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使用營林技術防治病蟲害
防治病蟲害的工作的核心就是提高營林技術,良好優質的營林技術能夠改善樹木生長情況,提高其自身的抗害能力,從根本上治理病蟲害問題,并且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
營林技術;病蟲害防治
營林技術就是結合林業生產活動,創造有利于林木生長發育的條件,而不利于病蟲害繁殖和蔓延的環境,使林木健壯生長。這種方法不需要額外投資,又有長期控制病害蟲的預防效果,因而它是基本的防治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少林木病蟲害單靠林業技術措施是不夠的,如果病蟲害已經大發生,還必須結合其他方法綜合防治。
隨著經濟建設和林業生產的發展,很多種子、苗木和木材等調運頻繁,也就增加了傳帶林木病蟲的機會。特別是有的病蟲害侵入新區后,由于植物缺少抵抗力,或是病蟲害的天敵少,更容易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要加強做好檢驗檢疫工作。要做到:結合建立林木良種基地或無病、蟲、雜草苗圃,培育不帶危險病、蟲的種子和苗木,以滿足林業生產上的要求。在采種基地、苗圃及木材產地,對運到外地的種子、苗木和木材等根據檢疫法進行檢查。一般可采取以下步驟:一是在林木生長季節,及時調查發現可由人為傳帶的危險性病蟲害;二是在運輸現場取樣,回室內檢查分析,發現帶有危險病蟲,數量多的要就地銷毀,少的在消毒處理后,經過復檢才允許放行;三是對從外地引進的種子、苗木,特別是從國外引進的,如果一時不能確定帶有危險的病蟲,要在有條件的苗圃或溫室進行試種,經過一段時間觀察試驗,證明沒有問題才可分散試種。在局部地區發現危險的病蟲害后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迅速制止其蔓延,同時要實行嚴密封鎖措施,防止其繼續傳播。對出境的苗木、木材和交通工具等,建立檢查哨卡,進行嚴格的檢查,不使害蟲外傳。
加大良種壯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應的種苗基地,培育抗干旱、抗病蟲害的鄉土樹種。良種壯苗不但是保證造林質量的措施,而且對于抵抗蟲害侵襲的能力也較強。在造林時,不要用劣種弱苗,特別是已經感染蟲害的種子和苗木,或生長很差、根系受傷的幼苗。注意選育抗病蟲的樹種,增加林木防御害蟲的能力。如:利用火炬松、加勒比松造林,可減輕馬尾松毛蟲的危害。同時,造林前,冬耕深翻既能改良土壤結構,蓄積水分促進苗木生長健壯,還可以將土層深處的地下病蟲害暴露地表,惡化其環境,增加其死亡率。播種前應慎重選好育苗地,盡量避免重茬,預防病蟲危害。
林木生長的環境是由氣候、土壤、水分、養料、密植和管理等條件所構成。如果環境符合樹種生長的要求,林術的優良性狀和抗逆能力就表現得十分明顯。因此,要根據樹種的特性,因地制宜地造好林。一般要求育苗前要選好圃地,造林前要搞好規劃設計,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樹種,并盡可能地做到針葉和闊葉、喬木和灌木樹種搭配種植,形成混交狀態,以增強林木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植樹要注意合理的密度,過密或過稀都容易引起病蟲害發生。
及時撫育管理,促進林木健康生長。林地郁閉后,要及時疏伐,保留適合的密度,并做到“去劣樹,留優樹”,清除生長衰弱、有病的林木。林內要防止火災、亂砍濫伐和牛羊踐踏,定期封山育林,保護林下灌木和雜草。苗圃要實行科學育苗,注意不同樹種的輪作,避開蟲害的連續危害。施肥要適當,氮肥施用過多,苗木生長過旺,容易引起病害和蚜蟲。施用沒有腐熟的廄肥或堆肥容易滋生蠐螬和螻蛄。同時,改善林內衛生,在林內見到很多風折木、風倒木、枯立木、蟲害木和病腐木等,說明這片森林衛生狀況不好。因為這類林木,最容易引起小蠹蟲、天牛等害蟲的大量繁殖,進而侵害健康的林木。如果發現上述情況,應及時組織清理。此外,對成熟林、過熟林要及時采伐利用。選用正確的采伐和集材方式,保護幼樹,盡快地清理采伐剩余物,避免原木在山場停放過久,特別不能過夏,這些措施都能防止蟲害大量發生。
[1]山東省林業學校.森林昆蟲學 [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2.
[2]邱守思,闕秀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牧漁業部.林木病蟲害防治 [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453300 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林業局林業技術推廣站高臣武 董素霞 董長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