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婷,王宏勛,侯溫甫,艾有偉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23)
?
“引導性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在大學課堂初體驗
——以“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為例
閔婷,王宏勛,侯溫甫,艾有偉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北武漢430023)
“引導性自主學習”教學方法是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結合“食品微生物學”教學實踐,對“引導性自主學習”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體會及下一步改進方向進行了思考。
引導性自主學習;食品微生物學;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心理關系問題,即一種超越、批判性的思考、決策,以及獨立行動的能力[1]。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間接經驗為主,以教室為基本場地。這種方式往往只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未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引導性自主學習”基于完全自主學習而又有別于完全自主學習,該教學方式期望通過學生課下基于問題式自主學習、課堂教師提問、學生分組討論和教師講授總結,來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旨在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食品微生物學”是為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它與“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等密切相關,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各專業中聯系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紐帶,同時也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該課程定位于食品相關專業學生學習食品中“微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食品微生物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應用,2部分內容相互聯系與支撐。其中,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學習難度不大,但內容較多且容易混淆,學生需要前期“生物化學”等相關課程的理論支撐,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易產生厭學情緒。“食品微生物學”中應用部分的傳統教學模式期望通過實驗課的開展來實現,但是由于實驗課學時、學生人數和實驗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大部分帶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參與,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這與實現本課程教學目的尚存在一定差距。
“食品微生物學”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食品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其課程的教學改革在食品專業院校引起廣泛的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以實現實踐性和創新性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主要研究涉及理論和實驗2個方面的改革。安徽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等多所大學的食品學院都在“食品微生物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改革探索[2-3]。就教學方法改革而言,涵蓋以下幾點:①采用情景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②采用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通過建立網絡課程藍圖、搜集專業信息資料等設計食品微生物學高質量網絡課程;④基于科學問題引導的教學范式改革。
“引導式自主學習”大學課堂的體驗以“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為載體,在2014—2015學年第2學期食品普通本科1305和1306班進行試運行。班級共計54人,按照6人一組的方式將班級全部同學分為9組,基于課堂前教師提出的問題,隨機選擇小組討論問題,小組內同學自愿或推薦同學回答(不能每次都由同一名學生來回答),其他小組同學可針對回答問題的同學進行討論和補充,最終成績將以小組分和個人分的形式記錄。課堂根據前面3章內容:《原核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真核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非細胞微生物——病毒》的學習與思考,一共設置6個問題:①革蘭氏染色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假陽性,如何避免假陽性的出現;②芽孢的特性和結構的關系,芽孢深入研究的意義;③莢膜不能被染色,如何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莢膜,有哪些科學研究的啟示;④鑒定一株未知種屬的微生物的基本實驗思路是什么;⑤基于微生物特點的應用有哪一些,請舉例說明;⑥比較不同微生物繁殖方式的異同點。針對這6個問題,全班學生分組發言,展開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并做總結。本課堂共計有16名學生參與了發言,全班同學均參與了討論。自主學習和討論課成績占課程期末總評成績的50%。課下對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引導式自主學習”的課堂受到了學生的肯定,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1問題的提出引導了學生自主學習
“引導性自主學習”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開放的學習目標和環境,教師提出的問題是開放式問題,僅靠被動地學習教材上的內容無法滿足課程要求,迫使得學生從不同的教材以及大量的文獻資料中去尋找答案,這個過程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課堂的實施效果來看,班級中幾乎所有同學都在自主學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從以往被動學習轉變為自覺的學習行為,尤其是對積極性較高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鍛煉途徑和機會。
3.2基于問題的課堂討論激發了學生創新
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發揮,引導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基于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學術討論中張揚自身的個性,并通過教師的鼓勵,讓學生逐漸學會自信地表述觀點和展現個性。從實施過程來看,學生從常規課堂的不愿意聽課與發言,逐漸過渡到愿意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并積極地與其他同學或授課教師互相探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課堂分組討論的設置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團隊意識,為將來進入社會提供了鍛煉機會。
3.3基于問題的課堂討論促進了學生與教師的交流
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注重以學生為主導,將教師和學生處于相對平等的學習環境中,整個教學過程教師作為課程學習的其中一員來開展,讓學生逐漸體會作為主體開展學習。從實施過程來看,班級的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逐漸適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且與教師充分交流,有效地改善并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4.1學生愿意嘗試自主學習
在準備課程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能否接受這種教學方法以及能否真正愿意參與其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疑問。在這一次的課堂嘗試上,發現2/3的學生課堂前已進行自主學習。說明大多數學生都有嘗試新課程教學方式的意愿。從課堂表現來看,相對于課前沒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討論更加深刻,能讓教師明顯感受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今后推進該教學方式的信心。
4.2學生學習能力潛力無限
本次嘗試課中,第5個問題是基于微生物特點的應用有哪些。設置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期望學生能通過在對前面3個章節知識點掌握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了解微生物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微生物的重要性。本來以為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積極性和準確度把握應該不會很高,但是在課堂上,有15個學生參與討論了這個問題,與預期相比,學生的討論涉及到的微生物應用更充分,讓我感受到學生的努力和潛力,這一點讓作為教師的我非常欣慰。
4.3自主學習習慣有待于進一步培養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上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聽講,不愿意學習的學生可以選擇不聽,課前自主學習的學生很少,大部分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也遠遠不夠。一旦課程要求付出更多努力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習慣就會受到挑戰,如本課程嘗試過程中,要求學生1周時間內準備6個開放性問題,學生在要收集教材以及閱讀一定量的文獻才能完成,加上大二的學生課程安排的相對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必須抓緊利用晚上等空余時間,對此部分學生適應起來難度較大。在后續的課程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教學文化是師生在教學交往互動過程中多向交流而建構起來的教學生活方式,單一化教學價值觀泯滅了教學文化的自覺與批判精神[3]。教師應該堅持用多種視角對教學進行整體把握,從科學的角度去審視有規律的教學活動過程。“引導式自主學習”在大學課堂初體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受到了多數學生的肯定和認可,然而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課堂任務太重,每門課的學習時間難以保證,學習不夠自主,傳統的考核不夠科學等。因此,下一階段的課程教改可以考慮按照以下2個方面進行開展。
(1)試行學分制的選課機制。由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參與課堂獲得學分,而不是傳統的給學生排滿課表,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實現精選精修的課堂模式。
(2)試行課堂表現考核機制。探索不以學生參加課堂期末考試為主導的考核機制,對學生的考核立足于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后參與課堂討論的表現,以對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為基本點。
[1]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 [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3,35(4):287-289.
[2]龔孟偉.試論當代教學文化的弊病、根源與對策 [J].江蘇高教,2013(6):63-66.
[3]馬理惠.大學教學范式轉變的思考與路徑 [J].外國語文,2013(11):186-188.◇
The 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Instructive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in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Take Food Microbi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MIN Ting,WANG hongxun,HOU Wenfu,AI Youwe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Engineering,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23,China)
Instructive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ode,which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thirst of students for knowledge,and guide students to autonomous learning.In this paper,Food Microbiology course are used as the example,the teaching effect and insight of instructive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and the next step direction to improve was thought.
instructive autonomous learning;Food Microbiology;teaching method
G640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7.055
1671-9646(2016)07b-0082-02
2016-04-27
武漢輕工大學2015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XQ2015005)。
閔婷(1987— ),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