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李 磊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民辦高校應用型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為例
張娟,李磊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1191)
民辦高校在應用型本科建設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才能培養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文章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為例,結合軟件工程專業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首先對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所需的專業能力,隨后,著重闡述了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模式和實踐效果。
民辦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2014年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談到中國教育結構調整和現代職業教育問題時指出,2000年后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要逐步轉型到職業教育上。實際上,我國民辦院校基本上屬于轉型發展的高校,如何實現自身的順利轉型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伴隨“互聯網+”戰略的實施,中國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軟件工程師和測試工程師等崗位市場需求較多。但是,據有關軟件工程類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很多畢業生并沒有找到如意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學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眾所周知,應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養較高水平的應用技能為主的本科教育。它與傳統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和師資要求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筆者認為,民辦院校軟件工程專業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探索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科學方法,構建有效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才能實現自身順利轉型。本文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軟件工程專業為例加以論述。
民辦本科院校大多照搬傳統研究型大學的教學計劃,擁有“重理論學習、輕實踐訓練”和“重課內、輕課外”的認知傾向。主要表現為在課程體系結構方面,公開課與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發生沖突,教學計劃是“多課程、少課時”;課程內容注重傳授理論知識,缺乏對學生進行專業化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專業的新知識和新興技術上,增加的力度不夠,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
再者,在實踐環節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實驗課大多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而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項目占的比例低,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動手能力,很多學校在組織實驗過程中也沒有相應配套的管理機制和監控體系。校企合作形式單一、流于表面,從合同的簽訂到后續的管理過程,沒有具體實質性的合作內容,大多是安排學生到企業見習;企業僅把校企合作當成是選拔人才的一個途徑,并未參與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和實踐教學。
軟件工程專業要以培養卓越的軟件工程師為目標,突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等諸方面要開展系列改革,構建以基礎課為平臺、以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為主,以實踐教學和創新教育活動等為牽引的人才培養體系。
2.1整合優化課程內容
2.1.1加強專業基礎課的教學
以培養學生的軟件設計開發能力為主線:一方面加強理論基礎教學,夯實理論基礎。注重“離散數學”“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等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成效,保證這些基礎課的學時要求;另一方面開設軟件工程專業基礎課程,譬如“算法分析與設計”和“數據挖掘”等課程,加強專業基礎,保證專業基礎課教學效果。
2.1.2構建以就業導向的專業技能課程體系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因此,軟件工程專業技能課程體系建設也要與時俱進。每年以培養目標為重要依據及時更新教學計劃;使得所建立的技能課程體系能夠始終走在市場需求的前列。結合當前的新興技術,對專業內容陳舊的課程進行調整,譬如增加“大數據”“IOS(蘋果公司的移動操作系統)開發”“H5”等前沿知識在教學內容中的植入,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技術能力。
2.2強化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設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影響到專業的學科建設水平,進而影響到高校的綜合實力。為此,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高度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結合專業情況,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配置高水平、較先進的實驗設備器材,新建了“Android”“IOS開發蘋果開發”“移動通信”“機器人”等一流的實驗室;另一方面與企業聯合建立,以解決民辦學院資金不足的情況。同時增加實驗室專職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更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相關規章制度。人員設置上,實驗室除了配設正副主任外,還指定每間實驗室要有一個主要負責老師。
2.3健全實踐教學體系
軟件工程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把實踐教學內容分為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同時把學科競賽、創新實踐和證照資格考試等創新教育活動有機融合進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應用技能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3.1課程實驗
保證程序設計課程機房的授課率,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40%;綜合、設計性實驗以案例驅動和面向問題模式為主;制定了嚴格的實驗監管制度。每門實驗課制定詳細的實驗指導書;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統一撰寫實驗報告并及時存檔,實驗報告包括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和分析等。實驗室負責人制定了實驗報告的詳細標準,系里對實驗教師的評閱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和抽查,通過這些措施使得學生和教師都非常重視課程實驗的實施。
2.3.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為主干課程設置的、綜合性設計性較強的教學環節,如“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系統和軟件工程”等課程;課程設計一般放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目的是通過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項目實施,提高學生的實戰技能。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工程性和系統性,所以時間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長,需要1~2周的時間完成,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軟件開發技術與方法。
2.3.3實習實訓
實習實訓是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分為畢業實習和企業實訓兩部分。目前,我院軟件工程專業已和新開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達豐等多家企業簽到了校企合作協議。實訓環節放在每個學年結束后進行,課時一般為40學時(一周)。學院分別邀請不同的公司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集中實訓。實訓前,雙方共同制定實訓內容方案,共同對學生實訓進行日常進行管理,在實訓結束后進行成績考核;實訓授課人以企業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為主,每個班配備一名指導教師,通過一周的企業實訓,使得學生親身體驗和了解前沿技術的現狀、項目開發、企業文化等內容,更清楚地了解所學軟件工程專業課程的目的和作用,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2.3.4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作為人才培養計劃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放在大四的最后一個學期進行,是對學生大學4年知識的掌握和技術能力的最終鑒定。畢業設計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擔任指導老師,以增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設計能力、軟件編程能力、軟件調試和測試能力。近3年,我院的軟件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流程上作了進一步的規范。系里專門開發了畢業生論文選題系統,指導教師規定好題目范圍和所帶人數后,學生和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系統上進行互相選擇;在畢業設計題目要求不能大而空,必須具有應用實踐性;畢業指導教師從論文的選題開始,全程對學生進行指導;并要求全體學生返校參與答辯,嚴格答辯流程,通過這些系列措施,進一步提升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
2.3.5學科競賽
我院軟件工程專業從大一開始就培養和組織學生參與校外軟件類競賽,參賽學生比例達60%。譬如“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ACM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等。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競賽管理中心和ACM協會等組織,指定競賽指導老師負責培訓和服務工作,競賽平臺的搭建給同學們營造了良好的軟件設計和開發環境,團隊由跨年級的學生組成,起到了“傳、幫、帶”的良好效應;近幾年,我系共取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百余項,在省民辦高校中位居前列。通過創新競賽,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3.6證照考試
為了鼓勵學生拓展專業知識,更好實現“學歷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把職業資格認證和軟件工程專業的特定課程相對應,學生考取國家相關中、高級資格證書后,不但可以獲得學院的獎金獎勵,還可免修對應課程的指定學分。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積極參加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認證考試;先后共有10多名學生通過高級資格考試(譬如系統分析師、軟件設計師、數據庫系統工程師、軟件評測師、網絡工程師等)。
2.4課程考核方式
根據開設課程的教學側重點不同,采用的課程考核方式也是多樣化的,采取了平時成績、實踐操作、期末考試、課程設計考核、畢業設計與答辯等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變革考核制度,讓學生本人參與到課程學習的全過程,督促引導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到理論、實踐、能力培養3方面相結合,為培養應用型、綜合性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強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走健康、持續發展之路,民辦院校軟件工程專業要利用自身易于創新的優勢,變革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大膽革新,充分調動師生教和學的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要。近幾年,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生源日漸火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高薪就業學生的比例也逐年攀升,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軟件專業應用型人才。
[1]操曉峰,王根杰.安徽省民辦高校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分析[J].科教文匯,2014(20):201-202.
[2]王愛民.軟件工程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153-156.
[3]藍斌.淺析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改模式[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7):313.
[4]湯海林,單家凌,梁永恩.應用型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14(5):3029-3030.
[5]邵開麗,孔繁民.基于能力培養的民辦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23):94-99.
[6]佟玉軍,周軍,謝文閣,等.軟件工程專業創新教育平臺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77-79.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urse system of applied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Shengd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Zhang Juan,Li Lei
(Zhengzhou Shengda University of Economic,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Zhengzhou 451191,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ho can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nee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Shengda College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with talent training mode aimed at ability cultivation in software engineering,then constructing uniqu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explores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equired by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on, then focuses on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mode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actice.
private colleges;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張娟(1981— ),女,河南許昌,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