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貴 李思雨
“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印國家審計比較與合作機制研究
■/郝玉貴李思雨
文章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印度為例,通過對中國與印度的國家審計進行對比,從實現“五通”目標、加強人才合作、建立信息化交流平臺等方面構建了中印兩國審計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合作機制,使各國審計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實現國家的良治。
“一帶一路”戰略國家審計印度審計比較審計協同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時期,先后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引發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有別,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補性強,彼此合作的空間較大,主要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四個方面與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其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同時也打開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免疫系統”,它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其預防、揭示與抵御功能?“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又是如何推動中國與沿線各國審計合作機制構建的呢?這些都是急需研究與解決的問題。
印度是“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沿線大國,它和中國同屬于“金磚五國”,且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相近。一直以來,學者們對于這兩個國家的國家審計以及它們的對比也都有研究。張繼勛(2000)對印度績效審計內容進行了分析與評價,并指出了其對于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啟示。羅小林(2005)從審計報告、審計職責、審計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印度主計審計長審計制度的特點以及對我國開展政府審計的啟示。李維維(2011)對中國與印度的政府審計公告制度的實施環境、公告程序及法律依據等進行了系統的比較,認為兩國政治與審計體制設置的獨立性的不同帶來了兩國審計結果公告的內容、程序以及效力的差異。魯心逸(2015)從印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的覆蓋范圍、介入方式、績效評估以及重大風險控制等方面分析其實踐,并提出了對我國如何積極有效地推進PPP跟蹤審計的借鑒與啟示。
但是對于兩國審計在加強合作方面鮮有文獻研究,這為“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印國家審計比較與合作機制研究提供了更廣泛的研究空間,以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
“一帶一路”屬于國家戰略,在戰略落實過程中離不開作為國家“免疫系統”的國家審計,對國家戰略進行審計應深入戰略管理的每個環節,對戰略選擇的合理性以及實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是對“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審計的關鍵。因此,本文基于戰略落實過程,從戰略制定、戰略執行和戰略評價三個方面對中印兩國國家審計進行比較。國家審計主要是財務、合規性和績效三個方面進行審計,并且合規性審計一般包含在財務審計中。因此,對于“一帶一路”國家級戰略而言,由于財務審計涉及沿線國家的國家秘密數據,不易進行協作,本文主要對績效審計進行對比。
(一)制定“一帶一路”戰略時中印兩國審計比較
制定戰略是通過對戰略環境的分析、評價并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而做出一系列戰略目標、決策等。對該過程進行的審計是對國家戰略制定的科學性、合理性的審計,審計機關同樣自身也需要制定一個審計計劃,該計劃包含審計范圍的確定、對戰略合規性與可行性的評估、對戰略風險的評估等。兩國對該過程的審計都體現了對國家戰略制定的事前審計,預防國家戰略的風險。
所不同的是,印度國家審計屬于立法型,審計工作由主計審計長公署完成,完全獨立于政府之外,它代表議會對政府公共開支進行審核,并監督其運作,最終向議會報告;而我國一直采用的是基于我國國情的行政型政府審計模式,國家經濟方面的戰略布局由國務院審核批準,國務院下屬審計機構負責監督,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不如印度高。在審計計劃上,印度有成文的績效審計指南,詳細而具體的列示了審計計劃的各個步驟,包括戰略目標、目的、方法、五年的長期規劃、對數據風險參數、重要性、意義性、透明度和覆蓋率等指標的分析;而中國既沒有績效審計指南也沒有規范的標桿工程,只是參考審計準則從實際出發,進行可行性研究,圍繞工作中心考慮工作發展規劃,進行滾動項目計劃,對審計目標、范圍、重點等進行細化等。
(二)執行“一帶一路”戰略時中印兩國審計比較
戰略執行是戰略管理的關鍵環節,主要是針對已經制定的戰略所采取的行為,在該過程中存在多種會導致戰略執行目標偏差和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內部與外部風險因素,它們直接影響戰略目標的實現。對該過程進行的審計屬于事中審計,主要是為了監督實施過程的合規性,充分發揮各國政府審計揭示和抵御風險的職能。這里主要從審計范圍、審計方法以及審計報告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1.審計范圍。印度的績效審計由主計審計長決定,從印度每年公布的審計報告來看,其績效審計幾乎涉及面多,不僅有公營領域還包括私人經濟領域,是當今績效審計范圍較廣、落實較徹底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審計范圍也比較廣泛,大部分審計項目都包含績效審計的內容,全國各地審計機關的全部審計工作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涉及績效審計。但從審計署公布的審計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績效審計不是完全意義上和印度、巴西一樣的績效審計,目前我國的績效審計主要還是對是專項資金的審計,這與從事完全意義上的績效審計的印度還是有區別的,這也說明我國績效審計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2.審計方法。印度和中國國家審計在審計方法上基本差不多,都是以傳統的審計方法為主,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靈活地附加一些非傳統的方法以實現預期審計目的。
3.審計報告。在審計報告方面,印度較中國處于領先地位,它認為績效審計報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編制時要考慮整體的戰略規劃、以前實施過的審計報告期和將要實施的后續審計程序等,并且強調重點報告,在不同階段出具的報告的著重點不同,以提高審計質量;而中國在編制審計報告時就是一句一段的編制準則,沒有像印度那么詳細與嚴格。
(三)評價“一帶一路”戰略時中印兩國審計比較
戰略評價是戰略管理的最后一個階段,它主要是重新審查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對業績進行衡量與評價,必要時采取一定的糾正舉措。對該階段的戰略審計屬于事后審計,主要是對國家戰略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以確定戰略實施是否達到預期設定的目標。
在審計的后續結果評價上,中國和印度都有相應的質量控制和結果評價系統。印度比較有特色的是它的增加價值的影響評價,它在年度終了時會把實際的績效審計情況和戰略計劃中的預期目標及個別項目的一般審計進行比較,形成績效審計的價值增值,并且會形成定性或定量的指標,便于改進和實施控制;中國則實行結果跟蹤檢查機制,相關部門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提出檢查報告,同時還建立了質量控制制度,發揮審計的揭示、糾偏和追責功能。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主導的以互動與互利共贏相結合的共同發展理念引領國際經濟合作,以“四通”的方式形成多層次、寬領域、點線面相結合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中印兩國的合作機制主要從以下方面建立。
(一)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內審計資源的整合與協作
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是各個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各國協同審計的同時也需要將各國國內的審計資源整合以提高審計效率。當前中印兩國政府審計資源的供需矛盾都比較突出,審計資源整合可以成為合理高效利用審計資源的有效途徑,通過將政府審計服務部分或全部外包,或者在政府審計中引進專業的注冊會計師等方式,以實現政府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的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將審計資源進行整合可以充分發揮各項資源的優勢,提高政府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實現審計全覆蓋,進而也能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
(二)服務于“五通”的中印審計協同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順應了沿線各國要素流動的新趨勢,沿線各國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實現了發展成果的共享。因此,中印兩國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時也需要在這五個方面加強協作。
1.政策溝通與落實的審計協同。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保障,中印兩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與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并就合作中的問題達成合作共識,為項目合作與實施提供政策支持。在對政策溝通與落實進行審計時,兩國應對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情況進行協同審計,識別政策制定是否可行、審批程序是否合法以及政策執行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2.基礎設施聯通與建設中的審計協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領先領域,主要包括機場、公路、水利水電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在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審計時,需要對建設過程實施跟蹤審計,包含了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財務預算、資金的使用狀況以及相關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履行狀況等。由于該項基礎設施建設屬于跨國合作項目,被審計單位以及審計各方之間的博弈使得中印兩國之間的審計協作更加有利于基礎設施聯通建設的順利和成功開展。
3.貿易暢通與投資的審計協同。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貿易的暢通可以消除投資與貿易壁壘,解決各國之間投資與貿易合作中的諸多問題,為沿線國家與區域之間的投資合作提供良好的環境。雖然投資的方式是多樣的,但中印兩國在對投資貿易進行審計時需要加強對投資貿易合作的風險評估,了解貿易往來企業的內部控制并對其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發揮審計的預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4.貨幣流通與資金融通的審計協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離不開資金融通的支持,沿線各國需要在本幣結算方面深化金融合作,增強其抵御貨幣資金風險的能力。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免疫系統”,需要加大對開放的債券市場以及各國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力度,預防違法違規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揭示貨幣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抵御金融貿易中的外幣風險和交易風險。通過中印兩國審計機構的協同,使國家審計真正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貨幣流通與資金融通,實現沿線各國的貿易暢通,從而推動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
(三)中印兩國需加強對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高端審計人員的培養與合作交流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各方面人員的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審計人員也是如此。截至2014年2月印度審計會計部在全國范圍內共47270名職員,約有3.5萬員工和68個單位從事審計工作,每年需要審計5萬多家單位,審計工作量較大。而我國政府審計人員在數量與工作量上也是不匹配的,且審計人員知識結構還比較單一。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中印兩國均需要結合戰略特點探索出新的通用與專用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審計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其在理論框架與應用實踐中成為涉外高端復合型人才。同時,由于“一帶一路”戰略于屬國家型戰略,在戰略審計方面需要中印兩國不斷地溝通與協作,因此,在國家制度背景與法律規定等方面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對中印兩國在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過程中必須提出加強審計交流學習與合作的要求,以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進行。
(四)加強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信息化建設,加快中印兩國信息溝通與合作速度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不論是國家內部還是國家之間的眾多信息交流溝通都是通過網絡實現的,因而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審計實現信息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審計業務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支持,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出現為國家間的審計合作業務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與空間。因此,中印兩國審計需要建立信息化的審計信息交流與共享平臺,加強兩國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合作,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與效果,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1]劉家義.論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J〕.中國社會科學,2012(6).
[2]張繼勛.國外政府績效審計及其啟示〔J〕.審計研究,2000(1).
[3]羅小林.印度國家審計的特點及啟示〔J〕.工業審計,2005(2).
[4]李維維.“金磚四國”審計公告制度的比較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1.
[5]魯心逸.印度PPP基建項目審計及借鑒〔J〕.審計研究,2015(4).
[6]黃慧麗.“金磚四國”績效審計比較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1.
[7]張淑蓮.基于合作博弈的京津冀區域經濟協作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8]郝玉貴,郝錚,趙晨.國家審計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理論分析與實現路徑〔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
[9]魏祥健.云平臺架構下的協同審計模式研究〔J〕.審計研究,2014(6).
◇作者信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會計學院
◇責任編輯:哈明暉
◇責任校對:哈明暉
F239.44
A
1004-6070(2016)09-0026-0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BGL070)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12YJA79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