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良好氣氛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為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氣氛;營造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小學生由于思想還不成熟,主體意識并不明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指導作用,而師生間親切的交流合作、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的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呢?筆者總結了以下經驗,以供同行們參考。
小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好奇心對于他們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好奇心能夠促使其求知欲,進而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上課初始,學生可能注意力不會太集中,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讓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也可以采用一些簡短的與本節課有關的對話作為過渡,讓學生從課間的紛亂狀態回到課堂上,為下面的授課做好情感上的鋪墊。
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動手操作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途徑。小學生是喜歡動手的,而且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通過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兒童的智力發育。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其實也是在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
例如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收集剪報的活動,把報紙上或是舊的書刊上的一些有用知識、名言警句剪下來,再動手粘貼在筆記本上,這個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學生對這些知識的鞏固記憶,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進行了學習,使語文課的學習更加多樣化。
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其實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面帶笑容,帶著對學生的關愛,這種關愛是發自內心的,是與學生的一種心靈上的交流;學生在課堂上也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這樣輕松的教學氛圍也是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的。相反地,如果教師高高在上,在學生面前總是一副威嚴的面孔,師生之間的交流將會受到阻礙,無形中會壓制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學生也就不愿意和老師交流,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導致教師的“備學生”環節受到影響,教學效果就會差很多。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快樂、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知識,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成為輔助教學的一種重要工具,而且多媒體資源的豐富多彩為教學創造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小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學習知識,改變了過去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變得靈活自然。多媒體課件集聲音、視頻、圖片于一體,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活潑生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愛上語文,喜歡語文課,從而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三年級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小興安嶺美麗的四季變化,學生是不可能有切身感受的,印象肯定不深刻,教學效果也不突出。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課件上的圖片來展示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春天春意盎然,郁郁蔥蔥,到處是一片生機;夏季茂盛的森林,綠色的植被覆蓋著小興安嶺;秋天樹木凋零,但也別有一番風致;冬天的皚皚白雪也彰顯了小興安嶺的一份沉寂的美。通過景物的變化給學生以鮮明的印象,這種直觀的印象對于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09(05):70.
[2]胡娜.對如何改善高校英語大班教學課堂氣氛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1(11):93.
051430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故意小學
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