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鹿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計生站 吉林大安 131300)
蟲害防治在農業上是很重要的,可是使用殺蟲劑又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以下三種方法是農業生產中高效綠色防治蟲害的方法。
殺蟲燈是利用害蟲的趨性特性,運用光、波、色、味,配以高壓電網誘殺害蟲。其誘殺害蟲種類多、數量大,可降低害蟲產卵量,壓低蟲口基數和密度,保護天敵,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延緩害蟲產生抗藥性。
殺蟲燈主要用于防治蔬菜和果樹害蟲,如小地老虎、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螻蛄、煙青蟲、玉米螟、菜螟、豆野螟、小菜蛾、大豆卷葉蛾、豆莢螟、瓜絹螟、大猿葉甲、甘藍夜蛾、葉甲等20余種。誘殺的有益蟲以蜜蜂、蜻蜒、瓢蟲、螳螂等為主,但益蟲的捕殺量僅占總蟲量的0.1%左右。
掛燈高度與捕蟲量相關,經試驗,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包括防蟲網、避雨栽培等),掛燈高度不能低于100厘米,一般以120厘米為宜;在露地栽培條件下,主栽品種為葉菜類一般以70厘米為宜,茄果類等以80~100厘米為宜。不同時間段昆蟲的撲燈量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經觀察試驗,掛燈誘殺害蟲高峰以19—23時為主,夏季悶熱、風力小、雨天以金龜子為主的害蟲基本不撲燈。根據蟲害發生特點,殺蟲燈始期以4月下旬后掛燈為宜,主要用于捕捉小地老虎、小菜蛾、甲殼蟲等。經相同掛燈高度與相同間隔期清刷網與不刷網捕蟲量試驗對比,3天刷1次網蟲量減少16%,因此以間隔1~2天刷1次高壓網為宜。在相同條件下清洗接蟲袋試驗結果表明,清洗后的捕蟲量為不清洗的2.2倍,同時每1~3天清理接蟲袋誘蟲效果較5天清理1次接蟲袋的捕蟲量要增加7.8%~21.8%。
黃板誘蟲技術是利用害蟲成蟲的趨黃性,引誘害蟲撲向帶有黏膠的黃板,達到防蟲的目的。
黃板主要用于防治蔬菜和果樹害蟲,如蚜蟲、粉虱、黃條跳甲等。
黃板懸掛高度以超過作物生長點5~10厘米為最佳,并隨著作物的生長調節懸掛高度。防治蚜蟲、黃曲條跳甲懸掛時間一般在4月初,防治粉虱懸掛時間一般在5月初。蔬菜出苗及移栽后視害蟲發生情況懸掛黃板,時間越早越好,整個蔬菜生產期堅持使用,效果更佳。黃板規格為 20~30厘米,每畝用量 30張。用塑料繩或鐵絲一端固定在棚架上,另一端栓在黃板上的預留孔。采用Z字形分布或與行向平行分布,另據試驗,東西向放置的黃板誘蟲效果優于南北朝向。
性誘劑誘殺害蟲的技術原理是通過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釋放出一些稱為性信息素的化學成分,吸引田間同種類尋求交配的雄蛾,將其誘殺在誘捕器中,使雌蟲失去交配的機會,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以減低后代種群數量而達到防治該類害蟲的目的。
根據田間蟲害發生情況設置專用性誘劑及誘捕器。以寧波紐康性誘劑為例,在蔬菜上應用一般每畝設置斜紋夜蛾專用誘捕器1個,每個誘捕器內放置斜紋夜蛾性誘劑1粒;每1~2畝設置甜菜夜蛾專用誘捕器1個,每個誘捕器內放置性誘劑1粒;每畝設置小菜蛾性誘劑3~5粒,可用紙質粘膠或水盆作誘捕器(保持水面高度,使其距離誘芯1厘米)。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誘捕器一般7月初開始放置,誘捕器底部距離作物頂部20~30厘米;小菜蛾誘捕器一般4月初開始放置,誘捕器底部應靠近作物頂部,距頂部10厘米即可。
由于性誘劑的高度敏感性,安裝不同種害蟲的誘芯需要洗手,以免污染。一般情況下1個月左右更換1次誘芯,適時清理誘捕器中的死蟲并深埋,不可倒在大田周圍。誘捕器可以重復使用,廢棄的誘芯應深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