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里
摘 要: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數學不可以局限于課本中,要從長遠角度分析,把數學知識融入于生活,反之也要進一步通過生活情境提高數學教學能力,這樣一來對于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對學生的培養也迎合了時代的發展,本文對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簡明探析,旨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
關鍵詞:生活;數學實踐;應用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44-01
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堅持將素質教育進行到底已經屬于長期教育發展目標范疇,在長期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情景開展各項教學任務能夠得到理想教學效果,下面我們從小學數學教學上出發,進而討論生活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并提出可行了教學措施。同時,也希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情境教學的開展能夠被重視,進而在日后的實際教學目標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一、運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1、方式清晰。通過在小學數學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不但簡化了教學步驟,也提高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利用生活情境制造出了直觀的數學印象,使學生明確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知識,并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好數學的重要性,這也是一種側面的督促,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從本質上改變數學知識難理解的局面。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里就提出了數學的學習要與生活聯系起來,這些內容是不可分割的。同時利用生活化情境可以把數學中抽象的知識點轉換成能夠讓小學生理解的知識結構,這也有效避免了年齡差異下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問題。有效的解決了數學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論知識的講解難度問題。
2、數學內容的形象化。通過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把原本抽象的數據變得更具體并形象化,把書面性的文字轉化為實體化事物。這樣符合了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特點,使得數學知識易懂,也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我們都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問題提出的時候,小學生學習興趣是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上的,若長期達不到滿足他們學習欲望的情況下,必然會形成不良影響,生活化情境教學把這些難題通過相關的生活知識表達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水平。也自然提升學習興趣。這些對于日后教學和學生自我學習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
1、聯系學生實際。老師所采用的與數學教學有關的生活情境一定是與大多數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狀況有著密切關系的。要結合全班情況選出適合大多數班級學生的生活情境,不能讓小學生們對老師提供的生活情境產生較大的陌生感,以免起到反向作用。比如,對有些農村學校的小學生而言,老師選用的生活情境要切合當地生產、生活的實際狀況。例如,在教授“幾和第幾”這一課程時,由于農村學生對家禽比較熟悉,老師可以畫一幅動物賽跑的圖畫,上面有小雞、小豬、小牛和小狗,問學生誰能夠跑第一。這種生活情境能幫助農村學生較快地掌握問題實質。而對于城市學生,就需要引入能切合城市生活的情境。比如,向學生提問,假設你去商城買了30元的玩具車,給出50元,收銀員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對于經常進商城或買東西的城市學生而言,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因此,符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教學方法是需要認真琢磨的,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與積累的。
2、走進生活,收集信息,萌發應用意識。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學信息。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促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萌發應用意識。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時,課前要求學生尋找自己身邊的“百分數”,課上先讓學生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都想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與同學分享:今年春天鄉下叔叔種的果樹成活率為80%;張裕解百納干紅葡萄酒酒精度為10%;媽媽工作的針織廠今天質檢的合格率是90%等等,所以總結出來像上面這樣的數,如80%、10%、90%叫作百分數。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人們為什么這樣喜歡百分數?百分數代表什么含義呢?
3、挖掘生活。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通過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并通過進一步升華使得數學知識的學習高于生活,我們知道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這也是生活中的整理過程與生活的升華。這些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是全新的,這些知識存在難度,所以必須要進一步挖掘生活,融入生活情境,消除學生的畏懼心里。例如,我們舉一個加減法的例子“122+99”,“113-99”這類題目,初學者必然較難把握,因為“122+99=122+100-1”,屬于加法計算,而“113-99”正好是反向內容,成了減法計算。在生活中,學生買食品或其他物品的時候,自然會涉及到花錢找零錢的情況,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生活實例,同我們舉例數學知識屬于同一類型,這是一種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決方式。值得我們去分析與開發。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是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變革陣地,小學教師如何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實現課堂教育的高效率、高質量,這個問題也備受關注,通過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課堂的應用,符合“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其主要是從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等方面入手,進而簡化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使其更加直觀化的表現出來,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進而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徐蘭英.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思路探究[J].求知導刊,2015,22:110.
[2] 劉玉環.淺談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5,06:125.
[3] 徐蘭英.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思路探究[J].求知導刊,2015,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