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躍
摘要:學生時代的學習興趣是他們學習過程最為珍貴、不容忽視的內部動力,引導得當,并不斷給學生以學習的樂趣的體驗,若最后能深化為志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因此.地理興趣的激發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關鍵。本文對初中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不是負擔而是享受,才能加強地理教學效果。
一、用生活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因而教學更不能脫離生活。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人手,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更直接地去理解地理知識、規律,引導學生發現地理問題。例如:觀察民居的圖片,分析地理背景與成因。先觀測我國西北地區傳統民居有何特點?再請學生分析成因:西北地區光照強、溫差大、降水少、風沙多,雖平頂但不用擔心漏水,還利于晾曬農果產品,墻體厚、窗戶小可使屋內冬暖夏涼:南方地區降水多、濕度大、屋頂坡陡利于排水。又如,講地球自轉和公轉時,太陽東升西落,四季晝夜長短變化,體會房屋朝北朝南接受陽光的多少。
二、運用多種方法組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僅靠先進的電教手段,是很難把學生的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的。這就要求地理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活躍、輕松而又熱烈的氣氛中落實課本知識。對于區域地理的教學,有意采取教師指導下的自學課不失為明智之舉。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
例如:地圖知識一直是地理教材較突出的重難點知識,在學生學習有關地圖方面的知識的時候,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三維動畫、圖片等素材,發揮多媒體聲、圖并茂的特點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刺激,這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又如:在幫助學生認識了解地理景觀方面,多媒體技術也是一般講述無法與之相比的。因為相當多的地理知識本身以景觀的開式存在。“百聞不如一見”,這樣就把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同時調動起來,既激發了興趣,又強化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
四、利用易記的歌訣、諺語、順口溜
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長江”一節要求記憶的東西特別多,有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編成順口溜:“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五、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地理課程涉及的內容很廣,包含許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平常要有意識地積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氣溫的垂直變化),“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氣溫日較差大)的奇觀。講到中國的氣候時可以聯系起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另外,有的內容可以編成歌謠,例如:講到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時,編這樣的歌謠:“倆湖廣寧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陜甘,云貴西四北上天,內臺海福吉安。”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圖片,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因此,地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將地理的趣味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就不愁學生不喜歡地理,學不好地理了。
六、用地圖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地理不讀圖,越學越糊涂。”閱讀地圖是地理教學的一個環節。地圖與地理的關系很密切,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與課本知識對照學習,才能讀圖解意,靈活學習。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熱帶沙漠氣候圖、溫帶季風氣候圖;不同的建筑物圖:印度佛教的代表建筑物、云南西雙版納的主樓、云南麗江古城等,讓學生打開眼界,提高了學習興趣。
七、將游戲、競賽引入課堂,給學生新異的刺激,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奇、好玩、好動。教師在教學中應因勢利導,寓教于樂,以玩帶學,樂中促思.例如,講授“中國行政區劃分”時,我讓學生自己先準備好34個省級行政單位模型,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然后進行計時比賽,讓他們在活動中掌握各省的輪廓、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最后評價表揚,教學效果極好。這種活動的滲透,不僅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能使興趣得到進一步強化,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總而言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體現。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對地理學科有新的認識,從而積極投入學習中,從中感受到地理知識帶給自己的樂趣,升起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