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鋆
?
淺析民營紡織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和防范
——以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為例
■/沈鋆
摘要: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家宏觀調控的雙重影響,紡織產業的發展歷經嚴峻考驗,暴露出眾多問題,其中財務風險是眾多問題的核心成因。本文以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為例,調查了目前民營紡織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剖析了財務風險產生的誘因,并提出相應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關鍵詞:民營紡織企業財務風險風險控制和防范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紹興對鄉鎮(村)集體企業進行了全面改制,體制的優勢激發了民營紡織企業發展的內在活力,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紹興民營紡織企業形成了完整的紡織業產業集群,在國際上也打出了牌子——有人曾把中國輕紡城戲稱為“一塊布托起的城市”。但是,眾多民營紡織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民營紡織企業,在快速發展進程中,也暴露出了企業規模較小,經營管理不完善、財務管理不規范,融資渠道單一,盲目投資、政府監管缺失等問題。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襲來,讓中國輕紡城的民營紡織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各類風險特別是財務風險集中爆發,不少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個別重點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停產倒閉,龐大而錯綜復雜的擔保鏈又把更多的企業拉向風暴漩渦,局部性甚至區域性金融風險突增。資產規模達22億元的江龍控股集團老板陶XX夫婦突然“跑路”;原亞洲最大PTA生產企業華聯三鑫因為債務危機陷入停產困境……
在艱難挺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后,又受紡織原料波動、人民幣匯率變動、市場萎縮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2014年以來,賜富集團等12家規模民營紡織企業又出現貸款逾期、欠息現象。中國輕紡城民營紡織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問題變得非常緊迫。
企業財務風險根據產生環節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和利益分配風險。各風險的形成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形式如下。
(一)籌資風險
(1)籌資結構不合理,融資渠道狹窄。民營紡織企業普遍資本金較小,負債率較高,而紡織行業又是一個注重資金流動性的行業,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民營紡織企業融資風險較高,只有少數銀行或小貸公司愿意融資,不足部分由民間集資解決,這就大幅地放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2)投資人資金實力弱。民營紡織企業大多是一個人投資或一個家族投資,投資人資金實力普通較弱,風險抵御能力弱。(3)融資擔保隱患叢生?;ケ?,即企業之間對等為對方保證貸款,當對方企業資金鏈出問題時,則需要互保方承擔還款連帶責任。聯保,即三家或三家以上的企業組成擔保聯合體,聯合體中的成員為其中任何一家的貸款承擔連帶責任。在紹興區域,這種企業互保、聯保模式約占企業總融資比例的50%—60%。然而,其弊端亦十分顯著,其中一個企業資金鏈斷裂無法償付銀行貸款,導致多加企業被牽連訴訟。這種“互保聯保”的融資擔保方式,已成為紡織企業發展的巨大隱患。例如,華聯三鑫擔保鏈危機就是典型案例。2008年10月,華聯三鑫停產,當時為華聯三鑫擔保的企業有7家,均為當地知名企業,累計為華聯三鑫提供了93筆保證擔保,涉及金額45億元,核心擔保鏈涉及貸款資金100多億元。華聯三鑫停產使得當地知名的展望集團、浙江玻璃、加佰利集團等皆牽涉入內,陷入了危機之中。
(二)投資風險
中國輕紡城的民營紡織企業極大多數是一股獨大——老板說了算。當企業規模較小或企業家的素質水平較高時,這種機制有其優勢,主要表現為決策快、效率高、見效快,但當企業發展到具有一定規模后,憑借企業家個人能力水平難以適應企業發展時,這種個人決策風險就大增,重大投資決策、財務決策盲目,往往導致投資失敗。例如江龍破產倒閉案就是盲目擴張與盲目投資失敗的典型案例。江龍控股(集團)從一家只有三四個人的外貿公司發展到集團下屬企業江龍印染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又從一家企業迅速擴張為8家企業,涉及到印染、紡織、貿易以及房地產。在投資決策失誤和市場變化等因素影響下,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時,最終使這只行業龍頭變成了過江的“曇花之龍”。投資決策盲目又以下兩種投資方式為普遍現象:一是多元化投資,尤其是投資房地產,而房地產是受政策影響較大的高風險行業,一旦形勢不景氣,就拖累了紡織主業,而民營紡織企業又普遍積累較少,實力較弱,紡織主業沒有辦法消除房地產的高風險,極易導致資金鏈斷裂;二是低效重復投資,對市場的把握能力較弱,沒有前瞻性,導致盲目投資。而導致投資風險的最根本原因是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前期風險分析出錯,缺乏一整套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
(三)經營風險
(1)運營管理水平低下,財務管理混亂,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中國輕紡城民營紡織企業多為家族企業,普遍存在內部治理不健全,集權式、家庭式管理現象,權力過于集中于一人,大多沒有建立股權多元化的股東會、監事會治理機制(即使有大多也是名義上的)。中高層經營管理人員的管理、引導、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特別是財務管理混亂。這種個人色彩的管理,缺少自我約束機制,多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會計利潤(即絕對數額)的多少判斷經營業績,風險防范意識差,極易引發財務風險。如江龍集團的治理框架中,企業控制權力集中于老板陶XX一人手中,監督機構設置形同虛設,毫無權力制衡機制,過分集中的決策制度和空洞的崗位設置為江龍危機埋下了伏筆。(2)對國內外市場風險重視不夠,沒有作出相應的對策。在原材料市場起伏、人民幣匯率變動和國外傳統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應對錯誤,導致經營風險加大。
(四)利益分配風險
民營紡織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權力集中于老板,資金監管普遍薄弱,不管有無利潤,也不分紅,挪用資金比較普遍,這樣削弱了企業的實力,更加大了企業的風險。
針對民營紡織企業風險類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不同,提出了以下財務風險控制和防范措施。
(一)對籌資風險
(1)拓寬融資創業渠道,調整籌資結構。拓寬民營紡織企業融資創業渠道,也是增強民營紡織企業抵御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拓寬民營紡織企業籌資渠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政府應當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對優質民營紡織企業加強資金扶持,例如:設立專項資金或專門投資(創投)基金;加快金融改革,允許興辦村鎮銀行、地區銀行,加強利率的市場化進程;積極依托中國輕紡城龐大的紡織產業鏈,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集群,為具有較大發展潛力以及信譽度較高的民營紡織企業的融資創業提供方便。其次,加大直接融資渠道。如產權融資;創新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如動產抵押融資、權利證照等抵押融資,信托基金融資等;逐步減少小貸公司融資,民間借貸要慎用。(2)規模企業有條件地采用股份制。在確??毓蓹嗟臈l件下,盡量采用股份制,一是能夠多方籌集資金,增強企業實力;二是風險存在時,能夠多方共擔風險,增強企業風險抵御能力。(3)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慎用互保聯保。首先,建立健全的融資擔保管理體系。政府應當加強引導,建立政府、社會、企業三級信用體系。其次,企業應當加強管理,提高信用水平等級。企業應當在內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機制,提高自身在外界的投資以及融資者心中的信用等級,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和更多的資金支持。再次,金融機構要充分解讀政策,建立資產與負債的對應關系。企業可以僅憑自有資產向金融機構貸款提供抵押,即現有金融機構借款與企業的資產相匹配,以資產抵押的方式對借款提供保證,徹底斬斷企業在原互保情況下形成的擔保鏈,徹底消除互保風險。
(二)對投資風險
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投資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投資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積極組建由管理者、技術人員、財務管理人員、經濟學專家、行業發展專家以及企業代表職工組成的決策機構,明確每個人員的具體職責,以保證投資的穩健性。(2)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性方案要認真進行分析評價,從中選擇最優的決策方案。
(三)對經營風險
(1)健全完善的財務控制管理。健全民營紡織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管理,提高民營紡織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管理水平,也是民營紡織企業規避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舉措。民營紡織企業以家族式經營為主,內部管理混亂,管理水平較低。一方面企業必須在內部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要求各個部門務必按照財務制度的要求來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實行獎懲考核制,提高民營紡織企業內部整體的財務控制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制訂一個長遠的、理性的綜合理財計劃,例如利用閑散資金進行投資組合巧理財,彌補“利息損失”,既增加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又降低財務成本,從而提升民營紡織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2)準確判斷國內外紡織市場行情,在多變時判斷不準的情況下,以穩為主,做好多種應對預案。如產品決策,要實現多樣性發展,并重視系列開發。做好滯銷產品和暢銷產品、高風險產品和低風險產品、淡季產品和旺季產品互補。對風險高低客戶的篩遷和應收帳款策略的選擇也能極大地降低經營風險。
(四)對利益分配風險
對于企業老板挪用資金的風險,首先,經營者要有法律意識,自覺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其次,企業要建立外部監督機構,比如監事會,加強執行力,從制度上規范企業行為,降低民營紡織企業的利益分配風險。
在日益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企業危機隨處可見。民營紡織企業必須加強財務風險的控制和防范,拓寬融資創業渠道,多方籌集資金,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健全內部財務控制管理,加強企業應對市場的能力,并以制度來規范企業行為,才可以提高自身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永麗.論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鄭和明.民營企業財務風險形成與擴散機制研究〔J〕.浙江大學,2014(6).
[3]吳良寶.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3(1).
[4]齊莉.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會計之友,2009(7).
[5]曹偉忠.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財經論壇,2009(2).
◇作者信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國會1301班
◇責任編輯:閆樹北
◇責任校對:閆樹北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70(2016)03-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