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東蘭
摘 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合格的人才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教師應努力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靈,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多與其溝通,使孩子能夠敞開心扉,并充滿著溫馨與快樂。
關鍵詞:學生;心理健康;快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95-01
如今很多老師都無可奈何地發出慨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為什么呢?
在課堂上,教師填鴨式地灌輸,大搞題海戰術,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后家長還給孩子報了五花八門的課程輔導班。在這些教師和家長的理念中,單純地認為高分數的就是好學生,考試時只是盯著學生的分數,根本不去顧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從不和學生說悄悄話,不做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導致學生出現思想問題和心理障礙時無人傾訴,無人引導。長期的思想、心理壓抑,不良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矯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問題”,成為“問題”學生,這樣的學生不難教才怪!打開網絡、電視,翻開報紙、書刊,不難發現,一些學生由于教育失誤導致心理異常與人格偏離,出現了諸如離家出走甚至傷害親人、老師等形形色色的慘劇,從某種角度上講,這就是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惡果。外國教育專家認為,合格的人才,不僅要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人不僅沒有疾病,而且能夠很好地適應外界環境,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在的能力。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我們俯下身子、耐心傾聽孩子們渴望理解的心靈之音?
“愛是打開溝通大門的鑰匙,沒有愛就沒有溝通。”師生之間的愛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們對學生要傾其自己全部的愛去付出;老師對學生的愛還是一份整體的接納,我們要愛學生的全部,包括他們所有的優點和缺點。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我們可以直接去告訴孩子老師愛你,希望與你成為朋友,用老師那份充滿愛意的言語去叩擊學生的心門,以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納。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對學生的這份愛幻化成掛在嘴邊甜甜的笑容,用那份柔和的言語和微笑來告訴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事情應該怎樣去做。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的同時,孩子也會漸漸的向你敞開心扉。
有了愛,我們還需要無條件地去接納孩子。一個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必須得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納,他才能找到成長的動力。這個接納本身就是無條件的。對我們來說即使班上的孩子是先天畸形,作為老師的我們也要無條件的去愛他,把他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很多老師只喜歡班上聰明、伶俐、懂事的孩子,但是世界上尚且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何況是活生生的孩子,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優秀。據心理學研究:一個孩子是自信還是自卑,都來自于孩子童年的經歷。因為兒童是通過成人的眼睛來看自己的,也就是說孩子對自己的評價來自于父母或對他重要的人的評價,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老師。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推想,如果一個孩子堅信老師是無條件的喜歡他的,那么他從小就會成為一個非常自信的人。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使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而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個學生個性的尊重?!边@也就要求教育者能夠無條件地去尊重每一位孩子,平等地對待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只有你真正的尊重他,理解他,他才會把自己心靈的大門向你敞開,作為老師的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時我們還要學會做孩子們秘密的守護者。擁有秘密是每個人尋求穩定心理的一種行為,也是一個人正常的防衛本能。如果自己的秘密被別人發現了,他就會覺得像是自己的寶物被別人搶奪走了一樣,當然就會對搶走自己寶物的人產生憎恨,以使自己達到心理平衡。在孩子們心中,理想的老師應該是他們的朋友,應該是能夠為他們保守秘密的朋友。相信一個能夠答應孩子們替他們保守秘密的老師一定是一位能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好老師。
最后,試著去學會傾聽吧,你會讓孩子更加喜歡你。傾聽孩子決不意味著縱容孩子。傾聽是幫助孩子更好的擺脫負面情緒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傾聽能夠幫助他們恢復正常思維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老師正確的意見和建議。更重要的,傾聽也是一種從精神和感情上關懷孩子的重要方式。相信老師的用心傾聽一定會換來孩子們對老師的信任和認可,也一定會換來那一把開啟孩子們心門的鑰匙。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悄悄灑下一片溫暖的陽光,讓孩子們的內心深處永遠充滿著溫馨與快樂。
參考文獻:
[1] 韓冰.德育教育應突出評價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J].新課程學習(中),2013(04)
[2] 賴運成,余函靜,陳建霞.我國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應對策略[J].宿州學院學報,2015(11)
[3] 鄧艷莉.如何走進學生內心世界促進學生學習[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1)
[4] 郝金鳳.做孩子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J].黑河教育,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