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耿楊,楊志東,任輝,莫凌,唐晶晶,崔健超,林順鑫,梁德,江曉兵,張順聰
1.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405;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淺析嶺南人脾虛體質與骨質疏松癥關系
沈耿楊1,楊志東2,任輝1,莫凌2,唐晶晶1,崔健超1,林順鑫1,梁德2,江曉兵2,張順聰2
1.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405;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嶺南;骨質疏松癥;脾虛體質;危險因素;病機
體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體陰陽氣血盛衰的特點,是人體健康狀態的重要基礎。其形成與地域氣候、文化背景深刻關聯。嶺南的濕熱環境及人群偏嗜濕冷的飲食習慣,易影響脾胃功能,導致嶺南人獨特的脾虛體質。中醫學認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病位在骨,其本在腎,但也與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合肌肉主四肢”等生理機能相關聯,脾虛作為OP發病的重要環節正逐漸被眾多醫家所重視。筆者現基于嶺南人的體質特征,探討其脾虛體質與OP的內在聯系。
《素問?異法方宜論篇》云:“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北砻鞯赜蛞蛩赜绊懭巳旱纳瞽h境及飲食習慣,決定體質特征。
嶺南地處北回歸線兩側,接近赤道,屬熱帶、亞熱帶氣候。因全年日照時間較長,平均氣溫較高,終年炎熱而無嚴寒,故有“炎方”之稱。同時,嶺南背靠五嶺,前瀕大海,屬海洋性氣候,空氣相對潮濕。中醫理論認為,濕性重濁,而“嶺南地卑土薄,土薄則陽氣易泄”(《醫碥》),加之炎熱氣候,濕受熱蒸,形成了嶺南濕熱彌漫的環境。久居此地易影響脾胃功能,致濕熱困脾,脾失運化。另外,嶺南人多勤泳浴,好食魚蝦生冷之物,《素問?宣明五氣篇》有“脾惡濕”,所以,這種生活飲食習慣可加重脾濕,影響脾之運化。一旦脾主運化的功能受到阻礙,水液在體內停滯,進而產生濕、痰、飲等病理產物,濕、痰、飲可反過來損害脾之運化。兩者相互影響,導致嶺南人脾虛狀態根深蒂固,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脾虛體質。中醫體質學說認為,某種病理體質形成后,可使機體對某些疾病具有易罹性、傾向性[1]??梢?,病變的發生與內在體質相關。
中醫古籍無“骨質疏松癥”這一病名,但根據其癥狀可將其定位為“骨痿”[2]。一般認為OP病本在腎,與肝、脾相關。
2.1 脾虛體質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機
《內經》謂“脾主肌肉四肢”“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所生氣血不僅滋養筋骨,且能為腎所藏,以供滋養骨骼之用??梢姡筇旎臍庋獙堑恼IL具有榮潤作用。嶺南脾虛體質之人,脾胃功能虛衰,失于受納運化水谷,導致氣血生化乏源,骨骼失于濡養而易發生OP。
另外,脾胃為五臟樞機,交通上下,灌溉四旁,對氣、血、精、津的相互轉化起關鍵作用。脾虛體質者脾胃功能衰退,樞機不利,氣化失司,血不化精,氣虛不能充達,血虛不能營養,致骨骼無以充養,從而發生OP。
2.2 脾虛體質致腎虛可誘發骨質疏松癥
脾為后天之本,其化生之水谷精微可不斷充養先天之精。脾氣健運,則腎之精氣得以充養,方能生髓壯骨。脾虛體質之人脾胃失于運化,精微不得四布,易致腎精空虛,骨失所養;尤其老年人和絕經后婦女脾虛體質基礎上,腎精虧虛,氣血乏源,致先天之精無以充養,骨骼因精虛失養,脆弱無力,致OP發生。
2.3 脾虛體質致肝虛亦可導致骨質疏松癥
肝藏血,主疏泄?!端貑?寶命全形論篇》有“木得土而達”,說明肝正常的疏泄條達功能需要脾土之滋養。脾虛體質之人脾胃虛弱,樞機不利,易致肝失疏泄,血不化精,無以生髓養骨;另外,脾虛則運化失司,氣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脈絡空虛,筋骨失于濡養,最終導致OP的發生,即《醫宗必讀?痿》所云“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弛縱;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2.4 脾虛體質與骨質疏松癥發展、轉歸相關
《素問?三部九候論篇》“必先奪其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素問?經脈別論篇》云:“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碧崾倔w質差異可反映在疾病臨床表現上。嶺南地區OP患者常表現出腰脊酸軟疼痛、倦怠乏力、四肢軟弱等特征,與脾虛體質有很大關聯性,符合脾虛體質的特征。
因脾虛失于運化,不能充養四肢,必致肌肉瘦削,軟弱無力,甚至萎弱不用,如《脾胃論》言:“脾虛則肌肉瘦削”“脾胃之虛,倦怠嗜臥,四肢不收?!边@也是《素問?痿論篇》“治痿獨取陽明”的主要理論依據。
另外,嶺南地區患者亦常表現出神疲體倦、食少納呆、腹脹便痛、少氣懶言、面白少華、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等脾虛癥狀。體質狀態反映正氣強弱,往往對疾病的發展、轉歸起到一定的影響。就OP脾虛患者而言,因脾虛運化失司,氣血不足,骨骼缺乏氣血榮潤,甚至通過影響肝、腎二臟功能而阻礙骨骼的生長發育。這不僅對青年時期峰值骨量的獲得造成一定影響,也隨絕經年齡的迫近及老齡化而加速骨骼退變,骨量丟失。另外,脾虛體質者,痰濕內盛,郁久化熱,痰、濕、熱內結,病情往往纏綿不解,若再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則加速病情發展,使骨量丟失速度加快,骨微結構破壞更為顯著,甚至引發骨折等并發癥。
體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又具有一定范圍的可調性。因此,在未病情況下,及早采取針對性措施,改善和優化偏頗體質,可降低機體對疾病的易感性;而在疾病發生后,及時干預病理體質,能延緩病情的發展,改善預后。
目前,現代醫學尚未發現有效治療OP方法,反映出本病預防的重要性和現實性?;趲X南人的脾虛體質,改善和優化脾虛狀態,降低OP的發病率,延緩骨量丟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充分體現中醫學“治未病”理念。嶺南地區OP脾虛患者以脾虛濕盛、脾失運化為特點,治療應以健脾祛濕為大法。如中藥調理可選用燥濕運脾之品,方用平胃散加減,藥選蒼術、白術、茯苓等;針灸調理可針刺健脾化濕穴位,如豐隆、脾俞、陰陵泉等;運動調理可通過適當體育鍛煉,流通氣血,增強體質,防老抗衰,改善脾虛狀態,使骨骼強壯;飲食調理應限制進食肥甘厚膩、魚蝦生冷,可服利濕健脾食品,如芡實、蓮子、冬瓜等,另外合理膳食可維持正常體重,進而維持骨量。脾虛體質導致腎虛、肝虛也是OP的重要病機,因此,若脾虛體質兼有腎虛、肝虛,則應在補脾基礎上酌情增加補肝腎方藥或穴位等。
通過對嶺南人體質特征的分析,結合對OP脾虛病機的認識,可以發現“地域-體質-疾病”存在縱向發展的特性。筆者認為,嶺南人脾虛體質是誘發OP的危險因素,同時影響著OP的臨床表現、發展及轉歸。因此,對嶺南人脾虛體質進行改善及優化,可有效預防OP,而在OP發生后可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1] 王琦.中醫體質學說[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4-45.
[2] 柳承希,任艷玲.古代文獻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4,29(7):2089-2092.
10.3969/j.issn.1005-5304.2016.04.030
R228
A
1005-5304(2016)04-0108-02
2014-12-09)
(
2015-06-19;編輯:梅智勝)
楊志東,E-mail:10174136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