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輝,馮 雷
近日,河北省博野縣沙窩村千年古梨園里一派繁忙景象。這里黃冠、貴妃、紅香酥等梨果相繼成熟,果農們正忙著采摘、過秤、分揀、裝箱,準備運往上海的沃爾瑪超市。
“古樹比一般的梨樹產量要高,而且色澤光亮,皮薄汁多肉細,口感清脆,味道更佳,在上海的沃爾瑪超市銷量一直很好。今年我已經從這里采購了20多萬千克黃冠梨和紅香酥。”來自滄州肅寧縣的客商杜紅強說。
博野縣沙窩、馮村等村的耕地是沙壤土地,最適合種植果樹,全縣種植鴨梨樹近萬畝,有著1 000多年歷史。經省林業廳專家測量鑒定,該區域百年以上古梨樹近8萬株,其中200年以上2 500余株,按照樹齡超過100年為古樹的評定標準,博野境內的梨樹群落可定為原生古梨樹群落。近年來,果農們在林果技術專家的指導下,采用高接換頭等新技術把部分鴨梨嫁接成黃冠梨、貴妃梨、紅香酥等市場暢銷的梨果,目前該縣梨果形成了早中晚熟梯形格局,擁有8月中下旬的黃冠、貴妃梨、紅香酥,9月、10月份成熟的雪花梨、鴨梨等10多個品種。
該縣果農堅持標準化生產、無公害管理,使用家畜、家禽等農家肥進行施肥,使用低毒和殘留期不超過7天的農藥防治各類蟲害。為使每個梨果質量控制在0.35~0.40千克,果農們嚴格按照技術要領疏花疏果,使每棵梨樹結果數量和個頭控制在一定的標準范圍內。還變過去的塑料薄膜套袋為專用紙袋套袋,同時成立了10多個果品專業合作社,注冊了“金阜堡”“美嘉豐”等商標。
為提高果農的收入,提升博野古梨樹的知名度,自2014年開始,該縣依托林果產業每年8月在保南平原地區舉辦梨果采摘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商前來采購梨果,博野梨果暢銷京津等20多個大中城市和沃爾瑪等各大超市。
沙窩村果農程盼安高興地說:“我承包的200畝梨園,樹齡大都在百年以上,有的已超過了200年。好果率在95%以上,畝產量4 000千克。按照今年的收購價格計算,加上游客采摘帶來的收入,畝收入可達到萬余元,純收入30多萬元。”該縣林業專家算了一筆賬,全縣近萬畝梨樹今年總收入可達7 000萬元,僅果樹一項,果農人均收入可達5 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