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當前頻繁發生蔬菜滯銷現象的思考
近幾年來,各地每年都頻繁發生蔬菜滯銷,發生地區較廣,如山東、安徽、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內蒙、遼寧、新疆、海南等地都有蔬菜滯銷現象發生。滯銷蔬菜包括:大白菜、包菜、芹菜、蘿卜、菜花、蓮花白、茄子、西紅柿、萵筍、大蔥、大蒜、蒜苔、萵筍、青蘿卜等。蔬菜滯銷現象已成為蔬菜種植業的普遍現象,嚴重影響了蔬菜種植經濟效益。因此,防止蔬菜滯銷已成為蔬菜種植業的頭等大事。
通過幾年來蔬菜滯銷現象的分析,蔬菜滯銷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1低端蔬菜滯銷概率大。大白菜、包菜、芹菜等大宗蔬菜,因種植技術要求簡單、管理成本低、產量大而成為廣大種植戶的首選,農戶種植積極性遠遠高于管理相對較難的豆角和茄子等蔬菜,易獲得相對豐厚的利潤。同時,這些低端蔬菜發生滯銷的概率也高,據統計發生滯銷的概率在70%以上。1.2部分地區精細蔬菜也出現滯銷。不僅大宗蔬菜頻繁發生滯銷,而且有向精細蔬菜蔓延的之勢。如2014年,海南出現長茄子、小辣椒滯銷,2015 ~2016年又出現西紅柿滯銷。
1.3受氣候天氣因素影響較大。受到異常氣候及運輸條件的影響,局部地區市場供應飽和出現滯銷現象。在正常年份,全國從南到北各個地區都具有特定的農產品種植規律,以滿足人們一年四季對蔬菜的需求。但當氣候條件異常,導致農產品收貨期提前或者推后,從而造成地區間同一種農產品疊加上市,市場供應飽和后,滯銷現象就會出現?;蚴艿教厥鈿夂蛴绊懀瑢е逻\輸受阻,大量農產品運不出去,內銷不了,從而形成滯銷。
1.4蔬菜滯銷危害較大。市場的變化莫測,誰也不知道種什么好,當蔬菜滯銷現象發生時,致使蔬菜種植戶經濟利益受到嚴重沖擊,風險高,有的血本無歸,乃至出現菜農因菜價過低滯銷而自殺的可悲事件。
2.1蔬菜種植面積增大。農田水利建設逐年投入,使大量土地轉為水澆地,糧食作物經濟效益低,種植蔬菜經濟收入高,為了追求經濟收入,蔬菜面積擴大速度快,導致蔬菜產量供大于求。
2.2菜農跟風、盲目擴種。往年的某農產品銷售情況好,易引起農民盲目跟風種植,農戶會片面擴大生產,增加種植面積。種植戶普遍不能科學的預測市場,而且抗風險的能力又差,在行情好的時候趨之若鶩,盲目擴大種植。當市場突變時缺乏有效應對措施。
2.3銷售渠道單一。種植戶多數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小農經濟條件下蔬菜的銷售以被動銷售為主。經常受到蔬菜經銷商的打壓,當市場行情不佳時,批發商采購熱情降至冰點,滯銷時出銷售鏈斷裂,造成最低價也無人問津的現象。
2.4產品缺乏競爭力。產品單一,沒有品牌,也缺乏競爭意識,市場競爭力差,受到市場供求影響大。
2.5產銷信息不對稱。我國千家萬戶分散的家庭承包生產經營模式,品種多樣,區域分布廣,生產潛力巨大,是中國農產品生產的基本特征。生產前對市場的信息了解不多;產品滯銷后缺乏主動營銷的意識。對整體市場的走向、市場需求不了解,種植全憑主觀意識;同時也缺乏必要的銷售手段,容易造成種植蔬菜品種市場已飽和后而滯銷,農戶只能降價出售。
3.1實施宏觀調控,加強政府部門引導。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專門的信息發布平臺,通過調整農產品產業結構,科學合理規劃,做好種植面積的預測,并給蔬菜種植戶以正確的種植引導,為農戶提供各品種蔬菜在全國的種植信息,了解蔬菜市場的走向與需求,理性選擇種植方向,減少盲目種植。
3.2擴展銷售渠道,提高營銷意識。政府積極引導扶持經銷商,為他們提供幫助。降低運輸成本,進行燃油補貼,減免過路費,為蔬菜營銷提供綠色通道。扶持訂單農業,利用當今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開展電商等全新的銷售方式和渠道,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聯系采購商,拓寬銷售渠道,促進蔬菜營銷。
3.3提高產品質量,樹立品牌意識。樹立蔬菜產品的品牌意識,相對而言品牌產品抗風險能力要強于普通產品,同時,品牌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贏得良好的市場。
3.4延長產業鏈,發展蔬菜產品深加工。發展蔬菜產品深加工產業,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壯大產業發展規模,還可以帶動蔬菜滯銷后的產品轉化。
075000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張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