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愛國
?
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
■/韓愛國
摘要:隨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政策的提出,全國各高校逐步加強了對科研活動的投入,各高校的科研項目的數量增多、規模擴大。但是隨著全國各高校科研活動的推進,我國各高校的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各高校的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現狀,然后構建了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體系。從而為高校科研經費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提供了理論指導。
關鍵詞:高等院校科研經費管理體系建設
在創新型時代,知識尤其重要。國家為了培養知識型人才,加大了對全國各高校的科研經費的投入,從而各高校的科研活動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不力,我國各高校的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加強我國各高校的科研經費的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了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構建了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體系。
(一)科研經費管理體系不健全,經費來源渠道多元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各高校在國家創新型政策的號召下所申報的項目以及課題的數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高校的科研經費來源涵蓋了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個人等幾乎所有的社會組織,科研經費來源渠道多元化。但是由于科研經費管理體系建設的不健全,隨著各高校的科研規模的擴大、數量的增多,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我國高校科研經費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高校科研經費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二)科研經費的使用有待規范,編制有待科學化、預算意識有待嚴謹
首先,在科研經費的支出范疇方面,高校并沒有一個具體的、全面性的、可操作性強的系統的規定,因此,高校財務在審核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統一的、嚴格的標準,進而導致各高校的科研經費在審核過程中存在主觀性強標準不統一的現象,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使個別心懷叵測的人乘機利用國家科研的名譽騙取國家科研經費有了空子可鉆;其次,在高校科研經費的預算編制方面過于籠統,出現了預算與實際的科研支出差距很大,沒有發揮科研預算的效用。其原因是:科研項目負責人負責科研項目的預算編制,預算的目的只是為了科研項目以及課題審核的通過,一般情況下項目負責人是科研業務上的骨干,缺乏編制預算的財會專業知識,因而預算的編制不全面,科研經費的支出并沒有涵蓋審核通過后的科研項目、課題等。再次,目前我國各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沒有認識到科研預算的重要性,各高校缺少科學的預算體系以及具體操作流程。
(三)科研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
科研人員在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和認識方面有片面性,認為課題以及科研項目經費是本小組成員的成果,是本小組成員努力所獲,與學校經費沒關系或關系不大,所以所申報課題以及項目的經費理應由項目負責人所有,學校財務部門、審計部門不應該過多的參與,更不能干預。現實中由于各高校的科研經費實行課題人或者項目人負責制已成習慣,因此,相應的部門缺少對科研活動經費的用途、支出標準以及每項活動的支出所占比例的了解,所以就不能對各項科研活動經費實行全面、及時的監督,導致高校科研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即,會議費、差旅費、接待費的支出所占比例較大,材料費、設備費等支出所占比例較少,項目的實際費用與預算費用不相符。
(四)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完善
高校科研經費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財務、科研等部門的工作效率。內部財務信息使用者可以通過財務信息化系統對財務信息進行觀察、分析、總結以及預測,進而對財務狀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置;另外,職能部門的外部監督也可以通過高校信息化的財務系統來實現。但是由于其信息化的過程受以下因素的影響而大大受阻:首先,由于利益沖突等方面的原因,科研經費的信息不能及時傳達到財務部門,使原本應該公開的財務信息卻不能及時公開或無法公開,造成高等院校的財務數據利用效率比較低。其次,由于各高等院校科研、財會等業務管理系統的溝通不暢導致財務信息“孤島”的存在,從而影響了科研經費項目的監督以及精細化管理。
(一)提升高校精細化管理意識
首先,通過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的專題會議、專題講座、講解培訓及案例分析等方式傳遞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使廣大教職工、科研人員、學校各級領導充分理解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的重大意義,增加他們對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體系的認同感,以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意識。其次,科研管理部門及與科研密切相關的部門主動會同財務部門,按照有關高校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制訂出適合本校情況的科研經費管理實施細則,通過對科研經費細化核算、財務報表的精細化分析、內部控制系統的精細化等方式使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把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的理念灌輸到全體師生員工及各級領導的思想中,從而保證高效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的有效運行。
(二)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構建
1.預算編制模式精細化。首先,預算編制不僅要包括項目,而且要涵蓋使用范圍與支出結構;不僅要有總額指標,而且要有分項指標,不僅覆蓋面大而項目要全、要具體化。其次,為了保證預算能夠滿足實際的需要,可根據具體項目運用固定預算、彈性預算、定期預算、滾動預算、增量預算等多種預算模式,不一定使用單一預算編制方法。再次,為能真正取得預算的實效,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財務知識薄弱的科研部門負責向提供具體數據并與財務部門充分溝通,財務部門根據科研項目的實際需求輔助科研部門進行財務預算的編制,以保證預算編制的嚴謹性、精細化。
2.預算執行精細化。各高校借助計算機及局域網、互聯網建立相應的財務信息交流平臺,以真正實現預算執行過程的精細化管理。通過網絡平臺,審計部門可以詳細的了解各項科研經費的詳細去向,以便對其進行及時的記錄跟蹤,加強過程控制,保證決算與預算的一致性。科研部門通過對經費的用途、去向、流程等詳細使用情況的了解,可以及時發現經費支出的不合理之處,以便及時堵塞漏洞并對其進行合理調整,保證預算的正常完成。科研經費的直接使用者,可以通過財務信息這個平臺,及時掌握項目經費的已使用情況、結余情況等,有利于合理安排科研經費的使用。科研經費的各個管理部門,還可以通過計算機設置的預警功能,一但出現經費支出超出預算等情況,根據計算機系統給予的提示分別情況恰當處理。
(三)高校科研經費成本精細化管理策略
1.對支出項目實施全方位的標準控制。對于水電開支標準、交通費開支標準、差旅費開支標準、接待費開支標準、會議費開支標準等凡可實行標準控制的費用,結合相關規章制度制定出具體的開支標準,并嚴格執行。另外,可引進成本精細化管理激勵、獎勵機制,例如,對節約開支的,可按照節約額的一定的比例給予獎勵。
2.積極實施政府采購以及集中支付。為了保證科研經費支出的公開、公正、透明,節省經費支出,杜絕騙取經費的行為,可以把車輛維修、會議、基建以及設備購置等納入政府采購以及集中支付的范圍之內。對于非政府撥款方面的經費支出,也可以由相關部門統一招標采購或集中采購的辦法。
3.對資產實施立體化精細管理。依據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各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包含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制度、固定資產的購置審批制度、資產評估制度、財產維修報損制度、無形資產的管理制度等在內的具有精細化管理理念的資產制度,以對資產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監督、管理。另外,為了實現資產的共享以及合理流動,實現資產的精細化管理,應充分利用閑置設備,避免重復購置設備,對通用或使用率不高的專業設備盡可能統一管理,調劑使用。
4.加強財務分析,形成財務報賬環節的精細化管理。目前高校受財會人員比例、結構、素質等客觀因素的制約,財務管理職能不夠突出,財會人員經常忙于申請經費、報賬、記賬、財務報表等日常業務的處理,一般不會進行財務分析,至使經費支出的標準、范圍、結構等不合理現象頻發,因此,各高校財務部門需要加強財務分析,通過財務分析發現問題,從而及時解決問題,以實現財務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對各部門、各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比例、用途等逐項進行精細的反映和分析,達到支出合規、比例合理、收支余清晰可見。
(四)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財務制度的構建
1.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財務制度體系的構建。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不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還需要審計部門、科研部門、項目組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并由這些部門成員組成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小組。其中,財務部門負責揭示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在日常的執行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科研部門提出對項目經費的使用要求(比如支出比例結構、支出范圍等);審計部門負責事前、事中的監督及后評估(比如經濟效益、內部控制評價等);項目組應結合預算提出科研經費的具體使用方案,其他部門從自己的職能入手,提出專業的要求。由精細化管理小組整理后起草“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制度”,請有關專家、部門以及全體教職工對該制度進行討論,提出修改、補充意見,再由精細化管理小組整理,對擬出臺的財務制度在網上進行公示,集思廣益,逐步修訂、完善。經過相關程序批準后下發執行。
2.科研經費管理的內容要細化。科研經費財務制度要對以下內容進行細化。①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制度實施細則;②各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職責;③科研經費的預算編制;④科研經費的財務決算;⑤審批辦法、權限及流程;⑥會計核算;等等。形成全方位精細化監督、控制和反映。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制度設計,使包括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項目組成員、教職工在內的全體人員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在實際工作中各司其職,從而促進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的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
3.科研項目的精細化管理。高校財務制度精細化管理的標志是必須把和財務制度相關的責、權、利明確到不可再分的單位。首先,將科研項目的職責、任務明確細分到個人,以防止出現空白點;其次,把能量化的各項指標量化,并制定科學的量化考核辦法;再次,科研經費的管理使用按項目組的要求細分到人,以便個人合理安排支出并及時掌握經費使用情況。
(五)健全財務信息平臺,促進經費精細化管理
為了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體系,各高校必須借助現代網絡技術,建立健全相應的公開的科研經費交流平臺,避免“財務孤島”現象,使財務部門、項目管理部門以及科研部門詳細的了解科研經費來源渠道、預算編制、審批、用途、支出結構、比例等,以對各項科研經費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提高科研經費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近年來,我國對科研經費的投入不斷增大,但是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很低,部分學校甚至出現利用科研經費的幌子騙取國家錢財的現象。因此,各高校必須重審現有科研經費的管理體系,在國家政策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科研經費管理體系,加強對各科研經費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監督、管理,確保高校科研經費合理使用,科研項目順利進行,使高校的科研項目以及課題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董文鳳.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探討〔J〕.會計之友,2011(11).
[2]趙善慶.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探析〔J〕.財會通訊,2011(8).
[3]劉勇,王茜.關于建立高校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體系的思考〔J〕.中國科學基金,2008(5).
[4]鐘華,李曉娟.高校預算管理模型研究與評價分析〔J〕.當代經濟,2010(11).
◇作者信息:邢臺學院
◇責任編輯:羅敏
◇責任校對:羅敏
中圖分類號:F2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70(2016)03-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