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衛國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淺析融入民族圖案元素的帽子設計
方衛國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從傳統性、實用性、時尚性原則入手,根據材質、傳統工藝、現代工藝來設計帽子民族圖案,設計出具有時代感、親和力的帽子。
帽子;民族圖案;時尚
當代的帽子有棒球帽、針織帽、盆帽、護耳帽、貝雷帽等。材料為純棉、滌棉、純毛、晴綸、滌綸、尼龍、竹纖維、草質等,設計融入民族圖案,讓帽子更美。
民族圖案有其傳統性、民族性、流行性。設計要結合傳統和當代的審美趨向,遵循視覺審美性、實用性、造型時尚性等原則。
1、視覺審美性
中國傳統的民族圖案有吉祥紋樣、剪紙、印章、文字等傳統元素,龍、鳳、如意、佛手、祥云等吉祥圖案賦予勞動者吉祥觀念,勞動者在生產生活中追求美、崇尚神靈,呈現出“圖必有意,意比吉祥”的審美情趣,以十二生肖圖案為創意元素的圖案,涉及面廣,諸如花草樹木、蜂鳥蟲魚、飛禽走獸,素材取之不盡。
文字是民族圖案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福、祿、壽、囍 等文字展現了民族圖案的印記。文字、圖案和色彩結合產生極具中國意味的文字圖案,構成民族圖案。優美的文字體現在中國文化傳統的書法、印章上。書法是中國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線的造型神融筆暢,有著“醉來信手兩三行,醒來欲書書不得”的神韻,傳承著中華悠久的古老的文化。印章的點線穿插錯落有序,有的工整規矩,有的殘缺笨拙,為設計師創造更多的創意空間和靈感。雷鋒帽的圖案應用了2008北京奧運會徽,向前奔跑的人與“京”字完美結合,印章圖案蘊含著濃重的中國味。印章與帽子的材質相吻合,壓印出京字的圖案,有凹凸感,展示北京人的開放性格,有活力,有朝氣(見圖1:帽子圖案應用了北京奧運會徽)。
2、實用性
民族圖案應用于帽子,設計風格以簡約為主。帽子的作用不再是簡單的保暖功能,而是更多地依據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美學、運動學、人體工程學等。人與帽子反復接觸,產生舒適感,更為人性化,具有實用性。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的風俗,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個人的社會地位、性別、年齡、文化修養、色彩的偏好等都對帽子的應用產生不同的反響。隨著季節性更替,帽子的形狀多樣,戴帽子的人遞增,人對帽子的依賴也遞增。實用性顯得更為重要。
3、造型時尚性
傳統的民族圖案與當代藝術相結合才是符合時代潮流的設計風格,帽子的面料、圖案、文字、色彩等,加以修飾和變形、夸張,結合卡通圖案、幽默的標語、報紙印刷圖案、涂鴉、拼貼,使民族圖案充滿了激情,顯得豪放。加上拼湊、磨砂、撕裂的面料,讓人有破碎的快感。花朵、圓點、金屬鑲邊等圖案與各種顏色交錯融合,與民族圖案撞擊出火花,讓民族圖案更具視覺沖擊力,帽子雖包裹住當代人的曼妙發絲,不能抵擋當代人的狂野魅力的釋放,追求造型時尚性,是當代人的個性表現。
帽子的民族圖案有單獨紋樣、連續紋樣等,結合民族特色的圖案,從本質入手,從民族特色入手,了解帽子的民族圖案的應用。
(一)帽子的民族圖案造型的應用
1、去繁就簡手法。把繁雜的民族圖案或各種材質簡化,以少勝多,特征突出,形象簡明扼要。讓圖案在帽子方寸之地有恰如其分的用武之地。
2、夸張變形的手法。抓住圖案的主要特征,采用夸大、縮小、彎曲、伸長等手法,突出民族圖案的神韻,增強帽子的觀賞性。
3、求全的手法。合乎情理地把典型特征的形象結合在一起,達到構圖飽滿、豐富主題審美的效果。比如年畫中的荷花、蓮蓬、蓮藕組成一個民族圖案畫面。
4、組合的手法與巧合的手法。采用組合的手法,將不同形象組合在一起,注重新意,圖案花中套花,葉中套花。巧合的手法,將相同與不同的形象有機而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含有“無巧不成書”的意義。
5、規整的手法。紋樣結構條理,外形整齊,有次序。讓圖案更潔凈、工整、養眼。
6、寓意的手法。一朵花,一個“夢”,反映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采用象征性的表現手法(圖2:中國夢圖案),一個“夢”字的圖案,兩人手挽,屹立著中華柱,蜿蜒的長城組成的圖案,象征著一種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圖3:中國夢),在帽子上應用越顯成功男士的氣質,顯現健康、理性、強者風范。
(二)帽子色彩的應用
民族圖案的色彩單純明晰,傾向于簡化,大色塊主觀性地并置、平涂、組合。鮮艷的黃、紅、綠色彩可無限擴張,任人想象。圖案紋樣的邊線,界定了色彩民族性。中國傳統的五色有其地域性。東方青色,是生命的象征,有茂密的森林、藍色的大海;西方白色,有巖石、沙漠、神話與浪漫,是戰神的象征;南方赤色,有紅色的土地,是熱情、豪放的象征;北方黑色,有黑色的土地、肥沃的農田,是神秘的象征;中部黃色,有黃土地,是智慧的象征,。《周記》規定“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以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等民間神物與色彩結合,讓民族圖案色彩有其地域性。
傳統的圖案色彩表達祈福納祥、辟邪消災。中華民族幅員遼闊,北方色彩與紋樣結合,大色塊,呈現粗獷、豪放的民風,宛如“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氣勢(《沁園春-雪》毛澤東)。南方色彩與紋樣結合,小色塊,造型細膩,讓人聯想到煙雨朦朦、楊柳依依的江南詩情。
帽子的圖案色彩應用要做到:
1、讓色彩表現出清晰的識別性,與人的年齡、性別、個性、喜好有關,符合消費需求。黃色的草編帽子,清純,涼爽,淡黃色,給人青春的氣息。
2、讓色彩表現出對圖案或文字有很好的襯托作用,讓帽子充滿活力。
3、讓色彩表現出帽子的品質,表現出帽子的優質感,或名貴感,或親和力。
(三)帽子的文字應用
隸書秀麗端莊,篆書渾厚樸實,楷書工整嚴謹,行草飄逸靈動。點、線結合,筆畫省略與添加、連筆與斷筆,產生文字圖案的獨特韻味,也是設計師創意的思路。
文字與圖案結合,表現出一種端莊、祥和的風格,打破了字體的嚴謹,達到動感、均衡、活潑的效果。追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一)利用材質設計
帽子的面料根據動物的造型,編織成民間的兔帽、虎頭帽等。
玉石、珠鏈、手工折疊或添色制作而成的飾品,都是帽子的好飾品。
采用鏤空法,鏤空在于鏤花、鏤孔,以點、線、面的幾何造型讓民族圖案的帽子更時尚、風趣。
(二)利用中國傳統工藝設計
1、刺繡
中國古老的工藝之一,借著多彩、亮麗的絲線,以渾熟靈巧的技術,繡工精細,古樸典雅。蟲草、人物、花鳥,無不體現東方細膩綿長的氣韻。達到“繡花花生香,繡鳥鳥飛天”的境界。機械刺繡:在面料上繡出仿挑花、打籽等刺繡效果(圖4:刺繡蝴蝶,毛線紡織與刺繡相結合,體現了女人的美)。
2、編織
民間的編織以手工紡織為主,如棒針編織、鉤針編織、中國結編結等。棒針編織有其起針、加減針、縫合、收針等基本技法,反映出勞動者的審美觀和創新精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提取常見的傳統吉祥圖案,通過打散、分解、重組,編織出簡潔有序的單體素材,然后橫向、縱向排列,組成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編織紋樣,運用夸張、變化、概括,設計成平面編織或立體編織的效果(圖5:毛線手工編織),編織花朵和花邊。
3、剪紙圖案
刻去輪廓的陰刻與刻去空白,保留輪廓線的陽
刻,效果結實、厚重,有強烈的質感。線條流暢、清新,如絲相連。在帽子里,方圓相間,小巧玲瓏。“線條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剪紙圖案有鏤空和不鏤空造型,帽子的花朵圖案以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紋樣居多(圖6:剪紙圖案),針織草帽鏤空。
(三)利用現代工藝設計
1、燙鉆燙圖
水晶或玻璃材質的燙鉆光彩奪目,形成珠串效果,激光雕花和噴花工藝精致逼真。以燙紙為轉移膜,用壓燙機把鉆石、玻璃片、銅片、半圓珠,及其它亮片作為轉印材料,在帽子上燙出裝飾圖案,效果華麗閃亮(圖7:燙鉆燙圖)。細鉆組成的民族圖案,在羊毛呢小盆帽上燙鉆,顯示女士富貴感、溫柔典雅感。純羊毛的材質和小盆帽的造型,顯賢惠穩重,顯文人價值。
2、鉚釘
鉚釘頭部和釘桿構成的一類緊固件,一端有鉚釘帽,在鉚接中,利用自身形變或過盈連接被鉚接的零件。鉚釘可以做為飾物的裝飾品,常用蘑菇釘、金屬撞釘等(圖8:鉚釘)。花瓣的金屬釘在蝴蝶結上晶瑩透亮,朵朵生輝,在羊毛呢子鴨嘴帽上更顯耀眼奪目,青春靚麗。
3、壓印
用特殊工藝在帽子面料上壓出所需要的圖案來,有凹凸感,形成很好的肌理效果,似波浪、花海、云彩等的工藝手法。
4、染色法
用手繪、噴槍等將帆布帽子的面料繪出精致的圖案。傳統與現代工藝、機械制造工藝結合與發展,推出新工藝、新技術(圖9:染色法)。在白色帆布帽子上個性手繪水仙花圖案,圖案色彩艷麗。設計師可以隨心所欲,設計、手繪出前沿時尚的圖案。
當代時尚元素流行,藝術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設計師拓展創新思維,讓帽子圖案設計愈發具有時代感、親和力。從民族圖案入手,讓設計師有廣泛的設計空間,有源源不斷的設計源泉,增強了設計師的創作靈感,讓帽子設計更迷人、更貼心。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28.
[2]田振國.圖案家[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19-26.
[3]毛溪.圖案創意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33.
[4]胡大衛.上海服飾[J].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2.
J51
A
1671-5136(2016)01-0130-03
2016-01-13
方衛國(1971-),男,福建漳州人,漳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設計與繪畫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