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海:強化外派勞務幫扶基金監管 助力低收入農戶掙“外幣”致富
日前,江蘇省東海縣青湖鎮泉溝村磨山2組村民朱天鳳通過了體檢和培訓,成為第二批26個即將前往日本務工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中的一員,對于馬上能像富裕農戶一樣踏出國門掙“洋錢”,她高興之余就是感嘆:“如果沒有黨的扶貧政策,我們低收入農戶致富哪有這樣的機遇?”
東海縣是全國勞務輸出大縣,最早可追溯到1987年,這一年東海縣組織238名勞務人員到科威特開展建筑勞務,從此揭開了東海人走出國門掙“洋錢”的序幕。但是,長期以來,在東海縣也有這樣一個特殊人群,他們同樣渴望走出國門淘金致富,可現實卻異常艱難——高昂的各種出國費用,成為阻礙這個特殊群體出國務工的大山。如何讓這個好項目惠及農村貧困人口,使他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經過多次論證研究,東海縣決定設立“東海縣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就業創業基金”,由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縣外派勞務中心共同組織實施,專門為全縣基本具備出國勞務條件的低收入農戶搭建資金平臺,這在全國都是首創。為了保證專款專用,讓資金真正用于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的精準幫扶,在資金的管理上實行四個“明確”:首先是明確資金使用對象。即服務對象必須是貧困戶。其次是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只用于出國勞務費用,且不收取利息。三是明確資金使用額度及期限。每人一次使用不超過兩萬元,時間不超過半年,這樣可以保證幫扶資金利用的可持續性。四是明確資金使用程序。貸款資金直接打入外派企業賬戶,并由外派企業負責回收。四個“明確”最大化地滿足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出國費用需求,只要符合要求的低收入農戶都可以享受到免費的技能培訓和2萬元無息借款。
在給低收入農戶提供啟動資金的同時,東海縣還負責提供一條龍出國勞務服務,對農戶選擇務工項目、辦理相關手續等方面一路綠燈,對低收入農戶出國后還會組織人員前往國外探望,解除了低收入農戶的后顧之憂。可以說,東海縣為低收入農戶走出國門賺“洋錢”打造了一條“綠色通道”。如今,全縣勞務人員已遍及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數逾4萬人,而且現在每年都會有1萬余人加入到出國“淘金”的行列。這里面也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民的身影。據了解,第二批出國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已享受到所有政策,他們將前往日本工作3年,總收入可達25-35萬元。
(吳建國 張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