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本文以繪本《小蛇散步》為載體,提出在大班開展皮影戲表演游戲中出現的錄音重放、身體擋住燈光、手電筒的位置這三個問題并展開分析。進而從同伴討論、材料調整、技能提升三個方面提出推進該游戲的有效策略。以期對類似游戲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皮影戲;表演游戲;游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149-02
隨著大班主題教學《我是中國人》的開展,我們引導孩子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皮影戲《豬八戒搶媳婦》觀看中,孩子們對這種表演的形式產生極大興趣。于是,順應孩子興趣,在班級開設皮影戲表演區。
由于該區是新開設的,孩子們缺乏表演經驗,故我們將孩子們比較熟悉的繪本故事——《小蛇散步》作為切入點,引導其自主協商、自主分配角色、自主表演游戲。投放了手電筒、舞臺架子和幕布、與《小蛇散步》相關的故事皮影人物、小蜜蜂、故事錄音等新材料。操作中孩子們一方面表現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又呈現出種種問題。
一、出現問題、分析原因
【問題一】錄音能不能重放?
原因分析:游戲中,出場和表演在某些環節不能緊跟故事錄音節奏的主要原因是:
1、并非每位參與表演的孩子都對故事情節了如指掌,盡管有的孩子很努力根據錄音提示出場,但最終還是慢一拍。
2、故事角色相對過多,表演后臺空間場地限制。
【問題二】為什么他們的身體總是把燈光遮住?
原因分析:游戲中小演員身體常被燈光照射到,導致皮影表演的觀看效果受到影響。原因是:1、角色出場順序挨得緊,空間受限制。2、缺乏一定表演技能和經驗。
【問題三】愛移動的手電筒。
原因分析:對游戲中負責舉手電筒的孩子。相對要求高,他不僅要有足夠耐心和堅持性,而且需要對故事情節非常熟悉。多次表演后,他站地累了,難免有時會把手中電筒有所晃動。
二、策略導引、助推游戲
基于以上問題及分析,提出以下有效解決策略:
策略一:集體討論、智慧共享
我們用視頻拍攝方式對游戲記錄,結束后,引導幼兒回放觀看,師生共同發現、討論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討論問題一:我們的表演跟不上錄音。
改進措施:1、仔細聽錄音,快輪到自己表演時,提前準備。2、把桌子往外移,場地變大,避免人多擁擠現象。3、輪流講故事,會講的人先講。4、對故事特別熟悉的人可選擇一人演多個角色。
討論問題二:身體擋住了燈光
改進措施:1、人不能離燈光太近,身體蹲下去。2、《小蛇散步》中,螞蟻、蝸牛、老鼠這三個動物是先后出場的,出場時,講故事的小朋友放慢速度講,讓角色依次出場,避免人多而擋住燈光。
討論問題三:如何更好地固定手電筒
改進措施:1、做架子把手電筒固定。2、收集臺燈代替手電。
策略二:調整材料、及時跟進
針對游戲中三個問題,結合討論結果,在材料上作以下調整:
1、舞臺場地、燈光設備的調整與支持
舞臺場地的調整:(1)將放大幕布的桌子往外移。
(2)將區角搬移到午睡室,擴大場地。增一個舞臺為三個。(3)專業定制并增添可以移動的舞臺。
燈光設備的調整:(1)提供專門放燈的架子。(2)親子共同收集可固定的燈,比如臺燈。(3)最新添置了三個專業的舞臺表演燈。
2、配樂材料多元化的調整與支持
(1)提供完整的《小蛇散步》故事錄音,便于完全熟悉故事情節的孩子表演。(2)提供純背景音樂的配樂,便于會講《小蛇散步》故事的孩子使用。(3)只提供《小蛇散步》故事中角色的走路聲音和說話聲音。
3、對皮影操作材料的進一步完善。
(1)在皮影材料基礎上,將故事中的小蛇、小老鼠等材料由原來的黑白色改成彩色。且可根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動物形象。(2)相互合作,有的畫故事角色有的負責將畫好的角色剪下來并用固體膠及時粘制好。過程中,鼓勵孩子想象創編,如:張珂寧小朋友畫了故事中沒有的小貓、獨角獸、青蛙等新角色。
策略三:技能提升,補充經驗
1、聽故事、講故事。利用餐前開展《小蛇散步》故事會。鼓勵孩子完整講述,在此基礎上改編。
2、講和演的配合
兩位老師示范,一個演一個講,讓孩子模仿學習。游戲前,提醒表演的小朋友根據講故事小朋友的語速表演,講故事的小朋友也盡可能根據不同同伴動作的快慢、故事情節的發展來調整自己語速。
3、小技巧的手把手傳授。如:輪到獅子出場時,可根據獅子的聲音來演,如:咣咣咣,念三下,表演獅子小朋友就在小蛇背上慢慢踩三下。如:當故事中的小動物得到小蛇幫助說謝謝時,請一位小朋友同時將三個動物拿在手上一起演。
三、后續操作、初顯成效
首先,材料的調整,讓孩子們在后續表演游戲中更為自主。調整材料后,孩子們不再為表演跟不上配樂而煩惱。他們自主商量,會講該故事的孩子主動提出講故事,請大家根據他講的故事語速來開展表演。舞臺空間的擴大和移動舞臺的增添,讓之前表演中身體擋住燈光的現象得到緩解。游戲中出現了4-5人一個表演團隊的現象,事先商量好一人講故事,其他小朋友,每人負責演2-3個角色。燈具增添調整后,孩子們更多選擇專業的舞臺表演燈,這樣,解決了舉手電筒而疲勞的問題,并使表演氛圍更接近真實的皮影戲現場。
其次,表演經驗的進一步豐富,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更自主和更有創新意識。后續游戲中,孩子們通過討論和模仿,收獲了更多表演經驗和小技能。為避免出場順序混亂,他們根據情節發展,排好隊伍,依次出場,后面出場的在椅子上休息,等輪到再排隊。同時認為,小蛇是主要角色,討論演小蛇的同伴一直在幕布后正中間,其他小動物出場時,方向對著小蛇的頭出場,這樣就看起來像對話。故事后面出場的大象、獅子、大灰狼因體重,演出時,除配聲以外,還可配腳步聲,讓觀看效果更形象。
隨著《小蛇散步》皮影游戲表演的日益成熟,在后續討論中,有所創新,將原材料再次改版,由黑色皮影材料改成彩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發展成自己來設計。以上是《小蛇散步》皮影戲表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有效策略。在游戲中,孩子們收獲了自主游戲帶來的快樂;體驗了與同伴思維碰撞所帶來的快樂;感受了創新、續編、表演故事帶來的喜悅和成長。相信在接下去的游戲中,孩子們將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 劉 焱.學前教育原理[D].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
[2] 任建美著.在數學教學中落實學法指導[J].江蘇教育.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