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華,楊占明,彭文軍
(隴東學院體育學院,甘肅慶陽 745000)
?
西北高校體育課開設安塞腰鼓的可行性分析
楊春華,楊占明,彭文軍
(隴東學院體育學院,甘肅慶陽 745000)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訪談法等對西北高校開設安塞腰鼓體育課的價值及可行性進行分析,認為安塞腰鼓有教育、健身、娛樂、表演和文化傳承等價值。將其引入大學體育課,能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豐富校園文化,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促使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融合。
[關鍵詞]安塞腰鼓;西北高校;價值;可行性
2002年,教育部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各高校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對體育課程實施大膽的改革與創新,創建一批有豐富文化含量的地方特色體育課程。不少高等院校已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課程,但這主要是一些發達地區的高等院校或者是地方名校,西北地區的地方高校在創建地方特色的體育課程方面進度甚微。安塞腰鼓作為一項鼓舞合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源于陜北安塞縣,隨后發展到全國各地。濃厚的黃土地文化是安塞腰鼓體育課程不可缺少的水分和養料;跑、跳、扭、轉、蹬、閃、跺、搖、跨、昂、躍等動作特征和鮮明的節奏、歡快的氣氛、壯觀的場面正好符合當代大學生求新求異、熱烈奔放的性格特征;多方位的體育價值為其在高校體育課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豐富的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鼓聲中去學習知識和掌握健身技能;西北民間廣泛的群眾基礎使高校安塞腰鼓體育課能密切地與社區體育結合,為大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石。
1安塞腰鼓的價值
1.1教育價值
中國傳統倫理所要求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貫穿了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全過程,成為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最高準則與要求。[4]安塞腰鼓作為一種典型的傳統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賀小泉認為安塞腰鼓張弛有度的動作和氣勢喧天的鼓點能使學生心理得到調整,優美的動作使學生的審美得以提高,團體的配合和集體的動作使學生的社交能力得到提高,安塞腰鼓中跑、調、扭、轉、騰等各項動作的學習使學生的靈敏、柔韌、協調、力量和耐力等各項身體體素質得到改善[5]。安塞腰鼓進入高校體育課堂能改善教材結構,豐富教學內容;安塞腰鼓舞起來歡呼雀躍,氣氛活躍,能改變高校教材結構單一的現狀;安塞腰鼓既有中華武術的陽剛之美的動作,又有舞蹈的瀟灑之勁,還有鼓點、鑼镲嗩吶的配合,可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安塞腰鼓的產生、發展與民族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學生在學習安塞腰鼓運動技術的過程中,通過體悟與感受,把安塞腰鼓的藝術風格與憨厚質樸的西北文化聯系起來。這既是對技術的學習,也是對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1.2健身價值
“譚家灣的胳膊,西河溝的腿,沿河口的搖老鬼”,這句安塞民謠很好地反映了安塞腰鼓對人體運動部位的要求,即頭部的搖動,胳膊的扭、轉、閃,腿的跑、跳、跺、蹬等動作。張新德認為安塞腰鼓是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一種體育運動,其基本動作概括起來主要由扭、跑、跳、轉、蹬、閃、跺、搖、跨、昂、躍和快等十二種要素構成[1]。通過安塞腰鼓訓練和學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腸胃蠕動,增強食欲,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學生的體質,因此具有極強的健身價值和功效[2]。安塞腰鼓的運動強度因人而異,它的節奏可快可慢,動作幅度可大可小,運動時間可長可短。在教學中,可以針對不同體質的同學制定出符合他們體質的教學、訓練計劃。
1.3娛樂價值
安塞腰鼓是一種紅火熱鬧的娛樂形式。它種類繁多的圖案,簡單樸實的原生態化妝和地域服飾,節奏明快的鑼、镲、鼓和鼓手們優美的動作融合在一起,讓觀眾熱血沸騰,把人們帶入了從來沒有的自然松弛和極度快樂的世界。正處于心理變化激烈、思維活躍、情感豐富、被學業和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在安塞腰鼓集體的學習和演練過程中,能消除在工作、學習造成的疲憊狀態,調節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同時在彼此之間的交流中增進友誼,提高團結協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安塞腰鼓作為一項體育與娛樂兼備的運動,可以調節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調整心態,愉悅身心,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和精神焦慮,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3]。
1.4表演價值
安塞腰鼓是一種鼓舞合一的群體表演藝術,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觀賞性。安塞腰鼓表演動作大方、氣勢磅礴,強調整體效果,要求動作節奏統一規范,既有隊列隊形的變化,也有鼓手們蹬、轉、騰、躍等單個難度動作和扭、跑、跳、搖等統一動作的變化,動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表演效果極強。安塞腰鼓表演的形式多樣,有進行鼓、場地鼓和舞臺鼓等,不受場地、人員數量的限制,并可根據具體情況和需要進行選擇和設計表演方式,容易統一組織安排。安塞腰鼓的表演中還可以穿插秧歌、舞蹈和現代競技武術的高難度動作,表演服飾醒目而又有地方文化特色,既可以配現代音樂,又可以延續以前的镲、鑼、嗩吶等傳統樂器,適宜于不同形式的演出。因此,高校開展安塞腰鼓體育公選課不僅能夠拓展地方體育校本課程,還能豐富第二課堂,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并且能為學校舉辦的各種慶典、演出和文藝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
1.5文化傳承價值
安塞腰鼓這項古老的藝術,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歷史時期表現出不同的時代風貌、社會思想和文化形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更需要加以保護和繼承。安塞腰鼓之所以發展至今,是因為它是西北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把北方人的質樸憨厚的民風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通過腰鼓這一藝術保存下來。開展安塞腰鼓體育公選課,不僅要傳授腰鼓運動的基本技能,更要講解腰鼓的歷史源流、發展狀況和西北質樸的歷史文化,在學習技術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高他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在安塞腰鼓學習與訓練中,學生也會有意識地挖掘這方面的資源,為安塞腰鼓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培養繼承人。
2西北高校體育課開設安塞腰鼓的現狀
安塞腰鼓源于我國西北黃土高原、黃河流域的陜北安塞區,在革命時期流行于陜甘寧革命地區,解放后流行于全國。它同中國的舞龍、舞獅一樣起源于民間舞蹈形式,堪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一絕”,被稱為“天下第一鼓”。它是融健身價值、娛樂審美價值、教育價值、商業價值以及社交價值于一體的一項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伴隨著近十年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各地的高校都把地方特色體育項目引入體育教學中,但是筆者通過對陜西、甘肅、寧夏高校公共體育課開設現狀的調查,發現目前僅有陜西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延安大學和甘肅隴東學院5所高校將其引入公共體育教學中,但還沒有相關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目。有學者對其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的可行性和理論價值進行過研究,但這些研究主要是歷史淵源的考證和理論方面的探究。對于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如何開展安塞腰鼓教學,它對大學生的身心能起到哪些方面的影響,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報道。
3西北高校體育課開設安塞腰鼓的可行性
教育部2002年8月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表明,高校體育課程的內容要求發展方向多元化、內容豐富多彩化,而且要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單調、枯燥、重復內容多,與社會大眾體育活動脫節,學生上課興趣不高;體育課失去了本身的生動活潑,愉悅身心的特點[6]。為解決這一問題,豐富教學內容、改善單一的教學模式、增設學生既喜歡又能鍛煉身體的鍛煉項目就有很強的必要性,而安塞腰鼓有其本身的運動價值和藝術風格,符合新課程指導綱要的思想,容易滿足現代大學生的多樣化個性需求。
3.1安塞腰鼓能滿足現代大學生體育需求
安塞腰鼓松弛有度的運動風格、變化多端的圖案和絢麗的服飾、多種樂器交匯的伴奏旋律,符合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教學需求。現代大學生思想開放,對目前高校體育課教學模式不是非常滿意。他們認為,大學體育課程只是對中學時期所學內容的重復,缺乏創新。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與現實狀況出現一定反差,導致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教學進程,也難保證教學質量,所以廣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需要和熱情應引起教師和學校相關部門的足夠關注和重視。而安塞腰鼓運動是一項比較新穎的運動,要求每個同學都必須和他人交往和必須張嘴喊鼓令,能夠培養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增強其體質,滿足其心身需求。
3.2安塞腰鼓可以促進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將安塞腰鼓運動納入高校體育教學,既是教學體制改革的創新,也是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個人體質的鍛煉,將有利于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和民間運動的發展。安塞腰鼓在西北高校的開展與普及,為西北地區高校體育教學增添新的內容,為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新的舞臺,是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新的亮點,同時也能使安塞腰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安塞腰鼓體育課程不但能有效地助推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結構、模式的改變,還能有效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它將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有機結合,能全方位改善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3.3西北高校體育課開設安塞腰鼓的優勢
3.3.1地域文化優勢
安塞腰鼓發源于西北,融入了西北黃土高原人憨厚、樸實、直爽、樂觀的性格特征。由于受地域文化的熏陶,生活在西北地區的人更能深刻體會其蘊藏的文化內涵。西北地區高校的生源大多來自西北各省區,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對安塞腰鼓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西北人豪爽、樂觀的性格容易接受安塞腰鼓表現出的粗獷豪放、剛勁激昂、流暢飄逸的風格,安塞腰鼓氣勢磅礴、鼓舞合一的運動風格更容易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提高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
3.3.2場地器材優勢
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是開展體育教學和進行身體鍛煉的重要保障,體育場地的重要性在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西北地區的很多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逐漸得到改善。但在不斷擴大招生的情況下,許多學校體育場地、器材不能滿足體育教學需求,致使很多體育項目不能得到開展。安塞腰鼓體育課對器材的需求簡單廉價,對場地要求并不是特別嚴格,只需要有片空曠平坦的場地就能夠開展,像體育場、露天廣場、校園空地等都可以作為安塞腰鼓運動的場地。安塞腰鼓為木質結構,經久耐用,不易損壞,價格便宜、購買方便,可以節約學校資金,上課時僅需要人手一個小腰鼓,并且可以循環利用。因此安塞腰鼓作為體育教學內容引入高校,不僅能充實體育教學內容,更能緩解場地設施的短缺問題。
3.3.3生源與師資隊伍優勢
一方面,西北地區高校生源對安塞腰鼓都有所了解,有些在中小學體育課便學習過該課程,或者從小就是一個鼓手,他們大多都來自農村,吃苦精神強,學習動機明顯,適合學習安塞腰鼓。另一方面,西北地區高校體育院系作為我國西北地區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發揮著培養各類體育人才的作用,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是地方體育項目的繼承人[9]。他們有較強的專業運動技能,教學經驗豐富,對運動生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也有一定的了解,部分教師從小就學過打腰鼓,還有一部分只需要加以培訓就能擔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安塞腰鼓體育課教學,并在教學中積累經驗。
4結論和建議
4.1結論
調查研究表明,安塞腰鼓是西北傳統的體育項目,在高校開展安塞腰鼓體育課程具有健身、娛樂、教育、表演和文化傳承等價值,西北高校開展安塞腰鼓教學具有地域文化、場地、設備、師資力量和學生參與等方面的優勢,安塞腰鼓課程能提高大學生身心素質,改變現有的單一教學模式,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改革。
4.2建議
安塞腰鼓課程既能提高大學生身心素質,又能改變現有的單一體育教學模式,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社會體育的融合,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的實現。因此西北高校領導應該積極支持安塞腰鼓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成立安塞腰鼓教學科研團隊,培訓安塞腰鼓骨干教師。體育教師應該主動學習安塞腰鼓的技術,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不定期地開展這方面的科研與技能交流大會,爭當地方文化項目的傳承和發展人。
[參考文獻]
[1]張新德,張熙智.安塞腰鼓[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2:10.
[2]喬羽,安塞腰鼓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3]趙冬剛. 安塞腰鼓體育價值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6):139.
[4]徐國忠,焦建軍.安塞腰鼓的社會特征與功能價值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4):62.
[5]安塞腰鼓進入陜西省高校體育課中的可行性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3.
[6]王耀全.地方高校發展安塞腰鼓運動的優勢分析[J].內江科技,2010(3):52.
[7]楊春華.論安塞腰鼓的歷史淵源與發展現狀[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14-117.
[8]馬紅偉,鄭兵,李世榮.安塞腰鼓體育公選課的分析與探討[J].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9(2):110-112.
[9]王偉.西北地區高校體育院系開設安塞腰鼓課的構想[J].內江科技.2009(1):146.
[作者簡介]楊春華(1979- ),男,講師,碩士,從事民族傳統體育與運動康復研究。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安塞腰鼓選項課開發研究”(GS[2014]GHB0273);隴東學院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安塞腰鼓校本教材開發及課程建設”(2014-10)。
[收稿日期]2015-05-06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2-01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