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陜西省城固縣果業技術指導站 陜西城固 723200)
陜南柑橘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于陜西省秦嶺以南的漢中、安康兩市,主產區包括漢中市的城固縣、洋縣、漢臺區、南鄭縣、勉縣,安康市的漢濱區、紫陽縣、石泉縣、漢陰縣、旬陽縣等縣區。20世紀90年代,在農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陜南柑橘發展迅猛。當時推廣的是株行距為1.5米×2米的“矮密早”栽培模式,畝栽柑橘222株。這種高密度栽培技術,實現了柑橘生產的早投產、高產量、高效益,農民認可度高,產業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張。截至2015年底,陜南柑橘栽培面積為51.4萬畝,其中結果園面積45.5萬畝,主栽品種以宮川、興津等溫州蜜柑為主,約占90%,年產量達53萬噸,綜合產值近20億元。柑橘產業已經成為陜南部分縣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
目前,陜南多數柑橘園樹齡都在20年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30年,這些老果園面積逐年增多,樹冠郁閉嚴重,植株衰老,不僅產量低,果實品質差,而且病蟲害逐年加重,管理難度增加,生產效益下滑,已經成為陜南柑橘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阻礙。據統計,2015年僅漢中全市樹齡較長的柑橘老果園就約25萬畝,占全市柑橘園面積的64%。部分老果園每畝產量只有800千克,僅為正常果園的1∕3,果實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9%左右,較正常果園低了2個百分點,且多為粗皮大果,囊衣厚、味酸,果實內在品質大大降低,導致售價低、效益差,無市場競爭力,平均售價要比正常果園果品平均售價低0.3~0.5元∕千克,許多老果園每畝收益已不及正常果園的50%。
近年來,陜南柑橘產區大力實施柑橘老果園改造工程,通過“密園改稀、高接換種、大冠改小、土壤改良、科學施肥、病蟲綜防、重新建園”等措施,果園株行距變稀了,園貌整齊了,樹勢增強了,病蟲危害減輕了,果實品質變好了,產量和效益都增加了。果園肥料農藥等生產投入減少了45%,勞動力減少了60%,畝單產增加20%以上。現將陜南柑橘老果園改造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栽植密度過大是陜南柑橘老果園最大的問題。對株行距1.5米×2米、每畝栽植222株、樹冠郁閉封行的密植柑橘園,采取間伐、移栽等措施,使株行距降為2米×3米或1.5米×4米,每畝保留110株,以達到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減少農資和用工投入,提高果實品質和增加效益的目的。間伐時,如果以第1行或第1株作為永久樹保留,那么第2行或第2株就為間伐樹,以此類推,每隔1行或1株就有1行或1株間伐樹。隔行或隔株間伐后,行間或株間郁閉的問題得以解決,樹冠的通風透光能力得以改善。同時,對永久樹應進行適當的修剪,對于因長期郁閉而形成的過弱的枝條或枝組,進行回縮或適度短截,以更新結果枝組,復壯樹冠。
對于樹冠郁閉,或因品種良莠不齊或品種已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柑橘園,可釆用高接換種的辦法進行改造。高接的品種以特早熟溫州蜜柑為主,如日南一號、大分等,也可以選擇地方特色品種,如少核朱紅橘、皺皮柑、金錢橘等。高接時根據樹體大小,樹齡長短,選擇在2~3級枝(即主枝或副主枝)上進行高接。整個生產季節都可以嫁接,但以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下旬(即雨水至驚蟄)為最佳時期,此時嫁接成活率高,接芽抽生整齊健壯,有利于樹勢和產量的恢復。為了確保接芽成活率,一般采用單芽切接。高接換種后,要加強管理。發芽后,及時解除嫁接薄膜,以免嫁接薄膜縊傷或縊斷枝梢。當夏梢長20~30厘米時,應及時摘心,促發分枝,加快樹冠形成。
大多數低產的老果園,因為管理不善,樹冠結構不合理,枝梢向外移而樹冠內膛空虛,造成樹勢早衰,產量和品質下降,對這類樹,宜采取大枝修剪的技術措施進行改造。通過疏刪大枝壓頂抽空開“天窗”,對回縮修剪后抽發的較多的枝梢,應進行合理的疏除,以免枝梢太多而形成過密的樹冠。通過控制植株頂端優勢,降低樹冠高度,調節樹體結構,改善通風透光,形成豐產的樹冠。
老果園土壤貧瘠化嚴重,對老果園內土壤進行深翻并增施有機肥或者進行土壤覆蓋可增加土壤活力。特別是對坡地橘園堿性土壤缺鐵性黃化的改良,可通過鐵肥或更換抗黃化砧木來進行改良,而酸化板結土壤應進行深翻改土和增施有機肥。采取抽槽或放射狀或挖穴的方式,從定植穴向外擴展,直至株行間翻通為宜,逐年深翻,開挖深45~60厘米的槽,畝施1 500~1 800千克腐熟人畜糞尿、沼肥、油渣、綠肥等,要求土肥混合,表土底土互換,灌足水分,疏松土壤,促進根系擴展。生長季節,可種植胡豆、苜蓿、毛苕、三葉草等,花期前后將其刈割、深埋。高溫干旱季節,樹盤用秸桿、青草、綠肥等覆蓋,厚度10~15厘米,覆蓋物與根頸保持10厘米以上距離。特別是平地橘園應做好開溝排濕,保證多雨季節或果園有積水能夠及時排水防漬。
必須重視有機肥與氮磷鉀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投入,爭取做到測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早施壯果肥,傳統的壯果肥在7—8月施入,易引起果實貪青、易發晚秋梢,施入的肥難以被有效利用。因此,應適當早施、重施,以6月底至7月初施入為宜,促使果實迅速膨大,并抽發多而整齊的早秋梢。施肥量占全年的45%,肥料種類以三元復合肥為主,可以結合沼渣施入。重施采果肥,采果前后結合擴穴深翻改土施入。以有機肥為主,要求株施有機肥20千克以上,可選用沼渣、腐熟的人畜糞尿、餅肥(油渣)等,輔以適量的氮磷鉀速效化肥,適當加大磷肥的比例。此期施肥量占全年的40%。巧施萌芽肥,開春后至發芽前施入,以速效復合肥為主,可增加氮肥的施肥量。此期施肥量占全年的15%。及時根外追肥,葉面噴肥宜在春、夏、秋生長初期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按營養診斷缺啥補啥。生長季節葉面噴施微量元素肥料,可防止缺素癥。花期噴沼液、硼肥及腐殖酸類肥可起良好的保花穩果作用。
陜南柑橘主要病害有柑橘炭疽病、流膠病、樹脂病等,主要蟲害有柑橘粉虱、紅黃蜘蛛、介殼蟲等,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主,生物防治為核心,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科學應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
對于缺株嚴重、樹勢衰敗、樹齡超過25年的老果園,可采取毀園重建方式進行升級改造。重建新園要對果園進行科學規劃,適當稀植,重視排灌渠系配套。重點發展特早熟品種及名優特色品種。特早熟品種可發展日南1號、大浦、大分等,名優特色品種可發展城固冰糖橘、升仙蜜橘及皺皮柑、紫陽金錢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