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
摘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小學數學課改和發展學生潛力的需要。因此,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問題是小學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然而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低年級的學生最愛提問,但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的問題就越來越少了。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創始問題情境,讓學生樂于提問
所謂“問題情境”,是把學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問題氛圍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數學。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特點,在新課導人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引導學生親自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產生強烈的“問題”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里,使他們樂于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其問題意識。
1、創設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濃厚興趣,就會產生無限的熱愛,迸發出驚人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創設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寓抽象的數學問題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以趣激疑,疑中引思。
2、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問題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問題,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許多的數學問題。
二、教給方法,讓學生善于問
1、問題的提出。
(1)從知識的“來龍”上提問:如果某個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或派生出來的,或者與舊知識有關聯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新舊知識結合處提問。如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時,可提出“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怎么說的?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系”等問題。這樣能促使學生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2)從知識的“為什么”上提問:如果對某個問題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不是那樣,還搞不清楚,就可據此提問。如:三角形面積的求法,為什么要除以2?可讓學生自己發難提問。
(3)從知識的“歸納或分類”上提問:如果對知識不會歸納整理,分不清類型,而把知識看成是孤立個體,可就此提問。如學習“因數和倍數”時,對除盡、整除、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質因數等概念分不清,可以通過提問理清概念。
(4)從知識的“去脈”上提問:如果學習了某個知識以后,卻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問,并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有創見地問。如學習“分數基本性質”時,不知它的作用,可以提出為什么要學習它,是否同化簡分數及分數的計算有關等問題。
2、交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
(1)觀察法:對客觀事物和現象,在其自然的條件下,按照客觀事物本身內在的聯系和實際情況,提出問題。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長方體拿出來,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自主提問:a、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b、長方體有多少條棱?c、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2)追問法:當新接觸到一個問題或者在某個問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順著其思路從不同角度對問題緊追不舍,追根刨底繼續發問。其表現形式一般是“為什么……?”例如,在教“比的意義”,說比的后項不能為0時,學生追問為什么,并提出球賽時為什么經常出現1:0,3:0等?對于學生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提問精神,教師除講清道理外,還應對敢于追問學生應大加表揚。
(3)類比法:根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質的相關聯系,通過比較和類推把問題提出來。例如,學習“9的乘法口訣”時,便可聯系“8、7的乘法口訣”提出問題: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怎樣推出9的乘法口訣?前后各句之間有什么規律?
三、鼓勵質疑問難.使學生勤于提問
1、引發質疑,啟迪思維。問題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引發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數學課堂教學應鼓勵學生奇思異想,即使提出不恰當的問題,也應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為靈感和創造常常孕育在異想天開之中。
2、鼓勵質疑,進行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能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發現一種新的解題思路或方法,都是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體現。所以,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質疑”機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鼓勵那些敢于向老師提問題的學生,并在班內樹立榜樣,讓班內形成一種“愛提問題”的良好學習風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自然形成了。
3、勤于質疑,樹立信心。質疑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疑”是創新思維的“火花”,是創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過程,輕結論,教給學生思維和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勤于質疑,體驗成功,從而樹立自信。
四、注重高質的問題取向
在學生的提問中,問題的質量和可深入的程度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要科學地引導學生去努力的思考,讓學生思維得更深一些,考慮得更全面一點,并且注重學生在思維過程提出自問先自答的方法,善于引導學生開展多層面、多角度思考的思維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問質量。比如,在學生學習《可能性》時,出現這樣一道例題,如圖所示,一個不透明的盒子里有12個白球和10個黃球,請問摸一次,是白球,是黃球,摸兩次,都是白球,都是黃球一個白球一個黃球。摸一次,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題目的前兩空學生是很容易解答的,后面的幾空就要求作出進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自問自答,注意分析,在最后一空中,我們還要提醒同學們說出其中的原因。這樣的訓練會讓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越來越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隨之而提升。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使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質疑問難,追根問底,使他們從小由愿學、樂學、學會到會學,思維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也開發了創造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為可持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