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豬臍疝的手術治療
豬臍疝,當地俗稱大肚臍病,是指腹腔臟器通過閉合不全的臍孔進入皮下的現象,脫出的臟器常為小腸和網膜。本病多發于仔豬,一般為先天性的,在出生后數天或數周發病較多。病因多由臍孔閉合不全等原因造成,一旦治療不及時不準確,就會造成死亡,給養殖戶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2016年8月20日,靜海區沿莊鎮李某養豬場,出現豬死亡,本人赴現場,發現已死亡豬1頭,發病豬1頭。豬只65日齡,體重25 kg。病豬精神萎靡,臍部有囊狀物,手觸病豬疼痛狀,觀察糞便呈黑色稀便,經向李某了解病死豬情況,豬存在少食不食現象,綜合判斷,確診為豬臍疝,需立即采取手術治療。
2.1 術前準備。現將病豬保定在鐵架上,采取仰窩姿勢保定,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用去毛剪剪掉臍部周圍毛,用干凈毛巾蘸取溫肥皂水反復沖洗術部,將糞污徹底清洗掉,再用生理鹽水沖洗。用紗布擦干,用2%碘酊消毒,用75%酒精脫碘處理。為防止手術感染破傷風,肌肉注射酚磺乙胺0.25 g。靜脈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按0.01 mg/kg體重,對術部分點注射普魯卡因10 ml,增強麻醉效果。
2.2 手術操作。在疝氣環前方3 cm處皮膚根部縱向切入,環繞臍口切,避開豬尿道口,不要切開腹膜,把疝內脫出的小腸還納回腹腔,由于腹腔壓力很大,要按壓注小腸,防止再次脫出,向腹腔內撒青霉素粉1支,用手術剪切除整個疝孔和增生壞死的組織,快速用紐扣狀縫合疝輪,對皮膚進行結節式縫合,對縫合處周圍用碘酊消毒。
2.3 術后護理。每天肌肉注射160萬IU青霉素2瓶,10萬IU鏈霉素1瓶,連續注射3 d。將病豬置于溫暖、干燥、舒適地方單獨飼養,飼料控制少量,飼料中加多種維生素,碘酊消毒傷口,每日2次。
通過手術和術后恢復治療,病豬3 d后好轉,5 d后基本痊愈。李某非常感謝,此病預防關鍵是選種時不要選擇有遺傳史的公豬或母豬,減少仔豬應激,發現發病及時就醫,同時加強護理,早發現早治療,治愈率一般在90%以上。
301600 天津市靜海區沿莊鎮畜牧獸醫水產站 王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