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
一曲壯歌頌英雄——壯劇《馮子材》主要人物藝術形象分析
●羅艷
[摘要]新編大型歷史壯劇《馮子材》以中法戰爭鎮南關大捷為背景,表現了愛國名將馮子材及其部屬保家衛國、抵御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該劇入選了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并獲得了第九屆廣西戲劇展演“桂花劇目金獎”。劇中馮子材、青鳳、九命貓等幾個主要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謳歌了百年前廣西邊關共赴國難的英雄群體,弘揚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關鍵詞]壯劇《馮子材》;主要人物;藝術形象
歷時兩個多月的第九屆廣西戲劇展演落下了帷幕,參展的新編大型歷史壯劇《馮子材》獲得了“桂花劇目金獎”。壯劇《馮子材》特邀著名編導劉桂成編劇、著名導演熊源偉與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聯合執導,由廣西壯劇團優秀青年演員黃力勤、莫豐華、哈丹、唐紅友等聯袂出演。全劇以鎮南關大捷這場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取勝的反侵略戰爭為背景,通過《探關》《受命》《闖寨》《點兵》《出征》《馳援》《血戰》《祭墻》等篇章,再現愛國名將馮子材率領親屬、部下以國家社稷為重,誓死保衛祖國河山的英雄壯舉,展現了壯家兒女保家衛國、抵御外侮的決心和勇氣,弘揚了高尚的愛國情操。
壯劇《馮子材》雖然以百年前的歷史事件為素材,但是卻別具新意,通過與當下的愛國主義主旋律的緊密結合,呈現出了新的時代風貌。在愛國主義主旋律這條線的貫穿之下,劇中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顯得生動、鮮明、感人。
馮子材是晚清抗法名將,1883年年底中法戰爭爆發時他已經68歲。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越南戰場上節節敗退,法軍一路北上直抵鎮南關前。國難當頭,清政府重新起用了老將馮子材。馮子材為赴國難,夜以繼日團練鄉兵。1885年年初,已屆古稀之年的馮子材率領隊伍來到廣西邊陲鎮南關,在關內與法軍決一死戰,一舉反敗為勝,并乘勝出關追敵,連克越南文淵、驅驢、諒山、長慶府、觀音橋等處,取得了震驚世界的鎮南關大捷。只是清政府在“乘勝即收”思想指導下發布了停戰令,馮子材最后不得不含恨撤兵。

馮子材勇闖鳳凰寨(謝江波攝)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表現英雄人物的題材非常多,對像馮子材這樣的一個歷史人物,往往會被塑造成完全高大上的人物。但是在壯劇《馮子材》中,我們除了看到馮子材英雄氣概與愛國情操一面之外,還看到了他作為一個普通老人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作為一個民族英雄,馮子材的家國情懷在劇中得以完整再現;作為一個古稀老人,他的兒女情長在劇中也得到了生動反映。當然,在大局與小局之中、在大我與小我之間,馮子材最終是舍小家而顧大家,到最后是一家老少三代全都披掛上陣拼命殺敵,尤其是孫女靈兒還以身殉國,何其壯烈。

青鳳抗法軍(謝江波攝)
劇中馮子材的英雄形象主要表現在他的頑強堅韌、敢于擔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上。在戰前,馮子材敢于當面斥責不戰而退的巡撫潘鼎新,面對外敵入侵力爭奮起反擊而不是乞降媾和;在戰中,為了激起士氣,馮子材命部下抬著鐵皮棺材上戰場,以視死如歸的決心上戰場,戰斗開始后他更是身先士卒,提刀上陣,為守護國土一分一寸也不退讓,直至最終擊潰法軍;在戰后,當收到朝廷“見好收兵”電報之后,馮子材敢于抗旨繼續乘勝追擊,兵鋒直抵越南諒山,打出了軍威,張揚了國威。作為民族英雄及軍隊統帥,劇中馮子材這個主要人物形象可以說是立得起站得住、有思想有魅力并深入人心的,對當下凝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意義。

馮子材與九命貓(謝江波攝)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年屆古稀的普通老人形象,劇中的馮子材在與家人、部下以及另外兩個主要人物青鳳、九命貓的關系上則表現出了慈愛、親和、悲憫的一面。在第八場《祭墻》中,孫女靈兒以身殉國之后,馮子材的一段長唱令人動容,這唱段里面不光有對孫女的憐憫與愛惜,更有對所有為國捐軀的英烈的告慰與追思。青鳳是壯族村寨鳳凰寨的女首領,馮子材過去曾和寨子里的壯人打過仗,跟隨馮子材打仗多年的老軍頭九命貓則和青鳳有殺父之仇。在第三場《闖寨》中,為了救被青鳳扣押準備殺掉替父報仇的九命貓,同時也為了化解官、壯兩家恩怨,團結鳳凰寨的壯族勇士共同抵御外敵,馮子材不顧古稀之年、三軍之帥的身份,毅然向鳳凰寨壯家兒女磕頭謝罪,最終獲得了諒解,大家勠一起力同心共赴國難。這一幕表現出了馮子材是一個重情重義、至真至純的性情中人。
當然,作為主人公,劇中馮子材的形象仍有升華的空間。從目前看來,這個人物外層的民族英雄形象已經豐富飽滿了,如果能夠向內層做更深入的探索,繼續挖掘塑造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應該可以讓馮子材這個人物形象獲得更強烈的情感沖擊力和震撼力。目前劇中某些地方對馮子材心理發展的鋪墊還有所缺失,還要從情節上去做更深入的挖掘處理。比如在接到朝廷撤兵電報的時候,作為朝廷命官,馮子材要做多少的思想斗爭才能抗旨繼續追擊;在面對戰場上尸骸滿地、瘡痍滿目的景象的時候,馮子材的內心又是怎樣的五味雜陳……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和擴展點,只要做足這幾點,馮子材這個人物的形象應該會更加豐滿生動。

馮家父子與青鳳共同上陣殺敵(謝江波攝)
創作者塑造青鳳這么一個壯族村寨的女首領,除了緊扣愛國主義主旋律這條線之外,也還包含有加強民族團結共同抵御外侮這么一層意思在里面。盡管官家、壯家之間以前有過誤會、爭執甚至打仗,但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大家最終都能摒棄前嫌,共赴國難。在第一場《探關》中,青鳳最開始是從小家、小局出發,對洋人和官家都采取敵視的態度。但是之后在馮子材的感召之下,她在思想認識上有了升華,能夠從小家、小局中跳出來,轉到以大家、大局為重。劇中青鳳思想認識上的轉變交代得比較清楚,她的成長線索也描寫得比較清晰,讓觀眾看到了她的情真意篤、浩然正氣,同時又有通情達理、勇于擔當的一面。這部劇也因為有了青鳳這么一個敢愛敢恨的壯家女首領的角色,而變得更加富有人情味。
劇中的九命貓和馮子材年紀相仿、情同手足。九命貓本是鳳凰寨中的壯家人,年輕時因為與青鳳的父親比武爭奪貓神之位,而不小心傷了人命,因此羞愧難當外出投軍跟了馮子材。這么一個人物形象的存在剛好可以將官家與壯家聯系起來,并且由他而生出了不少戲劇沖突。本來九命貓是要一命抵一命,任由青鳳處置的,在馮子材的斡旋搭救之下,他留下了一條命上戰場殺敵報國,最后在戰場上為了救青鳳而不惜以身擋子彈,算是還了青鳳一條命,整個劇情推進得合情合理。九命貓這么一個人物形象,他身上有官家的忠勇仁義,也有壯家的淳樸憨厚,他的存在增添了整部戲的厚重感。當然,劇中在九命貓和青鳳這兩個人物的身上體現出了民族情感與家國情懷的有效融合,使得整部戲呈現出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征。
劇中馮子材的孫女靈兒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討巧,由她主動要求上戰場體現出了“馮家子孫,不分男女,個個挺身而戰”的“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與愛國情操,特別是她最后以女流之身為國捐軀更是令人欽佩。劇中的靈兒是一個非常具有靈性的人物,她的存在讓全劇更接地氣,讓觀眾看到英雄人物除了光輝照人的一面之外,也有兒女情長的一面。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靈兒這個人物所給的筆墨不多,特別是最后寫她殉國的時候就一句話帶過,這本來是一個很棒的劇情點,是一個可以出好戲的橋段,畢竟女子為赴國難而喪命,古往今來能有幾個?可惜劇中未能鋪陳開來,甚為遺憾。
在所有主創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壯劇《馮子材》作為廣西重點打造的壯劇劇目,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了比較高的藝術高度,并成功入選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同時又獲得了第九屆廣西戲劇展演“桂花劇目金獎”,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好戲是不斷地改出來的,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在主創人員的不斷打磨和提升下,壯劇《馮子材》一定能夠成為一部謳歌英雄主義情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經典劇目流傳下去。
作者簡介:羅艷,女,廣西戲劇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