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
本文從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作出了探討。
創新;高職英語;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相比,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高職學院教育的針對性很強,它專門培養技術、管理、生產和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其活動領域更接近生活實際。高職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高職院校應將應用作為教學的重點,將創新作為教學的突破,這是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1.1教學目標不能滿足學生將來就業的需要。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仍是看重英語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英語的人文價值。誠然英語是一門語言課,但不能一味地強調英語的卷面成績和四、六級分數,把英語卷面成績和等級考試證當作以后就業的敲門磚。要知道,英語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的工具性和應用性,學生要將學到的英語知識體現在實際交流上,讓英語成為一種能力,一種素質。可見,高職院校英語的教學目標要有所改變,才能更好地展現英語的魅力。
1.2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主宰著課堂,學生只是忠實的聽眾,被動地、消極地從教師那里接受英語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高職教學的特點。教學方式仍然采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盡管教學硬件已經普及,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這些現代教學設備很少得到應用,成了名副其實的擺設。在高職英語課堂上,缺少素質教育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作為一門語言課程的英語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已經限制了學生的練習和實踐,創新又何從談起呢?
1.3教師素質待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師素質不高,達不到高職院校對教師要求的標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缺乏對高職院校教學特點和學生的準確認識與定位,所進行的課堂教學滿足不了學生將來就業的需求;②缺乏改革和創新的精神,不能在英語教學中大膽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是小心翼翼地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③過于依賴教材,前沿信息貧乏,且缺乏前瞻性,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結合新動態,知識更新落后,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2.1有效突出學生主體性。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得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意識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勇于、敢于在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展示自己,發表自己的見解。筆者認為,首先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學生,他們對就業的渴望度要遠遠超過普通高校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牢牢把握就業這一學生關注的環節,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學習語言的目的是溝通和交流,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拋磚引玉,把學生能動性調動起來,其效果要遠遠好于教師干巴生硬的講解;第三就是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質疑,培養他們良好的競爭意識。學貴在疑,針對教學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來發現,自己來更正,或采用競爭比賽的方式進行。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動性,同時又能增強學生的社交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何樂而不為呢?
2.2應用現代教學設備。例如現代教學設備多媒體,它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形象,更直觀,尤其在讀、寫、聽等方面,有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若能合理使用,一方面能挖掘和借鑒更多的英語資料,來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知識量;另一方面還能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教學場景,這些場景的展示和應用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幫助學生感受純正英語的魅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學習到書本以外的英語文化和相關知識。
2.3轉變考核方式。傳統的考核通常采取筆試的方式進行,這樣往往導致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因此為了進一步搞好英語創新教學,教師應大膽改革以前傳統的考核模式。例如可以創設場景,增加語言應用這一考核方式,真正實現英語的工具性;或者采用語言問答式、辯論式考試,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高自己,以更好地為下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4教師能力要進一步提高。教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英語教學的質量。因此為了搞好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創新工作,首先就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師的知識水準,促使教師扎實自己的專業知識,以便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二是要注重高職院校的特點,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要求高職教師能夠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考慮用人單位的需求,有效結合這些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教學時不僅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還要讓學生學以致用;三是教師自身創新精神的培養,只有教師站在創新的前沿,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突破,才能有效帶動學生進行創新,才會讓學生知識能力雙豐收。
[1]王麗華.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技咨詢,2009(8):238.
[2]陳少峰.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河北廣博電視大學學報,2010(5):57~59.
050091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張晶谷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