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靜
摘 要: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應與生同樂、待生以寬、視生為友、誨生不倦,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建新型班集體。
關鍵詞:和諧班級氛圍;創(chuàng)建;新型班集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74-01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實施者,是一切教育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主陣地。因此,班主任應同所有參與者一起共建和諧的班級氛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建一個理想的場所,構建一個新型的班集體。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教師的身份和教育教學觀念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那么,作為班級建設的“總設計師”的班主任,應該如何引領自己麾下的一班人馬,科學有效地營造和諧班級氛圍,創(chuàng)建新型的班集體呢?
一、教師應始終保持一顆童心,與生同樂
冰心之所以能寫出那么多受孩子們喜歡的作品,其中一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一生始終擁有著一顆永不泯滅的童心。作為班主任,不能以維護師道尊嚴為名義,整天板著面孔,把自己高高地凌駕于孩子們之上,當孩子們耐不住四十分鐘的“禁錮”而釋放一下自己的情緒,暗中做一個小動作的時候;當你正在饒有興致地講解課文,門外卻突然傳來遲到學生的“報告”聲的時候;當你剛開完班會大大強調了一通紀律,還沒走出教室,身后卻傳來學生吵鬧打架的聲音的時候……你豈能粗暴地行使你的班主任權利?對學生是敲打乎?罰站乎?呵斥乎?或施以其他形式的變相體罰?此時此刻,班主任不妨進行換位思維,把自己當作孩子,設身處地替孩子們想一想:我們不也是從那個年齡過來的嗎?哪有不犯錯誤就長大的孩子呢?這樣一想,你的童心萌發(fā)了,你的愛心熾熱了,你理解了他們,寬容了他們,“幸福著你的幸福,悲傷著你的悲傷”,你成了孩子們的知心朋友,孩子們的心理在你的感召呵護下得到了健康成長,圍繞在你身邊的這個小集體氣氛更和諧、更融洽了,你的班級工作也搞好了。
二、教師應平等面對每一位學生,待生以寬
常聽到部分教師在他們心目中所謂的“差生”犯了錯誤時慨然嘆息曰:“如果是好學生犯了錯誤,我不會那么生氣的。”不言自明,這里的“好學生”其實就是指那些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的天平偏向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評價重心發(fā)生了錯位。每當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犯了錯誤時,一些班主任能夠寬容遷就,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犯了錯誤時,他們往往要小題大做,輕則罰站,重則挨板子,進行一番“封建式”的處理。殊不知,班主任的這種做法挫傷了學困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加深了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試想,在艱辛的運動場上、勞動場上,不是常會更多地看到學困生們的身影嗎?我們有什么理由忽視甚至歧視他們呢?作為班主任,不僅擔負著造就未來社科院精英的責任,更多地擔負著培養(yǎng)大批為社會默默無聞作貢獻、兢兢業(yè)業(yè)干事業(yè)的普通勞動者的責任。所以,面對班上幾十個發(fā)展不平衡的學生,我們應將自己手中的一碗水端平,公正、平等地處理班級事務,并不斷尋找、探索適合學困生發(fā)展的路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同樣的溫暖、同樣的關愛,才會為班級的榮譽著想,也才會有主人翁精神,才會迸發(fā)出自己應有的激情和活力,才會形成有特色、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三、教師應淡泊名利,把微笑帶給學生,視生為友
現(xiàn)實生活中,普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在班級管理中,常有著這樣的情景:學生違犯了紀律,或學習成績跟不上,往往被請家長或者罰站,以示警戒。因為他們的種種表現(xiàn)將直接影響到班主任的量化考核,甚至職稱晉升。班主任的苦衷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作為班主任,更應該淡泊名利,以“心底無私天地寬,博愛才能為良師”為心中的圭臬,正確處理自己班級管理中的失誤,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尋求和運用科學的發(fā)展觀和育人觀,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寬松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把自己的關愛像春天的陽光般灑進學生的心田,把自己真誠的微笑、鼓勵的眼神、真情的關懷傳遞給孩子們,讓他們在期待中改正錯誤,在鼓勵中走向未來。
四、教師應重視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誨生不倦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導者和呵護者,面對學生在性格、成績、能力、愛好等方面的具體差異,班主任必須對癥下藥,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求知、處事、做人的習慣,這是引導學生邁向成功的有力保障。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結合自身的成長體驗以及周圍同學的發(fā)展范例來感知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俗話說:“惡習難改”,“習慣成自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師只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眼神,才能使他們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積極配合。其次,要適時地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契機。大到集體集會、活動競賽,小到地上的一團紙、不經意的一句話,班主任都要悉心觀察,靈活指導,給學生一個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平臺。再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讓學生終身受用。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上,班主任應登高望遠,為學生的成長著想。盡管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樣,但只要懷著一顆殷切的誠心,“巧”字當頭,苦下功夫,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建出一個充滿活力、朝氣勃發(fā)的新型班集體。
總之,要創(chuàng)建新型班集體,把班級營造成一個和諧溫暖的大“家”,班主任既要學會“有所為”,更要善于“有所不為”,惟其如此,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黃欣雯,圖畫書與生命教育[M],故事媽媽工作室,2012.
[2] 李家成,生命教育:教育與生命體之間的相互玉成[J],2008.
[3] 王 姍,班主任管理藝術[J],文學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