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
陰道炎發病分析及護理要點
●謝艷
資料及方法
資料來源:我們醫院門診2013年收治婦科門診病例5475人次,其中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62歲,患病人數為3781人次。其中滴蟲性陰道炎1523名,占患病人數的27%;霉菌性陰道炎2258名,占患病人數的41%。
1、2 檢查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一次性窺器充分暴露陰道,用刮片刮取穹窿部白帶,95%酒精固定,行病理檢查。
1.1 病因
是由陰道毛滴蟲引起的常見的陰道炎。滴蟲呈梨形,體積約為多核白細胞的2—3倍,無色透明如水滴。鞭毛隨波動膜的波動而活動。適宜滴蟲生長的溫度為25-40℃、pH為5.2—5.6的潮濕環境。滴蟲滋養體生活力較強,能在3-5℃環境中生存21日,在46℃生存20—60分鐘,在半干燥的環境中約生存10小時。滴蟲不僅寄生于陰道,還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腎盂以及男方的包皮皺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1.2 傳播方式
滴蟲的傳播途徑有:①性交直接傳播;②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間接傳播;③醫源性傳播。
1.3 臨床表現
潛伏期4-28天。典型癥狀是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增多及外陰搔癢,若合并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則分泌物呈膿性,可有臭味。瘙癢部位主要為陰道口及外陰,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頻、尿痛,有時可見血尿。婦科檢查時見陰道黏膜充血,嚴重者有散在出血斑點,后穹窿有多量白帶,呈灰黃色、黃白色稀薄液體或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狀。少數病人陰道內有滴蟲存在而無炎癥反應,稱為帶蟲者。
1.4 處理原則
切斷傳播途徑,殺滅陰道毛滴蟲,恢復陰道正常pH值,保持陰道自凈功能。
1.4.1 全身用藥: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7天為一療程;對初患者單次口服甲硝唑2g,,可收到同樣效果。口服吸收好,療效高,毒性小,應用方便。性伴侶應同時治療,孕早期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1.4.2 局部用藥:不能耐受口服藥物或不適宜全身用藥者可以局部單獨給藥,也可全身及局部聯合用藥,以聯合用藥效果佳。甲硝唑陰道泡騰片200mg每晚塞入陰道一次,7天為一療程。局部用藥前,可先用1%乳酸液或0.1%-0.5%醋酸液沖洗陰道,改善陰道內環境,以提高療效。
1.5 護理要點
1.5.1 指導病人自我護理: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部清潔、干燥,盡量避免搔抓外陰部致皮膚破損。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勤換內褲。內褲、坐浴及洗滌用物應煮沸消毒5-10分鐘以消滅病原體,避免交叉和重復感染的機會。
1.5.2 指導病人配合檢查:做分泌物培養之前,告知病人取分泌物前24-48小時避免性交、陰道灌洗或局部用藥。分泌物取出后應及時送檢并注意保暖,否則滴蟲活動力減弱,造成辨認困難。
1.5.3 指導病人正確陰道用藥:告知病人各種劑型的陰道用藥方法,酸性藥液沖洗陰道后再塞藥的原則。在月經期間暫停陰道沖洗、坐浴及陰道用藥。由于甲硝唑抑制酒精在體內氧化而產生有毒的中間代謝產物,故用藥期間應禁酒。甲硝唑可透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亦可從乳汁中排泄,故孕20周前或哺乳期婦女禁用。
1.5.4 觀察用藥反應:病人口服甲硝唑后偶見胃腸道反應,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此外,偶見頭痛、皮疹、白細胞減少等,一旦發現應報告醫師并停藥。
1.5.5 強調治愈標準及隨訪:滴蟲性陰道炎常于月經后復發,應向病人解釋堅持按照醫囑正規治療的重要性。故治療后檢查滴蟲陰性者,仍應每次月經后復查白帶,若經三次檢查均陰性,方可稱為治愈。
滴蟲性陰道炎主要由性行為傳播,性伴侶應同時進行治療,有助于提高療效。治療期間禁止性交。
2.1 病因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一種常見的外陰、陰道炎,也稱外陰陰道念珠菌病,80%-90%的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10%-20%為光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等。假絲酵母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及死亡,但對于干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的抵抗力較強。
白假絲酵母菌為條件致病菌,正常情況下陰道內菌量極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癥狀。當陰道內糖原增加、局部細胞免疫力下降,適合白假絲酵母菌的繁殖并轉變為菌絲相,才出現癥狀。故多見于孕婦、糖尿病人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此外,長期應用抗生素,改變了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缺陷綜合征,使機體的抵抗力降低;穿緊身化纖內褲、肥胖可使會陰局部的溫度及濕度增加,也易使白假絲酵母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
2.2 傳播方式
包括3種:①內源性感染:為主要感染,假絲酵母菌除寄生于陰道外,還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腸道,這三個部位的假絲酵母菌可相互傳染,當局部環境條件適合時易發病。②性交傳染:少部分病人可通過性交直接傳染。③間接傳染:通過接觸感染的衣物間接傳染。
2.3 臨床表現
主要為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寧,還可伴有尿頻、尿痛及性交痛,急性期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特征是白色粘稠呈凝乳或豆渣樣。婦科檢查可見外陰皮膚抓痕,小陰唇內側及陰道粘膜附有白色膜狀物,擦除后露出紅腫粘膜面,急性期還可見到糜爛及淺表潰瘍。
2.4 處理原則
消除誘因:積極治療糖尿病,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
局部用藥:用2%~4%碳酸氫鈉沖洗陰道,改變陰道酸堿度,再選用咪康唑栓劑、克霉唑栓劑或片劑、制霉菌素栓劑或片劑等藥物放于陰道內。
全身用藥:若局部用藥效果差或病情較頑固者,可選用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等口服。
護理要點
基本同滴蟲性陰道炎,為提高療效,可用2%-4%碳酸氫鈉液坐浴或陰道沖洗。鼓勵病人堅持用藥,不隨意中斷療程。約15%男性與女性病人接觸后患有龜頭炎,對有癥狀男性也應進行檢查及治療,無癥狀者無需治療。妊娠期合并感染者,為避免胎兒感染,應禁用口服唑類藥物并堅持局部治療,甚至到妊娠8個月。
(作者單位:泰安市岱岳區范鎮衛生院)
謝艷(1973~),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