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蓮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15-01
對于文言文的學習,為什么很多學生總是付出努力卻屢考屢敗呢?關鍵是方法不對。方法不對,功夫自然白費。那究竟怎樣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呢?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培養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前提,文言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和老師構成的雙邊活動,特別是初中,學生的興趣正處在一個最佳的培養方面,而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謂的學習困難生,其實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問題外,大多數是由于對學習缺乏興趣造成的。因此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不僅會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還為其他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言文的教學是中學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好它有利于中學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我國的優秀文學遺產。《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教學也有明確的規定,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應當把教學的重心從翻譯課文、分析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轉移到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審美意識的增強、人格的自我完善上來,重視對學生文言文興趣的培養。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是要求學生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過于注重語法教學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賞讀,過于注重條分縷析而忽視了內容美的領悟,過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動,從而使文言文教學變得機械呆板、枯燥乏味。
一、文言文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功能,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創新教育中比較薄弱的環節。許多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有相當程度的畏難和厭學情緒。傳統教學中“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經”,被許多教師奉為至寶,在學生方面卻異化為令人頭痛的緊箍咒。這種文言文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令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篇淪為學生難以接受甚至拒絕接受的“殘羹冷炙”。因此,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開啟智慧、放開眼光、大膽創新,讓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她的魅力。
1、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文言文課堂教學應通過發展個性,進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而發展個性的重要一環就是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就意味著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讀課文,用自身的體驗和感情去解讀作品,對作品中不確定的“空白”處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探索,藉此來提出創新的觀點。
2、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拓展。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古代詩詞,是塑造中國人文化靈魂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謂“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盡在其中。我們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大凡要介紹“三蘇”,不妨引出朱德元帥為三蘇祠的題詞:“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娥眉共比高。”品詩傳人,興味無窮。
二、文言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掘祖國的文化內涵,發揮文言文的美育功能
我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充滿著神奇的美的力量。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強化對美的追求,體現文言文教學應有的功能——讓學生從蘊含著形式多樣的千古佳作中領略祖國文化的內涵,汲取營養,古為今用。
1、充分發掘文言文教學的美的因素。任何一種美的存在,都不會是空洞的、虛無的,形式之美和內容之美總是和諧地統一在一起的,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經得起時間大河的沖涮。在這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躍動著各種各樣的優美文體,從語言特色來看,這些文章,或音韻諧調,或整散結合,或寫實樸素,或比擬夸張,或氣勢磅礴,或娟秀優美,或情景交融,或直舒胸臆等等,不一而足。在教學中,應把握文體特點,挖掘語言特色,引領學生自主感悟、傾心陶醉。要充分發掘蘊含在文言文中的美的要素,讓文字之美、任務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無窮的魅力。
2、要使文言文的學習充滿審美愉悅。文言文教學必須充滿審美的愉悅,要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神奇美妙的境界,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應讓學生在文字上更增添一些品位,在思想內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華,在形象上多些感動、多些向往,從而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3、要引領學生主動地進行審美活動。審美從來都不是被動的,因為只有擺脫非我的束縛,審美才具有其本質的特征。審美,有說、讀、論、評等方法。說,即說背景、說生平、說相關材料、說自己的感受等。說不是可有可無的環節,它因事生情,能生動導入,能激發情感,能深入內在。讀,即閱讀、朗讀、誦讀。讀是文言文審美教學中最為關鍵的方法,它應該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通過讀,可以把語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為一體,融會貫通。論,即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全班討論或辯論、進行師生討論。問題是在討論中愈來愈分明的,認識是在討論中得到提高的,對于培養語文素質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討論是大有裨益的。評,即教師對學生的觀點、看法進行評講評點,或學生之間互相評點。在這里,教師的評講尤為重要,它對學生的審美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三、文言文教學應充分挖掘其深層內涵,運用古代名人的人格魅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文言文的深層內涵,運用古代名人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和社會,養成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繼承和發揚民族優良文化傳統。作為語文教師,其任務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這方面,文言文中有大量的例子可以利用 。如,可用古代刺骨懸梁、鑿壁偷光、積雪囊螢等勤奮好學的故事,教育學生樹立好學上進的志向。再如,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鼓勵學生珍惜時間和勇于擔當歷史的重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