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君
練拳時刻是給受眾傳播美與勁、張揚健碩和韻律的過程。其中,動勢占絕對優(yōu)勢,與此相依輔之運行是靜態(tài)內動。通過外在的動勢養(yǎng)護內在的靜勢,這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體。它們相互作用、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為條件,雙方缺一不可,為同一體系內的作用與反作用關系。太極拳的優(yōu)美在于它的抑揚頓挫。所謂揚是指它的動態(tài)美,頓是指它的靜態(tài)美。這種動勢與定勢快慢相間、剛柔相濟、虛實互換、起落有致的運動方式,只有太極拳能夠詮釋。
初始時,沒有外形上“動”的走架就不會有“靜定”的內在血脈運行,兩者既和諧穩(wěn)固又不失均衡,只有動靜之間轉換、輕重緩急錯落有致才能體現(xiàn)出美和圓滿。諸如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疾則疾迎、緩則緩隨、不丟不頂、沾黏連隨都體現(xiàn)了動靜之機。
上下左右、內外進退、虛實起落,無一不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
氣,以平常人所認為的,就是空氣、呼吸之氣。但這種呼吸氣不是太極拳中的“氣”,因為普通人的吸氣、呼氣過程僅在肺部進行交換,而太極拳的氣是自內而外之“氣”,是人體感受器官通過接受內、外界同時的刺激而產生的一種沖勁,由人體中央(即丹田)出發(fā),向四周傳輸?shù)臍飧校囱刂窠浵到y(tǒng)傳導于大腦皮層,力達四梢,這是一種由特殊物質引發(fā)的神經機能反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功夫的內涵。
由氣而產生的機體鍛煉效果也就是很多大師名宿倡導的“練氣”所達到的效能,以氣作為呼吸導引而調節(jié)神經、暢達氣血、運動內部臟腑,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有良好的功用。故,太極拳運動關鍵在丹田,即腹部肚臍下二寸,中醫(yī)經絡學稱之為氣海的地方,如此呼吸、意識、動作的配合,才能達到打拳松靜身心的作用。
談到氣,注意三點:(1)內外相合,重意不重形。手、眼、步、身法相互協(xié)調,密切配合,精、氣、神功法結合一致,丹田貫達四肢,如此可“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后形動”,以內帶外,以外合內,由內及外,以外領內,以至內外合一。太極拳是特定的氣功,它與拳架、氣、基本內功相依互用。(2)呼吸配合。每一式拳架,以氣運氣,起吸落呼,開合動作,開呼發(fā)呼,蓄吸。呼吸及往來自然而然,口鼻同時呼吸,引氣體入肺,能隨時調節(jié),維持半飽和態(tài)勢,氣沉丹田,以意導氣,均勻協(xié)調,外加動作圓柔,緩慢飽滿,一氣貫穿,周身一體。(3)體松心靜。頭、軀干、四肢等周身體舒松自然,即肌肉、關節(jié)、韌帶、內臟器官等均處于自然舒展狀態(tài),各個部位放松、協(xié)調,動作舒展,心靜,是指端正姿勢、無憂無慮,無論動作簡單、復雜,起承轉合之間都應保持高度集中,保證心理上的安舒,使意識、動作、呼吸密切結合。太極拳是軀體活動與呼吸運動相結合的體育運動,有著較強的醫(yī)療養(yǎng)生意義。
太極拳真正意義上的修為則為練神意。故,練拳時刻以練神意為修道的過程,系上上之功法;求氣則為修法之過程,則為較下層之功法。道法一理,自然為上。故道無價,法有價,太極拳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
神、意、氣三者以神意為主,氣為次。守住真意成一氣,抱住元神、把持住專一之神志,方可自始至終連綿不斷,貫穿首尾。形體的斷勁與神意的不斷,是為互補。神意合一方能達到氣定神閑。精神內注以養(yǎng)蓄神。神內斂,意專注不斷勁,方為上層。周身氣機遍布,源順流暢,方能強身軀、祛病體,延年益壽。
神、意、氣構成太極拳體用三要素,也是太極功法的奠基石,故太極拳修煉必從這三項主旨入手。神意之間有陰陽,其中以神為主領、以意為輔,故神為陽、意為陰,只有神意分開,才能體會到太極拳的高妙。故,以天人合一之理論解釋,天即為神,地即為意,氣即為人。天地合一方為萬物。神意之修煉亦如此,二者互為陰陽。神為最高統(tǒng)帥,系陽之所在。意為陰,故神意是精神氣質之東西,不可捉摸。人可以感知它,卻不能夠捕捉它,它是虛幻的物質,無法實實在在地靠近它、抓牢它,故神意之東西為最上層的修為。氣是太極拳修煉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是神意達到一定程度而自然而然產生的物質,神意交匯才會出現(xiàn)氣機,氣不是勉強而得的,是自然而然的產物。
立身中正,口唇輕合,舌抵上顎,頭頂懸,以意導氣,使胸膈下降,腹臟等各器官受到壓力,產生助推按摩效果。
陳鑫在其著作《任督脈論》中說:“蓋人能明任督以運氣保身,猶明愛民必安國,民斃國亡,任衰身謝。是以上人行導引之術,以為修仙之根本,打拳以調養(yǎng)自氣,呼吸順其自然。”太極十三勢行功歌訣中說:“若言體用何為難,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太極拳是一種圓活靈動的技藝,是在內不在外的功法,那是用文字、圖形、音頻無法精準表達的東西,只能通過自身親力親為的修行,練、悟的切實結合,才會明辨實質。就像一臺計算機,硬件如人的肉身,但真正能夠使其運作并產生效能的卻是它的程序軟件,即人腦開發(fā)、研制、重組的智能控件。軀體只是一個空殼,鍵盤亦是指令下達后的執(zhí)行點,最根本的東西在內部高智能系統(tǒng),即軟件程序才是這臺機器的真正價值,故做科研的人深明此理。僅關注于外在的硬件而忽略了內里的成分,如同一幅漂亮的架構圖,其質空無一用。太極化無,作為承載生命的肉體同理。圓規(guī)在完成圓形運動過程中,最終回到原點,即起——收走完圓的軌跡,完成最終的圓滿人生。中間的軌跡不過是回歸原點的體驗。
以上淺見拙識與拳者共同研討。
(編輯/張震)