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曹國慶
(1. 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北京 100037;2.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北京 100740)
1.1 鉛蓄電池行業現狀
2015年我國鉛蓄電池產量21000萬千伏安時,銷售額約1305億元。出口額29.55億美元,進口額3.47億美元。
鉛蓄電池生產企業數量約300家。通過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審核的企業95家,約占總產量50%。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74家企業鉛蓄電池產量約12800萬千伏安時,占總產量的61%。經過環保整治和行業規范管理,鉛蓄電池行業集中度大幅度提高。
至2016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85億輛,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近2億輛。2015年全國廢鉛蓄電池年產生量約350萬噸。
1.2 再生鉛行業現狀
2015年全球精鉛產量為1083萬噸,中國精鉛產量為450萬噸,占全球市場41.55%。其中我國再生鉛產量約180萬噸,約占我國鉛總產量40%。
2015年我國鉛消費量約470萬噸,鉛蓄電池生產耗用鉛約390萬噸,約占我國鉛消費總量的83%,約占全球鉛消費總量的40%以上。
再生鉛企業數量約300家。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75家“在生產”與“在建”再生鉛企業廢鉛蓄電池處理能力約816萬噸,再生鉛行業亟待區域布局規劃,產業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
廢鉛蓄電池回收市場長期由 “游動商”回收商販控制,存在“倒酸”污染、不規范流向污染和財稅流失三大問題。2014年廢鉛蓄電池產生量約320萬噸,全國共有30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單位回收廢鉛蓄電池為27.2萬噸,僅占8.5%。2015年32個持證單位廢電池回收量56.65萬噸,規范回收比例約16%,廢電池大量流向非法小冶煉。廢電池打孔隨意倒酸量每年超過26萬噸,鉛污染嚴重。如按增值稅的70%測算, 財稅流失每年損失近27億元。
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建立和完善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和運行機制,實行廢電池回收率目標管理。
為了落實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相關要求,根據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組織研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頂層設計要求,實施《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和《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以有條件的相關省份和地級市為主,組織相關企業探索開展廢電池回收列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試點,試點企業廢鉛蓄電池回收率2017年提高到10%以上,2020年提高到50%以上。

表1 工信部EPR試點與環保部廢電池回收試點工作進展(不完全統計)
根據《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方案》《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2016修訂本)》,鉛蓄電池生產企業應積極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利用電池銷售渠道建立廢舊鉛蓄電池回收系統,或委托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再生鉛企業等相關單位對廢舊鉛蓄電池進行有效回收利用。企業不得采購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再生鉛企業生產的產品作為原料。鼓勵鉛蓄電池生產企業利用銷售渠道建立廢舊鉛蓄電池回收機制,并與符合有關產業政策要求的再生鉛企業共同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系統。
廢電池回收體系建議框架:
(1)以電池生產企業和再生鉛企業為主,整合回收企業,行業協會牽頭,建立廢電池回收網絡體系;由上下游企業聯合組成,建立電池回收環保聯盟,接受國家有關部門指導和管理。
(2)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在生產企業電池銷售網絡基礎上,電池銷售網點“銷一收一”,消費者實行“以舊換新”,建立廢電池回收體系,或生產企業與再生鉛企業合作,共建回收體系;骨干企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建立規范的廢鉛蓄電池逆向物流網絡,規范廢電池流向。
(3)鉛蓄電池準入企業與再生鉛準入企業,結成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伙伴,建立廢電池與再生鉛閉環資源循環,聯盟內企業鉛與產品貿易方可享受財稅優惠政策。
(4)逐步提高廢電池規范回收比例;建立企業廢電池回收量統計與核定機制。廢鉛蓄電池規范回收比例(回收量)實行目標管理,統計單位采用重量或容量核算。
(5)信息平臺與監管機制:建立廢電池回收聯盟平臺(網站),實行回收網點與資質公示,將廢電池回收量、回收目標執行情況、環保等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6)環境經濟政策與廢電池回收量掛鉤,減免電池消費稅,減免企業環境稅。
EPR與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具體工作結合實施如下課題:
6.1環?;饡n題《電池污染防治和救助專項基金課題》:鉛蓄電池行業戰略研究及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建設試點項目,組織單位為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牽頭單位為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參與單位為環境保護鉛蓄電池與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部分骨干電池企業和再生鉛企業。
電池協會主要承擔子課題:
(1)鉛蓄電池行業污染防治現狀與對策研究;
(2)關于廢鉛蓄電池由危險品運輸管理有條件豁免研究報告;
(3)參與配合省市區域廢鉛蓄電池收集和轉移管理制度先行先試工作方案;
6.2工信部:電池產品(鉛蓄電池)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項目。
6.3工信部:電池行業污染防治現狀與對策研究項目;
(1)根據發改委要求,配合制定《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實施方案》,編寫《廢鉛蓄電池回收管理規范》。
(2)工信部EPR試點與環保部固管中心課題項目聯合實施,區域協同,上下游協同,聯合試點。開展鉛蓄電池行業戰略研究及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建設試點項目,2016年10月底前起草制定地方廢鉛蓄電池收集和轉移管理制度先行先試工作方案。
(3)中國電池綠色循環發展聯盟發展擴大試點單位加盟。
建議環境經濟政策與廢電池回收量掛鉤,減免電池消費稅,減免企業環境稅。
8.1 減免電池消費稅
電池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回收廢電池達到一定回收量,或達到一定回收比例,應減免或免征電池消費稅。
8.2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建立廢電池回收體系模式與運行機制
在電池銷售網絡基礎上,推行銷一收一,以舊換新,由電池生產企業,或與再生鉛企業聯合共建回收體系,實現鉛產業鏈閉環管理?;厥窄h節亟待解決:
(1)銷售網點如何取得廢電池收集資質
指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具備規范化收集貯存場地及設施的單位,按照特定的回收要求,將分散的廢鉛酸蓄電池集中回收,最終確保無害化處置的回收方式之一,簡稱“收集”。
(2)銷售網點和電池批發商如何取得廢電池暫存資質
指允許非持證的鉛酸蓄電池銷售網點或使用單位,對零星回收或廢棄的廢鉛酸蓄電池作合理區隔、存放,并在規定的時間內轉交給持證回收單位的回收方式之一,簡稱“零存”。
(3)網點收集運輸廢電池,批發商中轉運輸如何取得資質
指雖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但通過商務部門備案登記或取得綠化市容部門許可,擁有廢鉛酸蓄電池中轉暫存庫,最終確保無害化處置的回收方式之一,簡稱“中轉”。
非跨區收集與中轉運輸申報專用車輛許可資質豁免。
8.3廢電池稅票(增值稅抵扣)等財稅問題
8.4廢電池回收信息管理與環保監管平臺建設
8.5研究廢電池回收再生增值稅退稅政策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