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波
?
《甘肅省會計管理條例》解讀之二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萬紅波
《甘肅省會計管理條例》第二章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部分共有九條,規定了八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會計機構的設置與會計人員的配備;二是代理記賬機構設立的要求;三是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要求;四是總會計師(財務總監)的設置;五是會計人員的任職條件;六是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七是會計人員的回避制度;八是會計工作的交接制度。
《條例》第七條規定:“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配備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人員;未設置會計機構的,應當在有關機構中配備會計主管人員、會計人員;不具備條件的,應當委托具有會計代理記賬資格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并簽訂書面委托合同。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向其下屬單位委派會計人員或者代理其下屬單位進行會計核算。”
本條主要包括了以下三個內容:
1.是否需要設置單獨的會計機構,由各單位自行決定。一個單位是否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往往取決于以下因素:(1)單位規模的大小(2)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繁簡(3)經營管理的要求。
2.不設置單獨的會計機構的單位,應當在本單位有關機構中設置專職的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
3.不設置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的單位,其會計業務應當書面委托實行代理記賬。
《條例》第八條規定:“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應當符合下列條件,并經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審核批準,取得相應的代理記賬資格,方可從事代理記賬業務:
1. 3名以上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專職從業人員。
2.主管代理記賬業務的負責人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3.有固定的辦公場所。
4.有健全的代理記賬業務規范和財務會計管理制度。”
代理記賬對于幫助經營規模較小、會計業務量較少的企業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加強稅收征管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規范代理記賬中介機構的設立及業務。代理記賬機構的設立,一是要符合規定的條件,二是要經過財政部門的審批,并取得代理記賬資格。
《條例》第九條規定:“單位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應當符合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嚴格實行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工作變動,應當經單位領導集體研究決定。”
單位對于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首先需要有一個詳細的可執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不相容崗位的具體界定,才能保證按制度實施。實施輪崗有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業務技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能夠及早發現和防范錯誤,杜絕舞弊行為的發生。特別強調會計機構負責人的變動要經過單位領導集體研究決定,不能由單位負責人一人說了算。
《條例》第十條規定:“大中型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應當設置總會計師或者財務總監。事業單位和業務主管部門根據需要,經批準可以按照有關規定設置總會計師或者財務總監。”
本條規定了設置總會計師的范圍。大中型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對于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具有重要地位,所以為了加強這些企業的經濟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應設置總會計師或財務總監。事業單位與業務主管部門是否設置總會計師,主要應由單位根據內部管理需要自行決定,但要經過有關部門批準。其他企業是否設立總會計師或財務總監一職,《條例》未作規定,而由單位自行決定是否設置。
第十一條規定:“總會計師或者財務總監負責組織本單位的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及會計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參與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分析和決策。”
本條是關于總會計師職責的規定。總會計師或者財務總監屬于單位的行政領導,對重大經濟活動、重要的經濟問題決策、重要的人事任免,大額的資金支付一定要參與。規范總會計師職能,對于企業在管理中加強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充分發揮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職能,促進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單位負責人應當支持和保障總會計師或者財務總監依法行使職權。
《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總會計師或者財務總監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主管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于三年,其具體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應當依法取得會計從業資格。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不得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評審及會計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
本條是對會計人員任職條件的規定。會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辦理會計事務的會計人員必須熟練地掌握會計工作的方法與相關的規范,并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機構負責人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必須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另外,總會計師是單位領導成員,是行政副手,不同于單位內部財會機構負責人,更不同于一般的會計人員。因此,作為總會計師,不僅能夠要具有較高的、扎實的財務會計理論知識,還應該具有獨立、全面地組織領導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協調處理各方面關系的能力和經驗。
《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繼續教育。單位應當保障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時間和必要的費用。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情況作為會計從業資格檢查登記、職稱評審、聘任和獎勵的依據之一。”
本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參加繼續教育。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新的知識與業務不斷出現,這就要求對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會計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單位應當保障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時間和必要的費用。
《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聘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回避制度。與單位負責人有配偶、近姻親、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不得擔任本單位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出納;與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有上述關系的,不得擔任本單位出納。”
會計工作中,由于親情關系而違法違紀的案件時有發生,因此,在會計人員中實行回避制度,就顯得十分必要。回避制度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與單位負責人有配偶、近姻親、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不得擔任本單位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和出納;二是與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有上述關系的,不得擔任本單位出納。因為這些天然的親屬關系,不回避就存在合伙舞弊的風險。
《條例》第十五條:“會計人員調動或者離職,應當將所管理的會計工作全部移交,并按照規定辦理交接手續;未辦清交接手續的,不得調動或者離職。
會計人員非正常離職、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失蹤、死亡無法辦理移交手續的,由單位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組織清理有關會計工作事項,編制會計移交工作清冊,辦理會計工作移交手續。”
本條是對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的規定。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者離職時,就其負責的各項工作、所持有的各項會計數據資料,應當按照規定轉交給接替其工作的其他會計人員,并明確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辦理交接手續時,會計工作前后銜接要一致,保證會計工作的連續性,防止會計賬目等因會計人員的更換出現混亂等情況發生。
◇作者信息:蘭州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力恒
◇責任校對:張力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