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杰,屈學農,車小娟,牛雨佳
(眉縣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陜西眉縣 722300)
近幾年,隨著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帶的建設以及陜西省獼猴桃產業“東擴南移”戰略規劃的實施,獼猴桃發展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種植獼猴桃已成為這一區域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但是面積擴大后,生產上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果園土壤管理上,如土壤管理模式不科學、施肥方法不當、過量施肥等。如果土壤管理出現問題,往往造成獼猴桃根系受損,樹體早衰,枝、葉、果實生長不良,病蟲害滋生,果實品質差,產量下降,嚴重的造成植株死亡和毀園,給生產帶來損失,影響獼猴桃產業的健康發展。
部分果園仍然采用傳統農業的土壤管理模式,生長季節反復對果園土壤進行耕翻或者使用除草劑,造成獼猴桃根系遭受破壞,土壤裸露、水分蒸發快、保墑能力下降,土壤溫度變幅大,不利于根系的生長和對水分養分的吸收。獼猴桃根系屬于肉質根,主要分布于土壤的20~40厘米處,獼猴桃根系在土壤溫度20~25℃時進入生長高峰,地溫超過30℃時新根生長基本停止,對水肥的吸收功能下降,超過33℃枝蔓出現萎蔫,再升高會造成葉片、果實大量灼傷。陜西秦嶺北麓地區一般夏季會出現40天氣溫35℃以上的天氣,如果采取清耕管理極易對幼樹初果期樹造成較大傷害,對成齡樹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1.2.1 重施化肥,輕施或不施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低 長期以來,果園內化肥的大量連年使用,造成土壤板結、酸堿失衡、肥力下降,這是獼猴桃果實品質變差、樹勢衰弱、產量下降、病蟲害泛濫的主要原因。當前我省獼猴桃產區果園有機質普遍較低,平均含量不足1.0%,這與豐產園要求的3%以上相比,差別較大。
1.2.2 施肥比例不當 氮肥使用過多,磷、鉀肥使用少,造成枝蔓徒長,發育不充實,極易遭受凍害和感染潰瘍病。中、微量元素缺乏,養分不平衡,特別是鐵元素缺乏,易發黃化病。不重視生物菌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毒素累積,自我修復功能下降,樹勢減弱,病蟲滋生。
1.2.3 施肥方法不當 獼猴桃“喜肥怕大肥”,獼猴桃根系分布相對較淺,高溫季節施肥溝開挖過深,損傷根系,造成吸水困難,引起葉片日灼、萎焉;施肥不均,過于集中,引起燒根現象;一次施肥量過大,造成浪費或肥害。
1.2.4 施肥時間不合適 基肥施用過晚,有些農戶在冬季落葉后仍然在施農家肥,地溫下降,傷根不易愈合,根系生長吸收功能下降,作用不顯著。
1.2.5 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 一些果農把動物糞便直接施入果園,由于沒有充分腐熟,造成獼猴桃根系受損、葉片受害,特別嚴重的造成落葉、落果,甚至死樹的現象。
獼猴桃怕旱又怕澇,根系喜水怕積水。生產中常出現干旱時不能及時灌水,造成根系停長、枝葉萎蔫、果實葉片灼傷,澆水采用大水漫灌、過量灌水或者雨天不能及時排水等會造成土壤通氣不良,根系生長吸收活力下降,嚴重的造成漚根,誘發根腐病、疫霉病等,造成死樹毀園。
獼猴桃果園生草可顯著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疏松果園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保持果園土壤墑情,減少灌溉次數,夏季降低果園溫度,冬季提升土壤溫度,延長根系活動時間,促進果樹生長發育、改善果園生態環境,增加果園天敵數量,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等。據實驗測定,在有機質含量為0.5%~0.7%的果園,連續5年種植毛苕子或白三葉草,土壤有機質含量可以提高到1.6%~2.0%。
目前生產上主要推廣獼猴桃果園樹間覆蓋行間生草生產模式。樹間(小行)利用農作物秸稈及農業加工廢棄物(稻殼、木屑、酒糟等)進行覆蓋,行間(大行)種植毛苕子、箭舌豌豆、三葉草等。獼猴桃果園毛苕子播種時期可分為春播和秋播,春播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秋播在9—10月份播種,每畝用種量2~2.5千克。
根據獼猴桃需肥規律,以有機肥(農家肥)為主,科學配比氮、磷、鉀養分,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推廣實施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逐步減少化肥用量。
(1)增施有機肥,提高果園有機質含量。重點推廣利用生物技術對獼猴桃枝蔓進行粉碎堆漚還田技術等,擴大有機肥的施入。搞好農家肥科學堆漚、無害化處理,也可購買合格的三證齊全的商品肥,增施有機肥。
(2)實施配方施肥,精準施肥。在有條件的果園要大力實施測土配肥、葉分析配肥,平衡施肥、水肥一體化等科學施肥新技術,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少施肥對獼猴桃根系的損傷和對土壤的污染。
(3)科學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加大EM菌等生物菌肥的施入。如在追施充分腐熟有機肥基礎上,每畝追施蚯蚓糞0.5-1噸,蚯蚓糞含有蚯蚓、蚯蚓卵、有益微生物及代謝產物,是天然的、高生物活性的、多功能的營養。其中含氮2.15%、磷1.76%、鉀0.27%、有機質32.4%,并含有23種氨基酸。蚯蚓是微型土壤耕作機,能加快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利用,可豐富土壤微生物種群,增強土壤活性,從而改善獼猴桃根際土壤環境,提高獼猴桃植株抗病抗逆能力,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4)采果后及時施入腐熟優質有機肥3~5米3作為基肥;為了滿足獼猴桃樹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還要進行多次追肥,主要有萌芽肥、花后肥、果實膨大肥和優果肥。
①萌芽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3月底施入,施肥量約占全年氮肥施用量的10%左右。
②花后肥。獼猴桃花落瓣后,盛果期果園每畝撒施尿素5~10千克或20千克氨基酸沖施肥等,促進獼猴桃枝梢生長及幼果細胞分裂。
③果實膨大肥。早熟品種在5月下旬、晚熟品種在6月上旬,在第1次疏果結束后進行追肥。盛果期果樹可每株追施1~1.5千克氮磷鉀復合肥,應以中氮高磷低鉀為宜。
④優果肥。優果肥追施的時間為采果前4~6周,優果肥以速效性磷、鉀肥為主,也可補充適量氮肥,盛果期果樹每株追施0.5~0.75千克氮磷鉀復合肥,
另外,為補充根系吸收營養的不足,可以在生長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氨基酸、微肥、沼液、有機鐵、有機鈣、稀土微肥等葉面肥。
根據獼猴桃不同生長階段需水規律,科學合理的進行灌水,采取科學的保墑措施和灌水新技術,提高土壤保墑能力,減少灌溉次數。灌水時要改變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推廣畦灌、隔行灌水等措施,推廣生草覆蓋等新技術。逐步推廣節水灌溉、水肥一體等新技術,為獼猴桃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目前獼猴桃果園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都是果園土壤管理不當引起的,只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地下管理,才能為獼猴桃生長結果提供好的保障,才能培養健壯樹勢,提高樹體抗性,減少病蟲滋生,增強果園經濟壽命,生產出高品質的獼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