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霞
摘 要:初中歷史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處于非主科的地位,社會、家長甚至學生本人對歷史都重視不夠,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興趣并不濃厚。課程改革以來,初中歷史教學漸漸受到重視,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初中歷史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16-01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思維培養(yǎng)和能力提高的內(nèi)在動力。歌德曾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的從新課的導入入手,善于利用多種教學策略,和諧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全方位的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教學見解:
一、注重新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事實也是如此,如果教師能在教學的一開始時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快樂自主地參與學習,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歷史趣味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充分的根據(jù)學生的愛好、性格等各方面特點,結合教學需要,挖掘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精心準備,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導入新課,爭取在教學的一開始時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變“苦學”為“樂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授《五四愛國運動》這一內(nèi)容時,歷史老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5月1日是勞動節(jié),那么有誰知道5月4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如果有學生回答“是青年節(jié)”,老師可以繼續(xù)提出問題:“那么有誰知道五四青年節(jié)的來歷呢?”如果沒有學生回答,老師可以自己宣布答案,然后再提出問題。學生一聽到便開始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興趣大增,有效的為后繼教學打下了興趣基礎。這樣,通過有效的新課引入,在有效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和諧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都深受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的影響,教學效率一直提不高。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依然還是沿用傳統(tǒng)“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當成聽眾,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無法彎下腰來與學生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限制了師生關系的發(fā)展,限制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發(fā)揮,不利于師生有效的交流溝通,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得不到提高。古人云:“親其師,信其教,樂其道。”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過:“教育的藝術,就是要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和諧的師生關系,制約著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響著教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因此,課程改革的今天,在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有效的通過新課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我們還應不斷的更新教學思想,轉變教學模式,放下傳統(tǒng)高高在上的架子,敢于彎下身來和學生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學起于思,源于疑,問題是學習的伊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關鍵,是有效幫助學生學好歷史的重中之重。人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的面前一旦出現(xiàn)問題,他們的認識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會活躍起來。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如實的根據(jù)教材特點,教學內(nèi)容,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情緒高漲,興趣倍增。例如,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時,在課堂上展示火車、輪船、汽車、飛機等模型和電燈、手機、筆記本等實物,。然后讓學生看書、討論、歸類,并指出這些物品分別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外,各次科技革命還有哪些成果,讓學生一一列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了,學習動機隨之形成,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這樣,通過各種問題情境的引導,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立即展開積極的討論,在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效率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理論認為:活動不僅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人的發(fā)展的必要方式。就初中歷史教學而言,課堂的教學是基礎,課外的實踐活動是補充,是提高。教學中,我們教師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組織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拓學生視野,強化學生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舉辦歷史故事會、編演歷史劇、知識競賽、編輯歷史小報、動手制作教具、舉辦歷史文物展覽、參觀歷史遺址等活動。例如,在教學一些劇情類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歷史知識,讓學生表演歷史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去體查認識歷史,從而闡述自己的見解,以達到深入掌握歷史知識的目的。這樣,有效的課外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更是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穩(wěn)定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總結: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初中歷史興趣教學的策略和方法還有許多許多,以上只是筆者的幾點淺見,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認真總結,不斷的探究創(chuàng)新,定能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徐光壽.論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程的科學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
[2] 娜仁花.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chuàng)新,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