踐行《弟子規》的規劃,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
我校把《弟子規》作為德育課本,使之成為學生行為檢查的標準。師生們經常把弟子規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對照:“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開展多種踐行活動,促進廣大師生踐行《弟子規》
我校一直以來把培養學生的孝心、感恩心和良好的禮儀習慣作為我們德育工作的重點,先后在學生中開展了評選“孝順的好孩子”、“文明學生”、“踐行《弟子規》標兵”“文明禮儀示范班”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與父母的溝通,增進對父母的理解,感受家庭的幸福,促進家庭和諧。我們每學期都會評選出十佳孝順的好孩子。在培養學生孝心的同時重點結合《弟子規》的內容落實學生的禮儀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無處不在。
在和諧高雅的校園精神文化的熏陶下,我們看到了學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他們知禮、懂禮、至善至美、敦厚善良;他們長大了、懂事了,懂得感恩家長、感恩學校、感恩每個關心他們成長的人,懂得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長、回報老師 、回報社會,懂得尊師守紀、遵守公共秩序、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諧校園文化的創設,培養了學生和諧中正、順暢隨和的健康人格,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了成長的基石,相信孩子們的人生之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