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經濟轉型期的農村反貧困問題研究

2016-03-28 00:16:11博,孫
財經理論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農村

王 博,孫 艦

(西北師范大學 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中國經濟轉型期的農村反貧困問題研究

王 博,孫 艦

(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摘要]貧困現象一直以來是社會發展問題的焦點所在,特別是農村地區貧困問題尤為凸出。目前中國處于人口轉變和經濟結構轉型期,人口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給中國扶貧工作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面臨嚴重貧困問題的農村地區應該在經濟轉型期調整反貧困戰略,以適應人口結構轉變和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沖擊,使反貧困工作能夠在高效率的軌跡上運行。

[關鍵詞]經濟轉型;農村;反貧困;戰略調整

一、引言

自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外經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轉型、人口結構轉換,在發展戰略調整的背景下如何調整反貧困戰略,改進扶貧攻堅的措施和手段,實現區域發展和精準扶貧的有機結合,通過全方位的區域發展、人口進步、生態修復,使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全方位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在發展中徹底擺脫貧困是目前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中國的人口結構、社會經濟結構正發生著歷史性的變化。中國已經進入全面的結構轉型、人口轉變和發展戰略調整期,發展背景的變化和國家戰略的調整,必然要求反貧困戰略作為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進行相應調整。貧困與反貧困問題是動態變化的,中國農村地區貧困的性質和原因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貧困由區域性、整體性、長期性、生計性向個體性、自然災害性、人力資本性、發展性等轉變。貧困性質的變化要求反貧困著力點的進一步調整,因此農村地區反貧困戰略在新的形勢、新的背景下的轉換對中國農村地區的反貧困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對于貧困問題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積淀,國內對貧困成因的研究主要是從自然環境、人力資本、制度等不同層面展開的。大量研究認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匾乏或單一的自然資源、遠離城鎮和交通干線、生態脆弱是導致貧困的根源[1]。其次,更多的學者將人力資本引入致貧原因分析的范疇,共同認為營養、健康、教育、就業對農民擺脫貧困束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第三,從制度層面分析貧困的根源。大量研究認為城鄉分割的體制與相關制度制約了農民致富[3]。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提出了反貧困戰略的研究,但針對性的反貧困戰略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形成于90年代末。中國實施的反貧困戰略首先以促進區域發展為著力點,旨在通過區域發展解決整體性貧困問題,扶貧開發是主旋律。進入新世紀以來關于扶貧開發戰略的研究越來越豐富,隨著貧困性質的變化,部分學者強調扶貧開發應該更加突出區域瞄準、村莊瞄準和瞄準個體[4];也有學者認為反貧困戰略要綜合考慮貧困地區的政治、經濟、地理、歷史、民族文化的綜合因素;檀學文、李成貴(2010)等學者倡導需要將各種原因導致的脆弱性納入到貧困概念和減貧戰略中,以提高農民未來的抗風險能力,減少返貧率[5];也有學者提出當前中國反貧困戰略需要實現由面到點、由開發式向發展式、扶貧主體由線型向網絡式的三大轉型。近些年來隨著人口結構變化、經濟結構轉變,農村地區反貧困戰略的調整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劉小氓(2015)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中國西部農村地區的低保制度反貧困效果進行研究發現,適當提高農村地區低保資金支持力度,對民族地區反貧困有著顯著的影響。部分學者還從空間角度考慮農村地區的貧困問題,認為農村地區的空間貧困以“地理資本”為基礎,自然改造已經接近上限,社會空間時空轉化的限度則更為寬廣。[6]在貧困空間作用機制之下,改變經濟、文化城鄉間的相對差異,可以有效擺脫貧困黏性,將貧困居民從原生性的生產、生活方式中解脫出來,突破簡單改變依附自然、受限于自然的困局,釋放貧困地區的人口壓力,解決人地矛盾,解決生態陷阱。

總體來看,中國關于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研究內容不斷深入,研究方法也逐漸規范,但局限于研究對象空間分布的區域性、動態性和資料獲取的困難性,相關的實證研究依然十分有限,研究方法需要進一步規范,研究范圍需要進一步拓展,特別是立足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全方位變動背景下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關于貧困性質、根源等方面的研究還處于現象描述階段,缺乏對本質性問題的探討,該領域不論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還是研究視角,都需要進一步拓展。

二、經濟轉型與農村地區貧困

貧困問題作為世界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難題,一直以來倍受經濟學家的關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農村地區的貧困問題依然是影響中國全面發展的重要難題之一。消除和緩解農村地區貧困,促進農村地區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和繁榮是當前中國反貧困工作的重要任務和責任。當前,中國處于人口轉變、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經濟體制轉軌和劉易斯轉折點到來的特殊轉變時期。面對當前特殊的經濟背景,筆者認為想要做好中國農村地區的扶貧工作,使中國農村地區的貧困問得到進一步的緩解,需要搞清楚人口轉變、結構轉型與農村地區反貧困的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 人口轉變與農村地區貧困

人是社會扶貧工作的主體,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扶貧活動與人口發展密不可分。人口發展對貧困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人口的數量、質量和結構的變化將是選擇扶貧戰略的主要依據之一。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人口大國,唐宋時期中國人口超過1億,在20世紀初人口達到4億、中期人口已經達到了5.8億。中國歷史上人口的快速增長,學者們一致認為是由小農為本的治國方略、遺產制度、低收入均衡陷阱等原因所造成??偟貋碚f,造成中國人口高速增長的原因包括了歷史、經濟、文化等,隨著中國工業化序幕的拉開,這一特征才逐漸消失,進入21世紀后,中國人口出現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新特征。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在新中國成了初期被確立,這一戰略是在考慮到國內資本極度短缺、勞動力相對富裕的基本情況下提出。這種與世界發達國家工業化演進截然不同的特殊工業化道路,嚴重地影響了中國人口演變。這種人口演變,帶來中國人口結構的斷層、老齡化問題、勞動力流動等社會現象,并且對中國農村地區的貧困與反貧困有著重要的影響。

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給農村地區的貧困和反貧困帶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口紅利功不可沒,農村地區在改革開放30年能夠在反貧困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效,人口紅利也是重要的因素。伴隨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以及劉易斯轉折點的出現,中國將面臨人口紅利的消失和農村地區勞動力萎縮,勞動力的匱乏勢必會給農村的貧困問題帶來嚴重的負面沖擊。在農村地區,勞動力的富余對于一個家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勞動力作為生產環節中最主要的一環,其缺少將會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生產活動產生阻礙,這種阻礙最終體現在社會經濟方面就是貧困現象的加深。其次,中國人口轉變,帶來了人口增長速度的放緩和老齡化問題的加深。老齡化問題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尤為嚴重,農村地區老齡化嚴重與中國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有著直接的關系,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對農村地區而言,意味著低生產率和抗貧困風險能力差,這就說明農村地區貧困的脆弱性問題將會日益突出。最后,人口結構轉變,老齡化現象的出現引起農村地區人力資本短缺。這些都是制約農村地區長期發展、擺脫貧困束縛的重要因素。

(二)結構轉型與農村地區貧困

結構轉型是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環節,這與新中國成立后的經濟發展政策有著直接關系。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結構的演變。改革開放后,在市場經濟的主導下,中國的產業結構開始優化,第一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值不斷下降,第二產業保持穩中有升,第三產業增加值不斷提高,2014年三次產業結構比值為:9.2∶42.6∶48.2產業結構正向合理化演進。[7]借助錢納里的“標準產業結構轉化模式”中國已經開始全面進入工業化的高級階段,到達工業化中后期??紤]到中國產業結構優化空間還很大,就業結構需要進一步提高,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初步可以斷定中國沿海地區已經步入工業化高級階段,中部和西部地區還處于中期過渡階段。工業化程度的變化標志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這一點可以從中國勞動力市場轉型發育與城市化水平來判斷。1978年中國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是70.5∶17.3∶12.2,到達2000年時為50.5∶22.5∶2.5,2014年為29.5∶29.9∶40.6,非農產業就業人員比重逐漸上升。非農產業的發展壯大吸納了更多的農業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生產,使得更多的人口向城市、小城鎮轉移,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正向一元化邁進,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2014年為54.7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也引起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轉型與發育,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

結構轉型對于農村地區發展產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勞動力流動以及城鎮化水平來表現的。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及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產業結構一直處于不斷地調整和演進狀態,依據錢納里的標準中國目前已經處于工業化的高級階段。同時,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水平不等,這是也是造成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社會發展水平不均以及中西部地區發展滯后和農村地區貧困問題嚴重的主要成因之一。就產業結構轉型本身而言,其對農村地區的貧困影響首先是通過影響農村地區勞動力流動來影響農村地區的貧困的。中國在工業化初級階段,由于技術水平不成熟以及產業鏈條落后,以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對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沒有太高要求,一般農村的普通拉動力都可以勝任,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出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提升,對農村低級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在不斷地增加,這就要求高人力資本的勞動力才會被需求,而人力資本并非短期可以形成,這就會形成勞動力需求結構的斷層。這種斷層勢必會成為中國農村地區發展和脫貧的阻礙因素。如果說人口結構的變化是從勞動力供給方面來討論,那么產業結構的轉型就是從勞動力需求方面來考慮的。人口結構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對農村地區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將會波及農村地區整個社會的發展和農村地區脫貧工作和反貧困戰略實施的效果。

三、農村地區貧困原因

貧困問題是一個以家庭為基本單元的社會現象,而不是獨立的個人問題。由于家庭生活資料的共享性,一個家庭成員由于疾病或者自然災害的沖擊而陷入貧困就意味著整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陷入貧困之中。從家角度來看,不能獲得足夠的資源是家庭陷入貧困的最直接原因,這些資源包括收入、社會公共服務、公共產品等。在自然經濟和市場經濟并存的社會里,收入的短缺是構成貧困的直接原因,對于一個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農村家庭來說,缺少高素質的勞動力是造成其收入短缺的直接成因,收入的減少意味著整個家庭將會陷入貧困。下面是從家庭層面對中國農村貧困原因進行分析。

(一)農業依賴與自然條件約束

1.農業依賴的影響。農村地區貧困的成因之一就是對農業的依賴性很強,而農業的發展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大量資料表明農村貧困人口的收入來源結構比較單一,對農業特別是種植業的依賴程度顯著的高于其他農村人口。[8]盡管農村貧困人口的人均種植業收入遠遠低于全國農村居民的人均種植業收入,但種植業卻是貧困人口的主要收入來源,而由于一些地方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惡劣,生產資源匱乏以及個體方面原因,他們的種植業生產率和收入特別低,這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另外,長期以來,中國的農業部門由于勞動力過剩,土地資源相對不足,使農業生產率遠遠低于其他行業,造成非農業生產和農業生產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收入差,但是,對于貧困人口來說,從農業向非農業領域轉移總是面對著更大的困難。由于,農業收入遠遠低于非農業,因此向非農業領域轉移緩慢是導致貧困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2.市場波動的影響。農村貧困人口不僅向非農業轉移速度慢,而且他們的市場參與程度也相當低,特別是在糧食、油料、蔬菜這些基本農產品方面。絕對貧困人口生產的農產品多半是用于維持最低生活需要的自身消費,而這些形態的實物收入占了他們收入的主要部分。他們生活中所有必須支付現金的基本消費需求,如醫療、教育和衣著等生活必需品,只能依賴于其產品的少量剩余部分來滿足。除了維持最低生存需要的食品以外,其他基本生活消費品被壓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或者靠借債支撐。由于對農業具有高度的依賴性,而農產品的商業化程度低,農產品的市場供給和價格波動會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造成很大的影響,使之處在缺乏保障和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一旦農產品對非農產品的比價條件惡化,或者由于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業產出低下,他們的生活條件就出現明顯的惡化。

3.地理和自然資源條件約束。農業產出水平和生產率直接受到地理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嚴重地影響著農村地區的貧困發生率。根據中國統計局貧困監測數據顯示,中西部地區是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的主要集聚地,如果再按照地形對貧困人口分類,則5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山區。其中,干旱缺水、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是貧困的高發區。西部省份貧困發生率高于東部地區的格局基本不會改變,這主要是這些地區地理和自然條件的差異造成的。經濟地理因素比單純的地理因素更重要,這是因為離城市較近的地區或者城市周邊的農村地區的發展都會對一個農村地區的收入水平產生帶動效應。發展中的城市給農村地區帶來了市場、就業機會、融資渠道以及信息資源,這些資源和機會對農村減貧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地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包括了交通因素的,因為地理條件差異對收入和減貧的影響,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交通不便造成的,并且這些地理因素在短期或者中期內人力是無法改變或難以改變。

4.基礎設施條件制約。在農村諸多基礎設施中,交通和電是最值得關注的,交通不便和不通電是導致農村貧困的重要原因。這些嚴重缺乏基礎設施的地區主要分布在貧困的西部地區,特別是遠離城市和交通干線的邊遠山區。貧困地區和其他地區之間的基礎設施方面的差異,嚴重影響著農業和非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是阻礙當地居民擺脫貧困的一個重要因素。應該繼續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提高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通過推進公路、電網、電話和廣播電視的建設,促進貧困地區與外界的信息流,將是改變貧困地區基本狀況、消除貧困的重要舉措。此外,對于缺乏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地區,擴大飲水工程和水利灌溉建設的范圍,也將有重要的意義。

(二)人力資本制約

1.教育與貧困的關系。教育對于一個民族的振興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是人力資本得以形成的主要路徑,也是人力資本積累的基礎和前提。大量研究表明,人力資本的匱乏是導致發展中國家貧困發生率長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弱勢群體陷入貧困的根本所在。所以,教育投資對于反貧困來說有著長遠的意義。貧困往往是造成貧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低的重要原因,換句話說,由于貧困家庭無力支付教育所需要的費用,造成貧困家庭的子女更加缺少受教育的機會;這種影響是不斷傳遞的。教育不足的貧困家庭子女進入市場后,由于自身較低的教育水平又制約著他們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高收入工作的機會,相對于較高教育程度的勞動者,他們更容易陷入貧困的陷阱之中。因此,教育水平與貧困之間存在著一條惡性的循環鏈條,即 “低水平教育→貧困→低水平教育”一旦這種惡性循環形成,就會造成貧困陷阱,導致貧困在好幾輩人之間傳遞和延續,形成貧困的代際傳遞。

2.教育對勞動力轉移和農業收入的影響。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是減少農村貧困的有效途徑,其中農業人口市民化成為農村人口轉移的主要途徑。由于較低水平的教育使其缺乏職業技能優勢所造成的人力資本短缺,嚴重地阻礙著農村人口的市民化和農村人口向非農產的轉移。就目前為止,進入城市從事非農生產的勞動者仍然以教育程度較高的強壯年為主。盡管妨礙中年以上勞動力轉移的還有其他因素,但教育程度無疑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教育不僅對勞動力從農業生產向非農業生產和城市轉移有影響,而且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的收入也有顯著影響。教育程度過低的農業勞動者很難把握正確的施肥、防病災蟲、良種應用等方面的農業技術以及對市場信息的了解,而直接導致低收入的現象。所以,由于教育水平低下造成的人力資本短缺,嚴重的制約著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市的轉移、以及低收入的現象的長期存在。

3.義務教育與貧困的代際傳遞。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不僅關系著農村居民的就業和貧困人口脫貧問題,還關系到農村下一代人走出貧困的問題。低水平的教育是造成貧困惡性循環的主要原因,由于沉重的教育負擔,貧困會在不同的代際之間進行持續的傳遞和延續,從而形成貧困的代際傳遞。家庭的貧困不僅對受教育機會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也影響著受教育的質量,由于低收入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使其子女受教育不足,同時由于家庭收入水平低下,投資在子女身上的受教育時間和資金較少,直接導致了貧困家庭子女受教育質量的低下。義務教育的實施,在促進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同時也可以保證農村地區的潛在勞動力可以接受公平的教育機會,使他們擺脫貧困,走出貧困代際傳遞的惡性循環。

4.勞動力健康與貧困。勞動力的健康水平與人力資本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貧困發生率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國農村地區由于疾病、傷殘、年老等原因而造成的人力資本的短缺,是相當一部分家庭陷入貧困之中。隨著世界整體生態環境的惡化,勞動力健康問題已經是人類社會面臨的的一個重要問題,健康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地區人力資本的發展,是人力資本處于較低水平的主要因素。勞動力人口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對于農村地區反貧困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劉遠立等人(2002)通過對1988年國家衛生部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疾病是導致農村人口貧困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認為在農村地區建立良好的醫療保障系統是很有必要的[9]。只有通過對農村地區的健康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為農村人口提供必要的醫療保障服務,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使其走出貧困,脫離貧困的束縛和約束。

(三)公共服務約束

1.醫療教育服務與貧困。我國的貧困識別是以收入為主要標注的,大量調查數據顯示部分農戶無論按照人均收入還是按照人均消費水平衡量,都不能列為貧困人口,但事實上卻處于貧困狀態。這是因為他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為維持自身生存和能力發展的必要成本過高,因而嚴重的壓縮了另一部分維持生存的必要生活支出。長期以來,由于溫飽問題尚未解決,中國采用的農村貧困線,是一個以維持最低食品生存需要為基本考慮、適當兼顧其他基本消費需要而制定的貧困線,這個貧困線雖然每年根據消費價格指數進行調整,但并未針對醫療和教育的大幅度攀升、生活必需品支出急劇增加對低收入居民的影響做出充分的相應調整。也就是說,在不發生大量醫療和教育支出的情況下,人均收入超過貧困線的農戶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由于教育醫療支出已經成為農村家庭的經常性開支而且費用在不斷上漲,導致貧困線以下農戶入不敷出,嚴重加劇了他們的貧困,導致了他們中的一些人不能及時就醫治病和子女失學。同時也是一部分貧困線以上的農戶實際上陷入貧困狀態。農村地區面臨醫療負擔過重已經成為導致農村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不斷改革,是造成醫療費用過高的主要原因,醫療服務和醫藥費用價格大幅上漲,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在長期處于空白,另外,農村居民面臨醫療負擔過重的問題,除了缺乏必要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之外,醫療市場的扭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藥品審批和流通環節極為混亂醫藥品價格嚴重偏離市場正常狀態,同時由于醫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這都無疑增加了交易成本。

2.制度缺陷與貧困。制度的缺陷包括了制度改革過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的轉制導致了大量的職工下崗,給城市的貧困帶來了直接的負面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間接地影響到農村的貧困。另外,除了公共醫療與教育服務外,廣義的公共服務體系還包括行政管理和公安司法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這些方面的制度建設對與反貧困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近些年來由于農村制度環境的不良造成的貧困在農村地區已經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主要包括了土地征用補償太少、稅費上繳負擔重、工資被拖欠、財產被搶被盜或受到欺詐等。在農村因土地征用補償太少造成貧困的發生率在不斷地增加,對于許多農戶來說,土地作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失去土地就意味著收入的斷源,這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對農民征地合理補償的問題進行深度思考。農民工工資被拖欠是一個國務院三令五聲解決的問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仍然時有發生,這也是造成農民工貧困的制度缺陷之一。農業稅的取消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稅負,近年來由于稅負過重致貧的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基本不存在,這說明取消農業稅已經給農村地區減貧帶來了顯著地實效。雖然財產被盜被搶劫或者受到欺詐致貧,不是農村貧困的重要原因,但也說明農村治安環境存在問題,需要繼續加強農村治安防范,改善農村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減少農村犯罪和社會沖突。這些方面都是制度缺陷的重要體現,有待改進。

四、農村反貧困的政策建議

針對目前中國人口轉變與結構轉型所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劉易斯轉折點、農民市民化、城鄉二元經濟、中等收入陷阱、未富先老等問題的大經濟背景,針對中國農村地區貧困的多層次性、貧困人口抗風險能力差、弱勢群體貧困突出、貧困代際傳遞以貧困人口向中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集中的新特征,今后在反貧困戰略的選擇上應該進行一定的調整,以適應目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一) 優化農村地區產業結構

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相對而言比較單一,農戶對土地和農業的依賴性較強,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于農業,這就使得外部因素對農戶收入的影響較大,特別是自然災害問題。遇到自然災害年份農村地區的返貧率會明顯提高,原來本是非貧困人口的人因為災害成為貧困人口。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單一,對農村地區反貧困穩定性影響很大,通過優化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減少農戶對農業的依賴性,以產業扶貧為主要途徑,通過引入和鼓勵一些非農產業或者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小的農產品產業在農村地區扎根發展來減輕農戶對農業的依賴性,提高農戶的穩定收入,對經濟轉型期農村地區反貧困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提高農村地區人力資本

中國目前處于人口轉變期和結構轉型期,伴隨劉易斯轉折點到來的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人口已經完全進入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將是阻礙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只有通過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人力資本才能補償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空缺和適應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帶來的對高技術人才的需要。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這是近些年來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主要原因所在,但是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人力資本低下現象,通過加強農村地區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村地區整體勞動力的人力資本,可以緩解中國未來勞動力短缺現象的同時減輕農村地區由于人力資本短缺造成的貧困問題,有效地隔絕代際貧困的傳遞。

(三)加強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力度

造成中國農村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共服務水平低下,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重點是加強農村地區的交通、能源、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衛生。隨著近些年來中國農村地區貧困特征的演變,中國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自然條件惡劣的西部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面對中國農村地區貧困的新特征和中國整體宏觀經濟出現的人口轉變和結構轉型的新趨勢,在今后農村地區的扶貧工作中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的投資力度,克服由于低社會服務水平造成的貧困。

(四)加強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農村地區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是很健全和完善,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深,農村地區老齡化問題會進一步地突出,近些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地涌向城鎮,“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成為農村地區迫切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伴隨中國人口整體結構的老齡化,這種現象會進一步地加深。加強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減輕這些弱勢群體的貧困程度,同時也可減輕由于疾病、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的返貧。

[參考文獻]

[1]汪三貴.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資源約束[J].經濟地理,1992,(3):39-42.

[2]張車偉.營養、健康與效率—來自中國貧困農村的證據[J].經濟研究,2003,(1):3-12.

[3]黃少安.制約農民致富的制度分析[J].學術月刊,2003,(6):96-102.

[4]都陽、蔡昉.中國農村貧困性質的變化與扶貧戰略調整[J].中國農村觀察,2005,(5):2-9.

[5]檀學文,李成貴.貧困的經濟脆弱性與減貧戰略述評[J].中國農村觀察,2010,(5):85-96.

[6]張麗君,董益銘.西部民族地區空間貧困陷阱分析[J].民族研究,2015,(1): 25-35.

[7]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stats.gov. 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8]張兵.貧困代際傳遞理論發展軌跡及其趨向[J].理論學刊,2008,(4):46-49.

[9]劉遠立,饒克勤,胡善聯.因病致貧與農材健康保障[J].中國衛生經濟,2002,(5):11-14.

[責任編輯:安錦]

Study on Rural Anti-poverty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WANG Bo,SUN Jian

(School of Busines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Poverty phenomen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brough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serious problem of poverty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adjustment of anti-poverty strateg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he anti-poverty work can run on the efficient path.

Key words:economic transition; rural; anti-poverty; strategic adjustment

[收稿日期]2016-01-17

[作者簡介]王博(1989-)男,甘肅鎮原人,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助教,碩士,從事產業經濟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863(2016)03-0061-06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视频a|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a在线观看免费| 97国产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色中色| 欧美色视频在线|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欧美精品不卡|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a视频|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2|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国产农村1级毛片|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婷婷色婷婷| 在线99视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久久特级毛片|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性视频网站|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成人|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激情|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先锋资源|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中文字幕va|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