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擎
(吉林師范大學 學生就業工作處,吉林 四平136000)
?
當前地方高校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陳 擎
(吉林師范大學 學生就業工作處,吉林 四平136000)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當前,我國經濟正步入新常態,經歷著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的過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然未得到緩解,地方高校就業工作十分嚴峻。本文結合我國當前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形勢與現狀,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成因,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當下提升高校就業工作質量、做好就業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參考。
地方高校;變業;高校畢業生
大學生就業工作一直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換擋期”,總體經濟形勢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過程,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下降,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十分艱巨[1]。就業工作不利,可能導致畢業生就業滿意度降低,進而影響高校的社會聲譽、辦學效益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全力做好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工作,不斷提升就業工作質量,已經成為當前一項極其關鍵的研究課題。高校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克服就業工作的不利因素,查找自身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認真思考如何破解就業工作難題、謀劃就業工作之策。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2016年超過770萬,凈增20多萬。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在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勞動者素質與崗位需求之間體現尤為明顯[2]。高校教學改革創新的速度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專業的更新轉換趕不上就業市場中職業和崗位的快速變化,學生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著一定的錯位現象。此外,畢業生自身競爭意識淡化、積極性不夠等因素,加劇了其就業的難度。地方高校的生源一般以本省生源為主,市場影響力小,實現畢業生高層次就業、滿意就業難度較大。以上種種客觀因素致使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未見緩解,地方高校就業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縱觀地方高校就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就業工作是中央政府反復強調的“一把手工程”,但一些地方高校制定的學生就業工作目標不夠清晰,課程設置、學生管理、市場開發等一些工作有待加強,教職員工人人關心就業工作、人人重視就業工作、人人助力就業工作的氛圍需進一步加強。
(二)職能部門工作統籌有待加強
職能部門對高校就業工作起著主導作用,但總體規劃、頂層設計還需完善,就業指導隊伍專業化、專家化整體建設水平有待提高,就業服務精準度、市場開發策略創新、聯動機制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線就業指導團隊是就業工作開展的中堅隊伍,目前存在著指導能力和服務水平不高、跟蹤反饋工作成效較低等問題。學工系統中能夠最直接與學生接觸交流的輔導員老師對學生就業工作認識淡化,尚未把就業工作當作中心工作來抓,精力投入不足,貼近學生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指導服務缺失,一線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水平與質量亟待提高。
(四)教學針對性和實用性有待強化
教學效果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目前一些高校在課程設置上不夠合理,理論課程多、實踐環節少。新入職畢業生適應工作慢、“緩苗期”長,被用人單位稱作“半成品”、“準職員”。針對就業市場招考課程、學生升學深造需求而設置的課程少,課程的市場需求、學生需求導向性不強,沒有把教學工作的著力點集中到學生職業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上來。
(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有待突破
創業是新形勢下學生就業新的增長點,是當前全國的熱點工作。在全社會都在號召“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部分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還存在著起點低、起步晚、氛圍不濃、成果不多等諸多不足,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其他高校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地方高校面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形勢、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從就業工作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工作上水平、學團工作助力學生就業、加強教學工作針對性以及創新創業促就業等多個方面促進學生就業工作的新躍升。
式中*表示卷積運算符,在實際光學測量中,常用二維高斯函數表示光學成像系統的點擴散函數h(x,y,di),即
(一)落實責任,就業工作齊抓共管
就業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做好高校就業工作是完成學生培養任務的直接體現,所有部門、所有職工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做好學生就業工作,應把責任下放到每個學院和每個人。黨政領導負領導責任,職能部門負直接責任,學工部門負具體責任,教學部門負培養責任。高校應加強完善就業工作考評機制,將學生就業工作與學院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升級改造、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經費預算相關聯,將基層學院和職能部門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的就業工作績效納入考核體系,實行就業工作責任追究制,做到學生就業工作年年抓、月月抓、時時抓。
(二)做好引領,職能部門工作上水平
職能部門要起到學校就業工作的引領作用。
一是高校學生就業指導的頂層設計要有新思路。結合新形勢、新市場、學生新特點,進行工作思路創新、內容創新、方式創新、方法創新,做好全校學生就業工作的整體規劃,做到策略對頭、措施得力、效績突出,力爭工作具有前瞻性、時代性、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
二是學生就業指導要有新做法。采取理論教師遴選及培訓制度,打造一流教學隊伍和精品課程,利用網絡課堂讓國內外一流就業創業指導師課程走進課堂,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借以增強學生就業的主體性和內動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3]。
三是就業市場開發和就業服務要有新突破。以信息化服務為重點,與時俱進,采取新方式和新方法,提供最優求職服務。采取區域市場宏觀把控、專業市場專業開發、各地人才市場深度合作、獵頭公司實地對接的方式,以畢業生生源地為市場開發重點,面向全國,最大限度為學生開發就業市場。
(三)當好先鋒,學團工作助力學生就業
就業工作是學生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業工作者和輔導員是各項學生工作的的排頭兵、馬前卒,也是學生就業工作的具體責任人,在高校就業工作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高校要在日常思想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中,營造濃重的職業、就業氛圍,形成有利于學生就業的學風、校風;要善于抓住學生管理、服務、指導與學生職業發展的契合點,把就業工作嵌入各項工作之中,為工作增添新思路,不斷加強學生基礎能力和可遷移能力的培養,完善與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注重教學、就業、學團三個系統的聯動互動,加強溝通、反饋、合作;要抓住工作重點,將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關心學生成長成才的核心工作上來,以學生發展為第一要務,全力做好就業工作。
(四)把握導向,加強教學工作針對性
就業市場競爭是學生職業能力與知識的競爭,求職失敗多源于學而不精、學而無用。教學工作是學生就業的主引擎,是畢業生放飛職業理想的隱形翅膀。教學工作必須以學生需要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可在三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是在就業市場招考課程設置上尋求突破。現在的就業市場一改過去的“招聘”而轉向“招考”,各單位(機關、企業)、各行業都采用“凡進必考”的招錄制度。因此,必須對已開設的招考課程進行改革,以符合學生考聘需求;對有條件開設的招考課程要迅速增設;對開設條件不成熟的課程應考慮外請教師開設。針對當前很多地方高校大四學生課程較少的情況,應開設有助于考研、考公、出國、就業的選修課程,設置就業學分以加強教學管理,保證學生考得中、出得去、聘得上。
二是在市場課程上尋求突破。高校學科大綱要求的專業教學課程好比一條船、一只鳥,而市場課程就如一對船槳、一雙翅膀。地方高校應積極開設市場課程,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請進來”。對一些專業辦學培養目標不清晰、市場前景不好、同質化特征突出的課程,要主動進行升級、改造,調整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努力開設市場課程或動員學生輔修第二學位。
三是在實踐教學上尋求突破。嚴格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的精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著力建設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一批實習實踐就業一體化基地,實現“課程實踐化,實踐課程化”[4]。
四是在考研率上尋求突破。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加強考研課程教學以及教學管理,做好考研動員,細化考研報考指導,提高學生報考研究生的報考率和錄取率。
(五)與時俱進,創新創業促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以自主創業帶動大學生的就業,是高校教育管理體制革新的需要,對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精神以及綜合素質具有著重要的推動力[5]。高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好創新創業工作:
一是進行高校創業工作的資源整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加大學校對就業創業工作的扶持力度。
二是做好創業課程質量提升和新課程的開發,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三是普及創業政策宣傳和創業咨詢工作,為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扶持。
四是加大對學生創業項目支持力度,進一步做好組織、指導大學生參加創業大賽工作,鼓勵學生實現初步創業。
五是發展生存型創業團隊,努力建設和大力扶持學科導向型和實踐導向型創業團隊,通過一批先行創業的項目對更多的在校大學生產生引領和示范。
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是全社會集中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事關國家的未來和穩定,事關高校的發展和未來,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和美滿,也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對教育的信心。高校必須應對就業工作的新挑戰,研究就業工作的新形勢,分析就業工作中存在的新問題,尋找做好就業工作的新思路,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工作。
[1]王新磊,于賢嬌.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就業,2015(7):22-23.
[2]白春英.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的專業結構性矛盾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5-6.
[3]趙敏.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6(3):88-89.
[4]王乾豐.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4):64-65.
[5]商永波.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相關問題思考[J].中國市場,2013(37):150-151.
2016-05-21
陳擎(1983- ),男,講師,碩士,從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研究。
G647
A
2095-7602(2016)11-01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