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圍生期管理
●周薇
目的:對妊娠合并白血病病人的圍生期管理進行探究,總結其治療方案以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白血病病人,急性白血病10例,慢性白血病12例,通過維甲酸和亞砷酸實行誘導化療,密切觀察產婦生命特征,應用引產、人流、早產宮剖產、足月外院分娩、終止妊娠等手段,以確保產婦生命為目標來進行圍生期管理。結果:急性白血病10例,其中6例早中期終止妊娠,1例中孕失聯,1例晚孕32周剖宮產終止妊娠后化療期死亡,1例32周剖宮產后化療期尚存,1例足月外院分娩;慢性白血病12例,其中10例早中期終止妊娠,1例35周剖宮產終止妊娠,1例37周剖宮產終止妊娠。結論:認真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加強對圍生期的產婦生命檢查,促使患有該癥的病人能夠順利度過圍生期,對病人進行出院指導,提升病人的生存質量。
妊娠;白血病;圍生期
妊娠合并白血病有許多的種情況,主要分為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對于妊娠產婦來講較慢性白血病更為危險,對于產婦以及腹中胎兒的健康會產生較大的危害。我們在對妊娠合并白血病的產婦進行管理時,不僅要注意急性還是慢性,還需要對具體哪一種白血病進行檢查,一遍更好的幫助妊娠期產婦制定相應的引產或者人流措施。例如妊娠合并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甚至在妊娠中期,也會出現白血病病變情況,例如急性白血病MDS轉化等。在妊娠期間如果發生白血病出血情況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具體體現在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致使病人發生大出血等危害后,最后導致出現早期死亡。妊娠合并白血病并不多見,但是在最近幾年以來患有妊娠合并白血病的病人普遍增加,且逐年呈上升趨勢。所以,加強診治和干預力度是確保孕婦胎兒安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選擇2014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白血病病人,總結其診治方案以及治療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4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22例病人,年齡為20-25歲的孕婦為11人,25-30歲的孕婦為6人,30歲以上的孕婦為5人,平均年齡年齡是(28.2±2.1)歲。其中急性病人共有10例,中早孕人流病人共有7例,晚孕32周剖宮產后化療期死亡病人共有1例,1例病人32周剖厚尚存;慢粒病人共有12例,5例病人早中孕人流,5例病人分娩(其中早產共有3例,足月共有2例),1例病人足月非本院分娩,1例病人6月份失聯。經研究結果顯示:病人的血小板計數為(9-66)×109/L,血紅蛋白為(65-102)g/L,血白細胞為(0.8-5.4)×109/L,D—二聚體為(858-24130)μg/L。
1.2 療方法
所有病人全部應用維甲酸和亞砷酸實行誘導化療,采用口服方式服用規格為40-60 mg/d的全反式維甲酸,服用時間為7天,對其應用規格為40 mg/d的柔紅霉素實行治療。在治療時應間斷性使用地塞米松,防止發生維甲酸綜合征;密切觀察病人情況,并積極改善貧血以及出血情況,對病人注射新鮮血漿、血小板以及其他抗DIC治療等,之后選擇恰當時間進行剖宮產手術,完成整個分娩過程。
本研究22例妊娠合并白血病產婦中10例急性白血病,有6例早中期終止妊娠,1例中孕失聯,1例晚孕32周剖宮產終止妊娠后化療期死亡,1例32周剖宮產后化療期尚存,1例足月外院分娩;慢性白血病12例,其中10例早中期終止妊娠,1例35周剖宮產終止妊娠,1例37周剖宮產終止妊娠。經過治療后各個癥狀都獲得了相應改善,且效果比較顯著,選擇恰當時間引產、人流、早產宮剖產、足月外院分娩。除了1例病人晚孕32周剖宮產后化療期死亡,1例中孕急性白血病MDS轉化病人失聯外,其余病人在生產后24小時的平均出血量大約均是500 ml,沒有出現產褥感染的情況;引產與剖宮產嬰兒體重為(2450-3050)g之間,且平均體重是(2856±302.1)g,Apgar的評分指數為9-10分,嬰兒存活率較高。
妊娠合并白血病并不多見,但是在最近幾年以來患有妊娠合并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病人普遍增加,且逐年呈上升趨勢。因為患有妊娠合并白血病的病人比較特殊,所以在護治療方面相對比較嚴格。進行治療時應適當加強心理干預,在病人生產前進行飲食指導與輸血指導,密切監測胎兒情況,在病人生產后使其感到舒適,選用正確方法進行鎮痛處理。急性白血病相較于慢性白血病更加容易誘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誘導緩解時期內病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由腦出血等癥狀而致死。妊娠過程中即使凝血因子上升,但是胎盤損耗凝血因子的程度比較強烈,促使妊娠變成一種類似于慢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狀態,當產婦分娩完畢之后,會由于出血而對其性命產生影響。妊娠合并白血病的治療十分復雜,根據不同的白血病類型,要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由于白血病的一些治療藥物會導致畸形,因此在對該癥進行診治時必須要以母體與胎兒的平安為主,在此過程中必須要由血液科醫生與婦產科醫生共同進行治療。對于患有妊娠合并白血病的病人來說,應及時作出診斷,在最短時間內制定出治療規劃,并且在此期間內密切監測胎兒的健康情況與生長過程,積極提升病人的緩解率以及胎兒的存活率。
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顯示,本研究22例病人中除了1例病人晚孕32周剖宮產后化療期死亡,1人中孕急性白血病MDS轉化病人失聯外,其余病人經過治療后各個癥狀都獲得了相應改善,在生產后24小時的平均出血量大約均是500 ml,沒有出現產褥感染的情況。因此則可說明,對病人進行正確的治療管理十分關鍵,能夠有效改善病人的情況,提高治愈率。
綜上所述,認真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加強對產后出血以及感染的干預力度,促使患有該癥的病人能夠順利度過圍生期,對病人進行出院指導,提升病人的生存質量。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1]張雪梅,漆洪波. 妊娠合并白血病[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09:652-655.
[2]陳蕾,夏松云,高金芳,杜昕,包迎來,王藹明.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3例[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10:797-799.
[3]張良滿,楊歡,楊丹,鐘衛紅. 7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4,24:53-55.
[4]陳惠琴. 危重孕產婦的臨床特點及妊娠結局分析[D].福建醫科大學,2014.
周薇(1984~),女,碩士,住院醫師,研究方向為 產科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